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438470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
20
经济日报
2025-08-10 16:26:01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

发布日期: 2025-08-10 16:26   作者: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翻开中国经济半年报,新质生产力增势明显。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体现出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创新要素的深层逻辑。

当前,地球村里“创新竞赛”如火如荼。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爆发与加速迭代的关键期,诸多领域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重构着创新版图,为各国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少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被打破,从源头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时不我待。

因时应势,我们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个个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不断壮大。叠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丰沛的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新兴产业的全球格局中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越是势头向好,越要巩固夯实基础,高度警惕发展中的不良苗头与不良倾向。必须看到,部分新兴产业出现的恶性“内卷”,扰乱市场秩序,侵蚀企业利润,更严重威胁着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紧盯问题、综合整治。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此次会议的诸多部署,均与此有关。

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培育与发展需要创新资源和多领域多行业的支撑。必须把重点放在更好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上,让一颗颗具备潜力的“种子”,尽快成长为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的“大树”。

落脚到实践中,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加快构建与之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通道;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产业合作共赢……这些将成为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源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加法,源于高质量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协同,更源于每一个创新主体的韧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涉及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大中小微企业间的创新协同,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构建企业牵头的融通创新生态、引导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回答的课题。

中国经济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既紧盯当下,也立足长远。面对新兴产业赛道上这场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较量,以担当实干推动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生态的完善,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突围,我们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从太空看“十四五”|乡村振兴万象新
下一篇: 无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

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10    

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增长9.5%,3D打印设备、新能源汽车、工业机器人产品产量同比分别增长43.1%、36.2%、35.6%……翻开中国经济半年报,新质生产力增势明显。日前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在部署下半年经济工作时,明确提出要“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加快培育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新兴支柱产业,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发展”,体现出进一步通过制度创新激活创新要素的深层逻辑。

当前,地球村里“创新竞赛”如火如荼。一方面,全球科技创新步入密集爆发与加速迭代的关键期,诸多领域颠覆性技术持续涌现,重构着创新版图,为各国发展带来难得的历史机遇,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压力。另一方面,不少发达国家推动“再工业化”和“制造业回归”,原有的国际产业分工格局被打破,从源头增加高质量科技供给、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时不我待。

因时应势,我们加快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一个个新兴产业加速成长、不断壮大。叠加完备的产业体系、巨大的市场规模、海量的应用场景、丰沛的人才资源等诸多优势,我们有信心有底气在新兴产业的全球格局中占据更加关键的位置。

越是势头向好,越要巩固夯实基础,高度警惕发展中的不良苗头与不良倾向。必须看到,部分新兴产业出现的恶性“内卷”,扰乱市场秩序,侵蚀企业利润,更严重威胁着整个产业的创新能力和可持续发展,需要紧盯问题、综合整治。纵深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依法依规治理企业无序竞争、推进重点行业产能治理、规范地方招商引资行为……此次会议的诸多部署,均与此有关。

新兴产业代表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方向,其培育与发展需要创新资源和多领域多行业的支撑。必须把重点放在更好构建产业创新生态上,让一颗颗具备潜力的“种子”,尽快成长为能够有效带动产业升级的“大树”。

落脚到实践中,以高标准市场体系优化创新资源配置,健全要素参与收入分配机制;加快构建与之精准适配的金融服务体系,全面深化资本市场改革开放;突破体制机制障碍,打通科学技术产业化通道;完善产权制度,依法平等长久保护各种所有制经济产权,建立高效的知识产权综合管理体制;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以高水平对外开放加强产业合作共赢……这些将成为改革创新的着力点。

推动新兴支柱产业聚能起势,源于技术、资金、人才等要素的加法,源于高质量科技供给与产业需求、市场需求的协同,更源于每一个创新主体的韧性。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涉及科技型骨干企业的主导地位、大中小微企业间的创新协同,支持企业参与重大科技创新攻关、构建企业牵头的融通创新生态、引导企业主导和参与标准制定等,都是需要继续深入回答的课题。

中国经济的一条宝贵经验,就是既紧盯当下,也立足长远。面对新兴产业赛道上这场国家综合实力之间的较量,以担当实干推动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突破和产业生态的完善,以“十年磨一剑”的定力持续突围,我们必将迎来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为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更加澎湃的动能。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从太空看“十四五”|乡村振兴万象新
  • 下一条 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奋勇争先,决战决胜“十四五”)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