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概况
(一)基本情况
新窑镇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是经《六枝特区财政局特区扶贫开发办公室<关于下达 2020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立项)的通知>》(六特财农〔2020〕3号)及《六枝特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 2020 年省级财政专项扶贫发展资金项目实施方案的批复>》(六扶领办字〔2020〕47号)文件批准实施,投入省级财政扶贫资金 120 万元,用于上云盘村蔬菜种植项目、那秀村花椒种植项目、那玉村果蔬种植项目建设。
(二)本项目绩效目标设置
一级指标3项:产出指标、效益指标、满意度指标;二级指标9项:数量指标、质量指标、时效指标、成本指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生态效益、可持续影响、服务对象满意度;三级指标:水池建设4个分别为≥80立方、50立方(2个)、≥30立方、1 寸水管安装≥2000 米一组、6 分水管安装≥2500米一组、≥1500米50管一组、割草机≥4台、抽水机≥2台、喷雾器≥2个、化肥≥55 吨、生产便道≥75 米、种苗≥13440株、农膜≥30 卷、大棚建设≥4375 平方米、水泵≥2 台、耕地机≥2台。根据实施方案完成建设内容并符合质量要求、4个月内竣工≤4个月、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资金预算使用项目资金、年收益≥90万元、解决就业岗位≥40个、对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无有害物排放、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1000元、脱贫户满意度≥95%、一般农户≥95%、实施主体满意度≥95%。
(三)项目的绩效目标完成情况
截止目前为止,水池建设4个分别为80立方、50立方(2个)、30 立方;1 寸水管安装 2000 米一组、6 分水管安装 2500米一组,50管1500米一组;采购割草机4台、采购抽水机2台;采购喷雾器 2个、采购化肥 55 吨、修建生产便道 75 米、采购种苗 13440株、采购农膜 30卷、大棚建设 4375平方米、采购水泵2台、采购耕地机2台。实施内容严格按照实施方案完成建设内容并符合质量要求、4个月内竣工,现目前完成项目进度 100%、项目资金使用严格按照实施方案资金预算、年收益暂无、解决就业岗位 40个、对生态环境无不利影响、无有害物排放、带动脱贫户持续增收 1000元、脱贫户满意度95%、一般农户 95%、项目实施主体对政府服务满意度及项目建设情况满意度均为95%。
二、项目资金使用及管理情况
新窑镇2020年农业结构调整项目总投资120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120元,实施主体自筹资金0元。拨款 120万元,到位率100%,使用报账资金 118.5万元,结余上缴资金1.5万元(结余资金已上交),报账率 100%。
三、项目实施情况
新窑镇2020年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于2020年5月开工建设,截止2020年10月 30 日已完成项目形象进度100%。实施地点:那秀村、上云盘村、那玉村。实施主体:六枝特区志同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贵州成果农业有限公司、上云盘村村民委员会、那秀村村民委员会、那玉村村民委员会。
四、项目绩效情况
(一)经济效益:通过该项目的实施,进行产业结构调整,转变农户传统种植观念,寻找适合本地区的种植品种。提升农作物经济价值,促进农户增收,为下步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二)扶贫效益:通过项目的实施,带动脱贫户务工增加收入,公司、合作社实施的项目,脱贫户除参加务工外,还可以享受固定分红。计划带动脱贫户 185 户 705 人。
(三)项目的效率性分析:项目建设周期为4个月,目前项目竣工率 100%、资金使用率 100%,达到行政效能指标,项目运营正常,完全不影响脱贫户增收。
(四)项目的利益联结完成情况分析: 一是基地务工人员优先选择我镇脱贫户,务工工资增收约1800元,同时通过技术培训带动,增强脱贫户内生发展动力;二是根据《关于改革创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管理的指导意见》(黔扶通(2016〕9号)文件精神及要求,该项目按照不低于入股资金的5%进行固定分红,且利益联结的脱贫户优先,老弱病残、家庭刚性支出较大的脱贫户,由村民代表大会评议选出,同时,可根据《六枝特区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印发<六枝特区扶贫资金投资收益建档立卡贫困户差异化管理实施指导意见>的通知》(六扶领办字〔2019〕123号)文件精神,实行差异化管理激发脱贫攻坚热情和信心,增强内生动力。
(五)项目可持续性分析
本项目有效拓宽了农民的增收渠道、延伸了农业产业链,为加快转变农业发展起到重要作用。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项目的实施,示范种植草莓、花椒、蔬菜起到了一定的示范带动作用,优化生产组织形式。按照“能退尽退、应调尽调原则,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中坚持落实到地块、落实到替代作物、落实到经营主体、落实到责任人“四个落实”的要求,选择“周期短、投资小、见效快”的蔬菜等林下经济,重点围绕把蔬菜、花椒、特色经品水果等附加值高、经济效益好的“短平快”绿色优质产品种上去,为我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奠定基础。
该项目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集中栽培管理和采收需要大量劳动力,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使当地脱贫人口受益,部分农户可直接参与栽培管理实现致富。通过示范带动,合作社负责前端研发生产和后端市场销售,中间环节让更多农户参与种植。
五、综合自评结论
通过项目管理、资金管理、产出指标、效益等指标落实及完成情况自评,项目个性指标得分90分,共性指标得分80分,按照权重,综合评价得分 85分。
综上所述,本项目具有相当的基础条件,项目产品市场优势突出,经济效益显著,社会效益明显。
六、下步打算
(一)持续做好项目后期管护工作:一是项目由镇统一管理,建立管护机制,由镇扶贫办、农业中心等相关部门进行监督跟踪管理,确保项目真正发挥带动作用,让农户得到实惠。项目所在村参与管理确保项目延续性。镇农业中心、林业站进行项目技术服务,为项目实施提供技术保障,技术人员到点上进行服务指导。二是经营主体要合理、合规的使用,爱护基地内部设施设备。
(二)加强产销对接:一是积极主动配合经营主体对接周边县市的销售渠道;二是提前做好产销对接,确保产有所留。
(三)持续做好利益联结机制兑现。项目实施主体要按照签订的合作协议,按年度兑现分红资金,确保脱贫户产业红利得到保障。
新窑镇人民政府
2020年11月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