12月14日,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特区人民会场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与希望,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商六枝经济发展大计,共谋六枝辉煌篇章。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大会执行主席鲍吉克,刘强,郭萌,周合平,李睿,李茂,范友权,周胜利,陈斌,王丽敏,赵孝和,陈俊松,袁达平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执行主席赵孝和主持会议。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上午9点,大会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幕。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289名,实到代表271名,符合法定人数。
刘强代表特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特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担当尽责,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十三五”和特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2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32亿元,年均增速8.6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4.43亿元、243.3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4.80%、18.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208元、12721元,年均增速分别达9%、10.12%。我们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年来,六枝特区坚持全力脱贫攻坚,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最严的责任,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大力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13.3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坚持质量效益并重,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现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提质。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面貌焕发盎然生机。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加快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9.48%。实施乡村串户路硬化154.79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23.19万平方米。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乡镇4个、文明村6个,成功承办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共建、共管、共享”城镇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坚持改善基础设施,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六网会战”,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路网、水利设施、电气通信不断完善,发展基础全面夯实、发展环境焕然一新。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战,完成六枝河综合治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7.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8%,荣获“贵州省森林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推进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红利惠及百姓。“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权责清单实现动态管理,坚持市场化改革,“一区三园”改革基本完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启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特区党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结果;是特区人大、政协鼎力相助、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的结果。
报告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分析指出了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问题短板,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
刘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刘强说,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满怀信心、铆足干劲,用初心铸就伟业,用使命引领征程,坚定不移打造六枝人民幸福生活新样板。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特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特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全面开启六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6.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9%、10%左右。
要实现这个目标,特区人民政府要抓好下列工作:
聚焦乡村振兴,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破新题。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总目标,实施“1333”工程,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
聚焦转型升级,在产业兴、城镇靓、动能足上蓄新势。做“兴”新型工业,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基础能源和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蓬勃发展。做“靓”新型城镇,将六枝建成“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一轴双心三节点四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中心集聚、多级联动发展格局。做“特”现代农业,围绕十大特色产业,聚焦“五个双”,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建立“1+4+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旺”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六大行动”,提升打造“四大旅游专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焦强基固本,在交通畅、要素全、基础好上展新颜。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提优供水调蓄功能,提质电气通信服务,切实把六枝打造成区位优势凸显、基础配套齐全、资源要素聚集的发展新高地。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聚焦民之所愿,在民心暖、保障实、社会稳上出新招。紧盯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教育这个民生之基、医疗这个民生之要、文化这个民生之魂、体育这个民生之需、社保这个民生之依、稳定这个民生之盾,切实把六枝打造成民生保障有力、社会事业繁荣、幸福质感厚重的发展幸福地!
聚焦优化环境,在生态绿、机制活、服务优上谋新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六枝办事·特事特办”营商环境品牌,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切实把六枝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改革活力迸发、成长前景广阔的发展首选地。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提出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区人民政府要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子;高质量激活工业倍增新引擎;高质量构建城乡发展新面貌;高质量擘画现代农业新图景;高质量推动旅游提质新突破;高质量增进民生事业新福祉;高质量释放改革开放新动力;高质量筑牢风险防范新屏障;高质量提升政府治理新效能。
刘强最后说,各位代表,同志们,乘风好破浪,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奋力谱写画廊六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还审查了《六枝特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六枝特区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六枝特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特区职校学术报告厅列席大会。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隆重开幕
