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173910
金观平:抓产业创新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20
中国经济网
2025-03-14 15:55:11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金观平:抓产业创新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发布日期: 2025-03-14 15:55   作者:   来源: 中国经济网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一串串亮眼数字,正是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有力印证。

产业创新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存在短板,如生产方式还不够先进,高污染、高耗能、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市场需求、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等。只有淘汰落后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创新,实体经济这一根基才能更加稳固。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期,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实体经济始终是产业创新的根基所在。守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既要防止固守传统而错失发展新机遇,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应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传统产业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新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两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经济大省已经有诸多有益探索:广东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起发展,形成了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江苏已经打造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近五分之一;山东将工业经济定为“头号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通过锻造制造业钢筋铁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经济大省的实体经济发展更加稳固。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要注意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等重点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防止金融脱实向虚。此外,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产业创新中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下一篇: 无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金观平:抓产业创新不能忽视传统产业

中国经济网    发布日期:2025-03-14    

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十四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江苏代表团审议时强调,抓产业创新,要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坚持推动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开辟战略性新兴产业、未来产业新赛道并重。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财富之源。不论经济发展到什么时候,实体经济都是我国经济发展、在国际经济竞争中赢得主动的根基。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实现了量的稳步增长和质的显著提升。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制造业增加值占全球比重约30%。2024年,高技术制造业、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分别增长8.9%、7.7%,新能源汽车年产量突破1300万辆……一串串亮眼数字,正是我国坚持把发展经济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的有力印证。

产业创新是实体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对照高质量发展要求,目前我国还有不少传统行业企业存在短板,如生产方式还不够先进,高污染、高耗能、低科技含量、低附加值问题还不同程度存在,与市场需求、世界一流水平还有不小差距等。只有淘汰落后技术、转变发展方式,大力实施符合时代发展方向和高质量发展要求的产业创新,实体经济这一根基才能更加稳固。

当前,全球正处在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交汇期,从人工智能到量子计算,从新能源到生物医药,技术突破层出不穷。但无论技术如何迭代,实体经济始终是产业创新的根基所在。守住实体经济这个根基,既要防止固守传统而错失发展新机遇,也要避免过度追求新兴产业而忽视传统产业,应坚持传统产业升级和新兴产业培育并重。传统产业可以为新兴产业提供基础支撑和应用场景,新兴产业能够为传统产业注入创新活力和转型动力,两者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实体经济才能实现健康发展。

巩固壮大实体经济,需要把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放到更加突出的位置。在这方面,经济大省已经有诸多有益探索:广东实施“制造业当家”战略,传统产业、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一起发展,形成了9个万亿元级产业集群;江苏已经打造14个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占全国比重近五分之一;山东将工业经济定为“头号工程”,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通过锻造制造业钢筋铁骨、推动产业创新发展,经济大省的实体经济发展更加稳固。

经济发展任何时候都要虚实结合、以实为基。守牢实体经济这个根基,要注意处理好实体经济和金融的关系,引导金融资源向制造业等重点实体经济领域倾斜,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体系,精准扶持中小微企业,促进实体经济做优做强,防止金融脱实向虚。此外,还要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产业创新中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方向,促进资源配置优化,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 下一条 “两新”“国补”下乡进村 创新服务激活农村市场消费活力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