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历经几次搬迁,2000年建成新馆于中心城区并对外开放。自2005年以来,六枝特区图书馆共经历了四次评估定级,2018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近年来,在省文旅厅、省图书馆及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图书馆等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布客书屋少年儿童阅读手抄报大赛优秀组织奖、贵州省图书馆优秀分馆等荣誉称号。
我区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总馆建设主体多元,现总馆开设有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文阅览室等6个服务窗口,拥有阅览坐席780个,计算机56台,电子借阅机5台,入藏图书、期刊、报刊合订本及视听文献总量为17.1万册(件),数字资源总量21.54TB,年人均新增入藏图书、期刊、报刊合订本、视听及电子文献总量0.06册(件),年总流通人次8.4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12.6万册次,年流动服务文献外借数量0.98万册次,读者满意率99.97%,各项功能日益完善,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二是分馆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启动实施总分馆建设工作并逐步推进,现已完成总馆管理系统升级及全区分馆端口的开通,18个乡(镇、街道)分馆38251册图书采编录入系统、加工上架工作全部完成。为各分馆配备借阅证,配备扫码枪设备,完成分馆挂牌、管理制度上墙。开展县级总分馆建设培训,基层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图书清理分类上架规范,学习图创系统和手机APP借还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能力,现已实现全区总分馆体系图书通借通还的服务目标。三是城市书房建设与时俱进,投入500余万元资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并建成1个2000平方米的城市主题书房,馆藏图书20000余册,已实现免费开放。
我区图书馆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公示开放时间与服务内容及公示牌等位置适当、醒目美观。每周为读者提供主要服务时长70小时,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均正常开放,每周错时开放总时长14小时。馆内设立有查询专区,提供网上咨询和回复服务,有专职人员进行实时咨询回复。为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充分利用馆内48台计算机终端、5台触摸媒体借阅机及馆内Wifi全覆盖为广大市民提供网络服务。建设图书馆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每月定期推送服务信息,主要有绑定借书证、馆藏查询、借阅查询、帐号解绑;云悦读(公开课、热门图书、订阅中心);移动图书馆APP,下载阅读在线电子图书、图书续借等功能。年网站访问量为7.68万人次,数字资源访问量47.03万人次,下载量4.16万人次。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流动图书车送文化下乡、进军警营、进校园、进社区等“三送三促”、“七进”活动,年均达41场次。对文化志愿者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新时代市民讲习所,每周组织一次讲习活动。累计开展公益讲座活动127次,宣传效果显著。连续10年成功举办“书香六枝”迎新春送文化送春联活动,打造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参与度高、评价好。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唱响“书香六枝”文化品牌。建立健全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注册文化志愿者214人,人均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41次。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为营造“书香六枝”打下良好基础,助推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馆内设置有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活动区域,提供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盲人通道等设施,配备儿童图书3500余册、盲文书籍87册,老年读者提供放大镜、老花镜等物品一应俱全。
