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939055
《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解读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2021-10-19 14:25:23
  • 个人中心
  • |
  • 手机网站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公开特区政府主动信息公开招商引资投资政策
《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解读

发布日期: 2021-10-19 14:25   作者:   来源: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述了全省“十四五”时期工业节能发展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工业节能工作重点。《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工业节能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全省“十四五”期间工业节能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规划》包括前言、工业节能现状与趋势、总体要求、主要行业节能重点及方向、工业节能主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保障措施七个部分。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节能管理机制,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工业节能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目标,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承诺的第一个五年,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产业低碳转型关键的五年。目前,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具备新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工业节能发起了新的挑战,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对工业节能提出新的任务。同时我们也清晰认识到,我省工业节能工作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节能潜力挖掘不充分、节能投入不足、节能技术开发创新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工作,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实地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多次进行专家研讨论证和修改完善,编制形成本《规划》。

二、《规划》的编制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文件精神,围绕工业大突破,实现工业倍增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强与国家宏观政策、省内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研判发展现状及趋势,摸清存在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节能重点工作方向,系统提出工业节能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针对重点用能行业分行业列举节能措施。

三、关于总体要求

一是明确总体思路和“节约优先、创新引领、系统推进、市场主导”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业节能主要目标。到2025年,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工业节能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稳步下降,工业节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绿色工业园区占比50%以上,创建绿色工厂200家以上。

四、关于工业节能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明确重点节能行业

重点节能方向主要围绕我省十大工业产业,重点提出能源、材料、化工、建材和其他五大领域的节能方向。能源行业方面,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材料行业方面,重点推动钢铁及其制品、铝及铝加工、锰产业的节能技改和生产工艺升级。化工行业方面,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煤化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工产业高端化,引导化工企业改造传统生产装置,促进工艺升级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材料行业方面,在水泥工业和墙材工业推广高效节能生产技术装备,鼓励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与建材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余热余压等资源。其他方面,围绕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先进设备制造、健康医药、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等行业,分别提出了重点节能措施。

(二)提出八项主要任务

结合各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聚焦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八项工业节能主要任务。

一是推动工业结构性节能。着眼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二是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及应用。在技术应用方面,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促进节能创新成果转化;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重点用能企业提升节能技术研发能力,加大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三是强化工业用能管理。推行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工作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推动中小型企业节能管理。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和开发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用能进行智能监控、分析、预测预警和优化分配,实现能源利用工艺技术路径优化。

四是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推进开发区低碳试点建设,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水平,从源头减少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以绿色低碳生产推动绿色低碳消费。

五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推动创建绿色供应链,持续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强化数据中心绿色设计。加强绿色制造名单的常态化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是推进开发区绿色集聚发展。坚持工业集群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首位产业绿色发展,以首位产业为引领,聚焦潜力产业,发展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培育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打造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建立低碳、清洁、和谐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

七是稳步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将清洁生产工作与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强化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鼓励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

八是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推进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钢铁等循环利用和废旧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引导建立建立产品分类回收体系,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五、关于保障措施

为有效推动工业节能各项任务,《规划》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业节能工作体系,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规划,打好“组合拳”。

二是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间协作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完整的责任体系,确保规划任务落实。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新型工业化基金等引导作用,针对低碳、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与项目改造提供财政支持。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造条件开发项目融资、保理等业务新品种,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股权基金等方式投资节能环保企业和绿色制造产业。

五是集聚专业人才,加强工业节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节能科技管理人才,吸纳节能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类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节能政策宣贯、节能培训等宣传教育工作,大力传播节能低碳理念。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贵州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出台
下一篇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的通知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中央人民政府 全国人大 全国政协 最高人民法院 最高人民检察院 中纪委/国家监委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技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家航天局 国家原子能机构 国家核安全局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国际发展合作署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贵州 北京 上海 天津 重庆 广东 澳门 香港 新疆 宁夏 青海 甘肃 陕西 西藏 云南 四川 海南 广西 湖南 湖北 河南 山东 江西 福建 安徽 浙江 江苏 黑龙江 吉林 辽宁 内蒙古 山西 河北
  • 市级政府网站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门户网 贵阳市人民政府门户 遵义市人民政府门户 安顺市人民政府门户 毕节市人民政府门户 铜仁市人民政府门户 黔东南州人民政府门户 黔南州人民政府门户 黔西南州人民政府门户 贵州贵安新区管理委员会门户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人民政府 水城区人民政府网 钟山区人民政府
  • 其它网站
      中共六枝特区纪委网站
  • 联系方式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58-53226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有关事宜) 邮箱:liuzhigov@163.com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投资政策