12月14日,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在特区人民会场隆重开幕。来自全区各行各业的人大代表肩负人民重托与希望,认真履行宪法和法律赋予的神圣职责,共商六枝经济发展大计,共谋六枝辉煌篇章。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大会执行主席鲍吉克,刘强,郭萌,周合平,李睿,李茂,范友权,周胜利,陈斌,王丽敏,赵孝和,陈俊松,袁达平在主席台前排就座。大会执行主席赵孝和主持会议。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上午9点,大会在雄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声中开幕。
本次大会应到代表289名,实到代表271名,符合法定人数。
刘强代表特区人民政府作工作报告。
报告指出,过去五年,特区人民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在市委、市政府和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和帮助下,团结带领全区人民,坚持以脱贫攻坚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担当尽责,砥砺奋进,圆满完成“十三五”和特区十二届人大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任务。2021年,预计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47.32亿元,年均增速8.60%;500万元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3%;金融机构人民币存、贷款余额分别达174.43亿元、243.33亿元,年均增速分别达4.80%、18.3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0.50%;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达35208元、12721元,年均增速分别达9%、10.12%。我们各项事业取得长足进步,区域经济社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
五年来,六枝特区坚持全力脱贫攻坚,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最大的政治、最重的任务、最严的责任,紧扣“一达标两不愁三保障”“三率一度”,大力实施“六个精准”“五个一批”,13.38万贫困人口全部脱贫、130个贫困村全部出列、所有贫困乡镇全部摘帽,脱贫攻坚工作取得全省第九、全市第一的好成绩,正式退出国家级贫困县序列,彻底撕掉绝对贫困标签。
坚持质量效益并重,产业发展呈现良好态势。传统产业提质增效,新兴产业培育壮大,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实现一产增效、二产升级、三产提质。
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城镇面貌焕发盎然生机。坚持城乡统筹、生态宜居、和谐发展,加快山地特色新型城镇化建设步伐。中心城区建成区面积达20.30平方公里,常住人口城镇化率达39.48%。实施乡村串户路硬化154.79万平方米、庭院硬化123.19万平方米。创建全国文明村2个,省级文明乡镇4个、文明村6个,成功承办第五届全省小城镇建设发展大会,加强城市精细化管理,巩固“卫生县城”“文明城市”创建成果,“共建、共管、共享”城镇治理格局逐步形成。
坚持改善基础设施,要素保障能力不断提升。大力实施“六网会战”,加快推进“两新一重”建设,基础设施支撑能力全面提升。交通路网、水利设施、电气通信不断完善,发展基础全面夯实、发展环境焕然一新。
坚持生态环保优先,绿色发展取得显著成效。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把生态文明建设贯穿经济社会发展全过程。坚决打好蓝天保卫战、碧水保卫战、净土保卫战、固废治理战、乡村环境综合整治战,完成六枝河综合治理,完成新一轮退耕还林27.22万亩,森林覆盖率达56.78%,荣获“贵州省森林城市”。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民生事业实现全面发展。始终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断增进民生福祉,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坚持推进开放创新,改革发展红利惠及百姓。“放管服”改革深入推进,权责清单实现动态管理,坚持市场化改革,“一区三园”改革基本完成,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农村综合改革深入推进,医疗体制改革成效显著,个人所得税改革全面启动。完成政府机构改革,深入推进政府系统党风廉政建设,认真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党史学习教育,政府自身建设全面加强。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指出,五年来的成绩,是市委、市政府坚强领导、亲切关怀的结果;是特区党委统揽全局、科学决策的结果;是历届政府班子薪火相传、砥砺前行的结果;是特区人大、政协鼎力相助、有效监督的结果;是全区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苦干实干的结果;是社会各界广泛参与、积极支持的结果。
报告在总结成绩的同时,也客观分析指出了我区当前经济社会发展和政府工作的问题短板,以及面临的发展机遇。
刘强作政府工作报告
刘强说,各位代表,同志们,展望未来,我们必须满怀信心、铆足干劲,用初心铸就伟业,用使命引领征程,坚定不移打造六枝人民幸福生活新样板。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指出,今后五年,特区人民政府工作的总体要求是,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特区党委决策部署,坚持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不断增强区域综合实力,全面开启六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到2026年,主要预期目标是:力争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速8.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13%左右,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速3%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速6.8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年均增速3%,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速分别为9%、10%左右。
要实现这个目标,特区人民政府要抓好下列工作:
聚焦乡村振兴,在农业强、农村美、农民富上破新题。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乡村振兴促进法》,按照“二十字方针”总要求,围绕“五大振兴”总目标,实施“1333”工程,分类分级推进乡村振兴。高质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用好5年过渡期政策,推动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工作与乡村振兴战略有机衔接,坚决守住不发生规模性致贫返贫底线。
聚焦转型升级,在产业兴、城镇靓、动能足上蓄新势。做“兴”新型工业,依托资源禀赋、产业基础、比较优势,实施工业倍增行动,推动基础能源和新型能源化工、先进装备制造、生态特色食品等产业蓬勃发展。做“靓”新型城镇,将六枝建成“黔中经济区”重要节点城市,构建“一轴双心三节点四片区”城市空间布局,形成中心集聚、多级联动发展格局。做“特”现代农业,围绕十大特色产业,聚焦“五个双”,实施“五大攻坚行动”,建立“1+4+5+N”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做“旺”旅游产业,大力实施旅游“六大行动”,提升打造“四大旅游专区”,力争成功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
聚焦强基固本,在交通畅、要素全、基础好上展新颜。提升交通通达能力,提优供水调蓄功能,提质电气通信服务,切实把六枝打造成区位优势凸显、基础配套齐全、资源要素聚集的发展新高地。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聚焦民之所愿,在民心暖、保障实、社会稳上出新招。紧盯就业这个民生之本、教育这个民生之基、医疗这个民生之要、文化这个民生之魂、体育这个民生之需、社保这个民生之依、稳定这个民生之盾,切实把六枝打造成民生保障有力、社会事业繁荣、幸福质感厚重的发展幸福地!
聚焦优化环境,在生态绿、机制活、服务优上谋新策。持续改善生态环境,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改善生态环境质量,构建现代环境治理体系,促进绿色低碳循环发展。持续深化改革开放,坚持以开放促改革、促发展、促创新,推进更高水平的对外开放。统筹推进投融资体制、要素市场化配置、“放管服”等重点领域改革,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充分激发市场活力,不断释放改革红利。持续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六枝办事·特事特办”营商环境品牌,强化项目全周期服务,确保项目引得进、落得下、发展得好,切实把六枝打造成生态环境优美、改革活力迸发、成长前景广阔的发展首选地。
六枝特区第十三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现场
报告提出2022年主要预期目标:地区生产总值增长8.50%,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5%,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8.50%,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长3.19%,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9%、10%。为实现这一目标,特区人民政府要高质量走好乡村振兴新路子;高质量激活工业倍增新引擎;高质量构建城乡发展新面貌;高质量擘画现代农业新图景;高质量推动旅游提质新突破;高质量增进民生事业新福祉;高质量释放改革开放新动力;高质量筑牢风险防范新屏障;高质量提升政府治理新效能。
刘强最后说,各位代表,同志们,乘风好破浪,扬帆正当时。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勿忘昨天的苦难辉煌,无愧今天的使命担当,不负明天的伟大梦想,埋头苦干、勇毅前行,奋进新时代、筑梦新征程,奋力谱写画廊六枝高质量发展新篇章,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
会议还审查了《六枝特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六枝特区2021年财政预算执行情况与2022年财政预算(草案)的报告》。
出席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十届六枝特区委员会第一次会议的政协委员及列席人员通过视频会议系统在特区职校学术报告厅列席大会。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