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电信网络诈骗
1.网上兼职刷单返利诈骗:骗子通过短信、网页、论坛、社交软件、短视频平台(如抖音、快手)等广泛发布兼职刷单广告,动动手指通过给网店刷单、给短视频点赞、关注等“足不出户、日赚几百元”,诱导无聊想挣钱的人群到网络平台上购买特定物品刷单,承诺交易成功后将本金和报酬一并返还,然后待你刷完大金额的单后,骗子就会以各种理由(如需要刷连单、平台原因等)让你继续刷单,拒绝返还本金,直至将你拉黑。从全省、全市、全区发案情况看,此类诈骗,女性群体受害人占比非常高,广大女性要特别注意。
易受害群体:居家无业者、待产哺乳宝妈、18至45周岁女性群体。
提醒:所有刷单都是诈骗,切勿贪小便宜吃大亏。动动手指就能赚钱的好事,咋会轮到你?
2.网络贷款、信用卡代办类诈骗:网络贷款、信用卡代办诈骗是指骗子骗子通过抖音、快手、短信、街头小广告等,以“无抵押”“无担保”“秒到账”“不查征信”等幌子,吸引你下载虚假贷款APP或者登录虚假网站(这些都是诈骗集团自己编写的程序,随时可以更改),在你贷款的过程中,再以“手续费”“解冻费”“刷流水”“保证金”等名义收取费用,当骗子收到你转的钱后,便会关闭APP或网站,并将你拉黑。
易受害群体:个体户、无固定收入人群,急需用钱、需要资金周转、或者银行信用不好的人。
提醒:任何网络贷款,凡是在放款之前,以交纳“手续费、保证金、解冻费、刷流水”等名义,要求你转账的,一定是诈骗。
3.冒充电商、快递物流客服退款诈骗:冒充电商、快递物流客服退款诈骗是指骗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被害人网购信息,冒充购物、物流平台客服人员,谎称被害人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快递包裹遗失,需要给其退款并多倍赔偿损失(很多人看到对方能清晰说出自己的信息,便信以为真,加之又是退款、补偿等好事,很难拒绝),诱使被害人扫描二维码或者下载APP操作退款,实则是获取被害人银行卡信息和验证码实施诈骗。一般此类电话或短信大都来自境外,以“00”或“+”号开头(根据工信部有关规定,境外电话进入我国通信网络时,必须在主叫号码前添加国际冠字“00”,部分手机将“00”翻译为“+”,且严禁在传送过程中删除该冠字,所以如果你国外没有亲戚朋友,那么此类电话或短信100%是诈骗)。
易受害群体:喜好网上购物人群。
提醒:正常的网购退款理赔会直接返还到你当初付款的银行卡或第三方支付账户,不会要求用户进行其他操作,要求下载其它软件或缴纳保证金的100%是诈骗。主动联系你本人的电商客服坚决不要相信,哪有主动送钱这种好事?
4.“杀猪盘”诈骗(网络交友诱导赌博、投资理财诈骗):“杀猪盘”诈骗是指骗子通过婚恋平台、社交软件等方式寻找潜在受害人,将自己包装成具有魅力的成功人士(如公司高管、退役军人、多金帅气的阳光大男孩等),先与你拉拉家常,对你嘘寒问暖,通过聊天发展感情取得信任。当“猎物”陷入爱河,骗子就会不经意间介绍自己的“成功经历”,引起你的好奇心,进而将你引入诈骗团伙所搭建的虚假投资平台或赌博平台进行充值投资、赌博。首先肯定先让你获得一定收益,直至你投入大额金额后发现无法提现,对方便以各种理由让你继续投入,你才发现被骗,而对方已将你拉黑,消失不见。
易受害人群:长期单身、离异人士,女性占比较高。
提醒:切记:始于网恋,终于诈骗,素未谋面的网友教你网络投资理财、网络赌博的100%是诈骗。肤白貌美女孩子、多金帅气的小哥哥还需要网恋?
5.冒充“公检法”诈骗:冒充公检法诈骗是指骗子冒充公安、检察院、法院的工作人员,以被害人名下的银行卡、社保卡、医保卡等具有消费功能的工具被冒用,或被害人身份信息、银行卡泄露,涉嫌洗钱、涉嫌非法集资、贩毒等犯罪,要求被害人配合调查,并发送虚假“通缉令”“逮捕令”等法律文书,使被害人陷入恐惧,再让被害人进行资金清查或者将钱转入公检法指定的安全账户,以自证清白,从而实施诈骗。
易受害群体:涉世不深、胆子较小、缺乏辨别能力人群。
提醒:公检法机关不会通过电话、QQ和微信等社交工具办案,不会通过互联网发送“通缉令”“逮捕令”,没有资产清查或自证清白的程序,更不存在所谓的安全账户,只要提到安全账户,一定是诈骗。接到此类电话立即挂断,并在“国家反诈中心”APP上举报。
6.虚假投资理财诈骗:虚假投资理财诈骗是指骗子通过网络社交工具、短信、网页发布推广股票、外汇、期货、虚拟货币等投资理财的信息。在与你取得联系后,通过聊天交流投资经验,将你拉入“投资”群聊,听取“投资专家”、“导师”直播课等多种方式,以有内幕消息、掌握漏洞等谎言取得你的信任,用高额回报为饵,诱使你投资,从而实施诈骗。此类诈骗与“杀猪盘”诈骗有相似之处,都会在前期投资给你一定的回报。
易受害人群:热衷于投资、炒股、手里有闲钱的群体。
提醒:不加“投资群”,不轻信“理财高手”,不轻信“盈利图”,不注册来路不明的“投资会员”。投资有风险,理财需谨慎!请认准银行、有资质的证券公司等正规途径,切勿轻信陌生人推送的投资APP。投资理财前问问自己,战无不胜的投资理财大师,为啥要苦口婆心帮助非亲非故的你?
7.冒充领导诈骗(冒充党政机关领导、冒充企业负责人):此类诈骗主要针对单位职工、财务等工作人员,诈骗分子通过非法渠道获取受害人及相关领导信息,仿冒单位领导、上级领导的微信头像、昵称,主动添加受害人好友,接着嘘寒问暖关心你的工作情况,之后“领导”突遇急事,急用钱,以自己正在开会、检查等为由头,不方便操作、不方便出面,让受害人帮忙代为转账,从而实施诈骗。别看套路简单,但骗子屡屡得手,不敢质疑领导、敬畏领导、不敢冒昧跟领导核实信息是此类受害者的普遍心理。
易受害群体: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企业负责人等。
提醒:理智点,所有转账务必先电话或视频沟通确认,能这样和你“谈钱”的“领导”,除了骗子,还有谁?
提示:针对不断升级的骗术,坚持做到:
未知链接不点击、陌生来电不轻信;
个人信息不透露、转账汇款多核实;
不贪、不信、不转账;
不贪、不给、不上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