《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解读

贵州省工业和信息化厅    发布日期:2021-10-19    

近日,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印发了《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阐述了全省“十四五”时期工业节能发展战略方向,明确了发展目标、主要任务和保障措施,确定了工业节能工作重点。《规划》是全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规划在工业节能领域的细化和落实,是指导全省“十四五”期间工业节能发展工作的纲领性文件,是政府履行职责和制定实施政策措施的重要依据。

《规划》包括前言、工业节能现状与趋势、总体要求、主要行业节能重点及方向、工业节能主要任务、生态环境保护和保障措施七个部分。现就有关内容解读如下:

一、《规划》编制的背景

“十三五”时期,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省工业战线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对贵州工作的重要批示指示精神,守好发展和生态两条底线,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创新节能管理机制,推动高耗能行业节能改造,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工程,工业节能水平大幅提高,全面完成“十三五”工业节能目标,为全省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十四五”是实现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目标承诺的第一个五年,是实现工业绿色发展、产业低碳转型关键的五年。目前,我省发展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具备新的时代特征。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对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对工业节能发起了新的挑战,大力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对工业节能提出新的任务。同时我们也清晰认识到,我省工业节能工作存在产业结构不平衡、节能潜力挖掘不充分、节能投入不足、节能技术开发创新力量薄弱等问题。为深入推进工业节能工作,依据《贵州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等有关文件精神,经过实地调研、征求各部门意见、多次进行专家研讨论证和修改完善,编制形成本《规划》。

二、《规划》的编制思路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视察贵州工作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碳达峰、碳中和重大战略决策部署,以及《中共贵州省委 贵州省人民政府关于实施工业倍增行动奋力实现工业大突破的意见》文件精神,围绕工业大突破,实现工业倍增和绿色低碳转型,加强与国家宏观政策、省内相关规划和政策的衔接。研判发展现状及趋势,摸清存在的问题,提出“十四五”期间工业节能重点工作方向,系统提出工业节能主要目标、重点任务和实现路径,针对重点用能行业分行业列举节能措施。

三、关于总体要求

一是明确总体思路和“节约优先、创新引领、系统推进、市场主导”四项基本原则。

二是明确“十四五”时期工业节能主要目标。到2025年,完成工业节能目标任务,工业节能水平显著提升,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稳步下降,工业节能技术创新能力显著增强,节能环保产业不断壮大。显著提升能源利用效率,稳步提升资源利用水平,绿色制造体系进一步完善,到2025年,绿色工业园区占比50%以上,创建绿色工厂200家以上。

四、关于工业节能重点方向和主要任务

(一)明确重点节能行业

重点节能方向主要围绕我省十大工业产业,重点提出能源、材料、化工、建材和其他五大领域的节能方向。能源行业方面,全面推进现役煤电机组升级改造,积极推进新能源规模化发展。材料行业方面,重点推动钢铁及其制品、铝及铝加工、锰产业的节能技改和生产工艺升级。化工行业方面,推动磷化工产业精细化、煤化工产业新型化、特色化工产业高端化,引导化工企业改造传统生产装置,促进工艺升级改造,实现节能降耗。材料行业方面,在水泥工业和墙材工业推广高效节能生产技术装备,鼓励煤炭、电力、化工、冶金等行业与建材行业紧密合作,共同开发和利用余热余压等资源。其他方面,围绕数据中心、新能源汽车、先进设备制造、健康医药、优质烟酒、生态特色食品等行业,分别提出了重点节能措施。

(二)提出八项主要任务

结合各项产业发展规划和相关政策,聚焦结构节能、技术节能、管理节能和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八项工业节能主要任务。