在省图书馆的大力关心扶持下,已在我区建成两个新布客书屋,丰富了未成年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了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村寨的少年儿童阅读视野,为全区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牂牁江景区、落别温泉小镇、六枝宾馆、金海酒店等地建设图书驿站,送去优秀交流图书,进行图书分类上架、借阅登记的业务指导。通过图书服务与旅游服务相互融合,优美的环境、优质的阅读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便利,为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建设和全民阅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努力提升图书馆服务教育效能
六枝特区图书馆始建于1979年,历经几次搬迁,2000年建成新馆于中心城区并对外开放。自2005年以来,六枝特区图书馆共经历了四次评估定级,2018年被文化部评定为国家县级二级图书馆。近年来,在省文旅厅、省图书馆及市文化广电旅游局、市图书馆等上级部门的悉心指导下,我区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积极发挥公共图书馆文化阵地的宣传教育作用,先后获得了贵州省布客书屋少年儿童阅读手抄报大赛优秀组织奖、贵州省图书馆优秀分馆等荣誉称号。
我区高度重视群众文化工作,不断加大文化基础设施投入力度,为公共图书馆事业发展提供了坚强保障。一是总馆建设主体多元,现总馆开设有报纸阅览室、期刊阅览室、中文图书阅览室、电子阅览室、少儿阅览室、盲文阅览室等6个服务窗口,拥有阅览坐席780个,计算机56台,电子借阅机5台,入藏图书、期刊、报刊合订本及视听文献总量为17.1万册(件),数字资源总量21.54TB,年人均新增入藏图书、期刊、报刊合订本、视听及电子文献总量0.06册(件),年总流通人次8.4万人次,年文献外借量12.6万册次,年流动服务文献外借数量0.98万册次,读者满意率99.97%,各项功能日益完善,较好的满足了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文化知识需求。二是分馆建设稳步推进。2019年启动实施总分馆建设工作并逐步推进,现已完成总馆管理系统升级及全区分馆端口的开通,18个乡(镇、街道)分馆38251册图书采编录入系统、加工上架工作全部完成。为各分馆配备借阅证,配备扫码枪设备,完成分馆挂牌、管理制度上墙。开展县级总分馆建设培训,基层管理人员通过学习图书清理分类上架规范,学习图创系统和手机APP借还操作的工作流程和服务能力,现已实现全区总分馆体系图书通借通还的服务目标。三是城市书房建设与时俱进,投入500余万元资金,与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合并建成1个2000平方米的城市主题书房,馆藏图书20000余册,已实现免费开放。
我区图书馆基本服务项目健全,公示开放时间与服务内容及公示牌等位置适当、醒目美观。每周为读者提供主要服务时长70小时,双休日及国家法定节假日均正常开放,每周错时开放总时长14小时。馆内设立有查询专区,提供网上咨询和回复服务,有专职人员进行实时咨询回复。为适应网络新媒体时代的发展要求,我们立足现实,充分利用馆内48台计算机终端、5台触摸媒体借阅机及馆内Wifi全覆盖为广大市民提供网络服务。建设图书馆官方网站与微信公众平台,每月定期推送服务信息,主要有绑定借书证、馆藏查询、借阅查询、帐号解绑;云悦读(公开课、热门图书、订阅中心);移动图书馆APP,下载阅读在线电子图书、图书续借等功能。年网站访问量为7.68万人次,数字资源访问量47.03万人次,下载量4.16万人次。2018年以来,组织开展流动图书车送文化下乡、进军警营、进校园、进社区等“三送三促”、“七进”活动,年均达41场次。对文化志愿者和基层文化工作者开展培训,不断提升基层文化管理人员的理论和实践能力,持续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建设新时代市民讲习所,每周组织一次讲习活动。累计开展公益讲座活动127次,宣传效果显著。连续10年成功举办“书香六枝”迎新春送文化送春联活动,打造为公共文化服务品牌项目,切实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群众参与度高、评价好。丰富了人民群众节日文化生活,唱响“书香六枝”文化品牌。建立健全志愿者活动运行机制,大力开展文化志愿服务活动,注册文化志愿者214人,人均参与图书馆组织的活动41次。进一步提升了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的能力和质量,为营造“书香六枝”打下良好基础,助推我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馆内设置有面向老年人、未成年人、残疾人的活动区域,提供无障碍通道、无障碍卫生间、盲人通道等设施,配备儿童图书3500余册、盲文书籍87册,老年读者提供放大镜、老花镜等物品一应俱全。
在省图书馆的大力关心扶持下,已在我区建成两个新布客书屋,丰富了未成年人文化生活,进一步拓展了贫困地区和边远民族村寨的少年儿童阅读视野,为全区文化振兴提供有力支撑。在牂牁江景区、落别温泉小镇、六枝宾馆、金海酒店等地建设图书驿站,送去优秀交流图书,进行图书分类上架、借阅登记的业务指导。通过图书服务与旅游服务相互融合,优美的环境、优质的阅读服务,为游客提供了丰富的阅读便利,为推进我区全域旅游建设和全民阅读工作提供有力保障。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