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66509
产业向“新”向“绿”折射经济增长引擎切换
20
证券日报
2025-09-04 15:28:26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产业向“新”向“绿”折射经济增长引擎切换

发布日期: 2025-09-04 15:28   作者:   来源: 证券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6%,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家重大能源工程推进建设,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电、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4%;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活力迸发,城市空域交通试点有序推进,政企业务合作不断深化,行业营收保持正增长。

一组组数据显示出产业向“新”向“绿”发展,研发投入正兑现为营收增量与利润空间。这并非短期的业绩突破,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深层切换,发展逻辑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的系统性重构转变。

第一,产业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发生转变,研发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动作”,而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个百分点、4.44个百分点。

这种高强度研发并非单纯的成本消耗,而是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举例来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蝉联A股研发之王,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技术的爆发,公司在电池、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持续创新,不仅打破了海外品牌的长期垄断,更推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重塑。

从垂直行业数据对比来看,在整车、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速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从“拼规模、拼成本”到“拼技术、拼创新”,研发投入的多寡与效率,正在重新定义产业内的竞争格局,也成为经济增长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的核心支撑。

第二,绿色转型成为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的“金钥匙”。

过去曾被视为“转型负担”的高耗能行业,如今正通过低碳改造绽放新的活力。例如,上半年,宝钢股份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极致能效、绿色能源等减碳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显著成效。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通过重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催生出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第三,新兴产业崛起,进一步凸显引擎切换的系统性。

以低空经济为例,其不仅为无人机制造等相关企业创造发展机遇,更有效激活了整条产业链的活力及多元化场景的发展动能。半年报显示,部分涉足低空经济的上市公司已从无人机制造向空域运营、场景服务延伸,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链条;部分上市公司正在开辟新的业务赛道,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等领域;传统物流运输等产业也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

这种跨领域、多主体联动的产业特征,不仅激活了上游装备制造、中游数字平台、下游应用服务的全链价值,将高端制造、先进算法与多元化应用深度绑定,而且形成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范式。

半年报中所体现出来的向“新”向“绿”态势,不是偶然的短期现象。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绿色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兴生态的不断成熟,增长引擎的切换将更加顺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产业项目成重头戏
下一篇: 无 消费品零售市场展现强劲韧性 报告解读增长密码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产业向“新”向“绿”折射经济增长引擎切换

证券日报    发布日期:2025-09-04    

A股上市公司半年报披露收官。来自中国上市公司协会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人形机器人行业研发强度超6%,营收、净利润实现双位数增长;国家重大能源工程推进建设,清洁能源供给能力进一步提升,水电、核电上市公司营收增速超4%;以无人机产业为代表的低空经济迎来快速发展,智慧植保、低空文旅等新业态活力迸发,城市空域交通试点有序推进,政企业务合作不断深化,行业营收保持正增长。

一组组数据显示出产业向“新”向“绿”发展,研发投入正兑现为营收增量与利润空间。这并非短期的业绩突破,更折射出中国经济增长引擎的深层切换,发展逻辑正从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创新与可持续发展协同的系统性重构转变。

第一,产业竞争力的衡量标准发生转变,研发不再是企业发展的“可选动作”,而是决定企业生存与发展的关键要素。

今年上半年,上市公司加快培育创新动能,全市场研发投入超8100亿元,整体研发强度2.33%;同时,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技术制造业发挥创新示范效应,研发强度分别高于整体3.29个百分点、4.44个百分点。

这种高强度研发并非单纯的成本消耗,而是切实转化为市场竞争力。举例来看,今年上半年,比亚迪蝉联A股研发之王,高额的研发投入带来技术的爆发,公司在电池、电子及新能源汽车等多个领域持续创新,不仅打破了海外品牌的长期垄断,更推动全球汽车市场格局重塑。

从垂直行业数据对比来看,在整车、动力电池、半导体设备和计算机软件等行业,研发投入与企业发展速度呈现显著正相关。从“拼规模、拼成本”到“拼技术、拼创新”,研发投入的多寡与效率,正在重新定义产业内的竞争格局,也成为经济增长从“量的积累”转向“质的跃升”的核心支撑。

第二,绿色转型成为企业打开新增长空间的“金钥匙”。

过去曾被视为“转型负担”的高耗能行业,如今正通过低碳改造绽放新的活力。例如,上半年,宝钢股份近零碳产线进入设备安装冲刺阶段,引领钢铁工业绿色制造;极致能效、绿色能源等减碳措施落实落地,取得显著成效。

“双碳”目标下的绿色转型,通过重构能源结构、产业结构,催生出新需求、新技术、新业态,为经济增长注入持久动力。

第三,新兴产业崛起,进一步凸显引擎切换的系统性。

以低空经济为例,其不仅为无人机制造等相关企业创造发展机遇,更有效激活了整条产业链的活力及多元化场景的发展动能。半年报显示,部分涉足低空经济的上市公司已从无人机制造向空域运营、场景服务延伸,形成“硬件+软件+服务”的完整链条;部分上市公司正在开辟新的业务赛道,重点布局低空经济等领域;传统物流运输等产业也受益于低空经济发展,绽放出新的活力。

这种跨领域、多主体联动的产业特征,不仅激活了上游装备制造、中游数字平台、下游应用服务的全链价值,将高端制造、先进算法与多元化应用深度绑定,而且形成持续创新的内生动力,为区域经济转型升级提供全新范式。

半年报中所体现出来的向“新”向“绿”态势,不是偶然的短期现象。随着研发投入的持续加码、绿色转型的深入推进、新兴生态的不断成熟,增长引擎的切换将更加顺畅,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支撑。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多地三季度重大项目开工 产业项目成重头戏
  • 下一条 消费品零售市场展现强劲韧性 报告解读增长密码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