一是推动工业结构性节能。着眼于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推进能源结构低碳转型,推动传统产业快速升级,培育新兴产业发展动能,加快打造先进制造业集群,推动产业集聚化发展。

二是推进节能技术创新及应用。在技术应用方面,推进工业企业节能技术改造,推广先进节能技术装备,促进节能创新成果转化;在技术研发方面,加强技术创新能力建设,支持重点用能企业提升节能技术研发能力,加大节能技术研发资金投入。

三是强化工业用能管理。推行先进的节能管理模式,通过开展工业专项节能监察和节能诊断工作等,加强重点用能单位能源管理,推动中小型企业节能管理。提升能源管理信息化水平,鼓励企业和开发区利用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等技术,对用能进行智能监控、分析、预测预警和优化分配,实现能源利用工艺技术路径优化。

四是推动工业低碳发展。以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为导向,开展碳达峰碳中和行动。推动重点行业低碳转型,推进开发区低碳试点建设,提升重点行业能源利用水平,从源头减少重点行业二氧化碳排放,以绿色低碳生产推动绿色低碳消费。

五是构建绿色制造体系。充分发挥绿色先进典型的引领作用,强化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构建高效、清洁、低碳、循环的绿色制造体系。深入实施绿色制造专项行动,支持企业全面提升工业产品的绿色设计能力,开发绿色产品,建设绿色工厂,推动创建绿色供应链,持续打造绿色工业园区,强化数据中心绿色设计。加强绿色制造名单的常态化管理,建立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机制。

六是推进开发区绿色集聚发展。坚持工业集群发展战略,大力推进首位产业绿色发展,以首位产业为引领,聚焦潜力产业,发展清洁、节能、环保的绿色经济,培育绿色产业。集聚发展打造绿色工业园区,打造资源利用率最大化、废物排放量最小化、可持续发展的绿色工业园区,建立低碳、清洁、和谐的新型园区发展模式。

七是稳步提升清洁生产水平。将清洁生产工作与节能降耗、污染防治工作相结合,强化清洁生产在节能减排和产业升级改造中的支撑作用。加大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力度,鼓励自愿性清洁生产审核。支持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的清洁生产共性技术和产品研发及推广应用。

八是推进再生资源综合利用。按照减量化、资源化、再利用原则,推进废塑料、废旧轮胎、废钢铁等循环利用和废旧动力蓄电池梯级利用。推行生产者责任延伸制度,鼓励引导建立建立产品分类回收体系,延伸再生资源产业链条,提升资源利用效率。

五、关于保障措施

为有效推动工业节能各项任务,《规划》提出了六项保障措施。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建立责任明确、协调有序、监管有力的工业节能工作体系,发挥第三方机构作用,结合实际制定出台配套政策规划,打好“组合拳”。

二是强化目标责任,加强工业和信息化、发展改革、生态环境、科技、财政、金融等部门间协作沟通,明确职责分工,形成完整的责任体系,确保规划任务落实。

三是加大财政支持,充分发挥省级财政专项资金和新型工业化基金等引导作用,针对低碳、节能、节水、清洁生产、资源综合利用、绿色制造等重点领域技术研发与项目改造提供财政支持。

四是发展绿色金融,鼓励金融机构创造条件开发项目融资、保理等业务新品种,通过发行绿色金融债券、股权基金等方式投资节能环保企业和绿色制造产业。

五是集聚专业人才,加强工业节能人才队伍建设,引进高层次节能科技管理人才,吸纳节能专业技术人才,支持重点企业与高等院校产学研合作,开展知识更新培训,加大人才培养力度。

六是加强宣传引导,利用全国节能宣传周、全国低碳日等活动,充分利用多种媒体,组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活动。发挥各类公益组织、行业协会、产业联盟的积极作用,积极开展节能政策宣贯、节能培训等宣传教育工作,大力传播节能低碳理念。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贵州省“十四五”中小企业发展规划》出台
  • 下一条 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关于印发《贵州省“十四五”工业节能规划》的通知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联系方式:0858-53226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有关事宜)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