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44382
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20
新华社
2025-08-31 14:36:02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发布日期: 2025-08-31 14:36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能与人对话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前围满体验者;人脸识别设备犹如“AI医生”,通过眼部扫描即可完成远程问诊并生成健康评估报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大桥让参观者直观读懂世界级大桥的精密建造工艺……

日前在贵阳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区内,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

在375家中外参展企业带来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中,超过60%与“人工智能+”相关。这不仅让观众提前“触摸”未来生活,更成为中国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小朋友在数博会上观看机器狗。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科大讯飞在数博会上发布“城市智能体”概念方案。“从现场呈现的诸多智能体、智能终端展品,以及与会中外专家交流的话题不难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动对消费、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科大讯飞数字政府业务部总经理陈敏军说。

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已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

这种以智能驱动为标志的赋能效应,在中国基层治理中体现得较为显著。不久前落幕的“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让西南小城贵州榕江迎来超高人气,但大量自驾车辆从全国多地涌入,也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考验。

贵州交管部门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通过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收费站匝道卡口等数据,绘制了“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提前预判车流高峰,及时引导车辆从城郊匝道分流,有效缓解拥堵。据了解,该系统已为全省上千场大型活动提供交通保障,提升通行效率。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

为方便游客夏季来黔旅游,贵州推出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黄小西’的命名,源自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无论游客是旅游达人还是初次来黔的‘小白’,都能通过它享受到贴心的智能服务。”贵州省副省长罗强介绍。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这是数博会上展出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当前,贵州正推动算力、数据、应用和产业协同联动,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其中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核心工作之一。罗强说:“目前我们已在全省24个重点产业中,打造了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放眼全国,“人工智能+”的触角也延伸至更多领域:大庆油田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高精度漏油识别等能力,大幅提升输油管道运维效率;上海AI教育终端可实时批改作业、推送针对性练习,被家长称为“AI私教”;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数十个部门数据,实现越来越多事项网上通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302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940万软件开发者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技术迭代提供核心支撑。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设立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持续布局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项目;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崛起,让“人工智能赋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

中国近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关于“人工智能+”,提出加快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涌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与国际联合研发,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为全球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
下一篇: 无 五年连跨三个大关,上合何以成中国外贸“新引擎”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中国“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

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5-08-31    

能与人对话交流的人形机器人前围满体验者;人脸识别设备犹如“AI医生”,通过眼部扫描即可完成远程问诊并生成健康评估报告;数字孪生技术构建的虚拟大桥让参观者直观读懂世界级大桥的精密建造工艺……

日前在贵阳举行的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简称“数博会”)专业展区内,这些充满科技感的场景,勾勒出“人工智能+”加速赋能千行百业的生动图景。

在375家中外参展企业带来的数字经济相关产品和服务方案中,超过60%与“人工智能+”相关。这不仅让观众提前“触摸”未来生活,更成为中国推进“人工智能+”行动,深化“数字中国”建设的生动注脚。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小朋友在数博会上观看机器狗。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科大讯飞在数博会上发布“城市智能体”概念方案。“从现场呈现的诸多智能体、智能终端展品,以及与会中外专家交流的话题不难看出,中国‘人工智能+’行动对消费、生产、生活等领域的影响正越来越明显。”科大讯飞数字政府业务部总经理陈敏军说。

中国国家数据局副局长余英表示,当前全球数字经济已迈入以数据要素市场化为核心、以智能化技术为驱动的新阶段。

这种以智能驱动为标志的赋能效应,在中国基层治理中体现得较为显著。不久前落幕的“村超”全国赛总决赛,让西南小城贵州榕江迎来超高人气,但大量自驾车辆从全国多地涌入,也给当地交通带来巨大考验。

贵州交管部门依托“全省高速公路车辆运行态势”模块,通过融合高速公路交警卡口、交通ETC、收费站匝道卡口等数据,绘制了“全省高速公路车辆实时运行一张图”,提前预判车流高峰,及时引导车辆从城郊匝道分流,有效缓解拥堵。据了解,该系统已为全省上千场大型活动提供交通保障,提升通行效率。

作为中国首个国家级大数据综合试验区,贵州的智能技术应用场景远不止于此。

为方便游客夏季来黔旅游,贵州推出旅游智能助手“黄小西”。“‘黄小西’的命名,源自贵州最具代表性的三大景区——黄果树瀑布、荔波小七孔、西江千户苗寨。无论游客是旅游达人还是初次来黔的‘小白’,都能通过它享受到贴心的智能服务。”贵州省副省长罗强介绍。

8月28日,2025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贵阳开幕,这是数博会上展出的带电作业机器人。新华社记者 陶亮 摄

当前,贵州正推动算力、数据、应用和产业协同联动,持续做强做优数字经济,其中发展以行业大模型为重点的人工智能产业是核心工作之一。罗强说:“目前我们已在全省24个重点产业中,打造了近100个大模型应用场景。”

放眼全国,“人工智能+”的触角也延伸至更多领域:大庆油田使用的智能巡检机器人凭借高精度漏油识别等能力,大幅提升输油管道运维效率;上海AI教育终端可实时批改作业、推送针对性练习,被家长称为“AI私教”;广州市政务服务中心整合数十个部门数据,实现越来越多事项网上通办,做到“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离不开坚实的产业基础。中国已成为全球人工智能专利最大拥有国,占比达60%。截至2024年底,中国已有302款生成式AI服务完成备案,940万软件开发者活跃在创新一线,为技术迭代提供核心支撑。

为推动人工智能产业发展,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等政策,并提供专项资金支持。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门设立规模600亿元的国家人工智能基金,持续布局人工智能与经济融合项目;400余家人工智能领域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速崛起,让“人工智能赋能”从抽象概念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的现实变化。

工业和信息化部总工程师谢少锋介绍,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持续推进“人工智能+”行动,将数字技术与制造优势、市场优势更好结合起来,支持大规模广泛应用。

中国近日发布《关于深入实施“人工智能+”行动的意见》,关于“人工智能+”,提出加快实施科学技术、产业发展、消费提质、民生福祉、治理能力、全球合作等6大重点行动,为行业发展划定清晰路径。

多位受访专家表示,今年以来,在全球人工智能竞争与合作并存的背景下,中国人工智能热潮持续涌动,加速赋能经济社会各领域。同时,中国积极参与全球人工智能治理,推进数据跨境流动试点与国际联合研发,通过技术共享、标准共建,为全球产业升级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注入中国动力。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优化离境退税扩大入境消费
  • 下一条 五年连跨三个大关,上合何以成中国外贸“新引擎”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