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多看点丨2023年水利10项重点工作
— 水利要闻 —
2023年水利
10项重点工作
往下看
一要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补齐防御短板,抓早抓细抓实灾害防御,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快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水库建设方面,紧盯具有流域洪水控制性的重大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力求尽早开工建设。
河道及堤防建设方面,紧盯大江大河大湖不达标堤防,开展堤防达标建设3年提升行动,确保七大江河重要堤防特别是干流堤防到2025年全部实现达标。
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方面,按照“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的要求,对98处国家蓄滞洪区进行全面梳理,全面摸清突出问题和短板,逐一建档立卡、逐一明确建设管理目标任务、逐一开展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完善国家蓄滞洪区数字一张图。
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加快现有水文站网现代化改造,重点实施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大江大河支流、重点水生态敏感区等水文站网建设,新建一批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加强卫星遥感、测雨雷达等技术应用,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雨水情预见期、提高精准度。
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完善防御预案,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叫应”机制。强化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户,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二要加快建设国家水网,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进重点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完善省市县水网体系,健全水资源调配格局。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
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根据国家重大战略新要求、水资源供需新形势、工程功能定位新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新理念,对总体规划作出优化调整。
按照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水安全保障需求,有序推进区域水网规划建设,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加强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安全保障。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
加快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做好省市县级水网的合理衔接,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抓紧完善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高质量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完善市县水网布局,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三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扎实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水利任务,加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水问题。
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质水源置换,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75%,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问题排查监测和动态清零机制,坚决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
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持续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和保障。
四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健全河湖生态保护标准,全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大河湖保护治理力度,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和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五要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健全水利智能业务应用系统。
开展工程安全实时监测、智能快速调度、远程安全集控、多维场景耦合计算与展示等技术攻关。实施已建工程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强化数字赋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面管控致险、承险、防险要素。
推进全国取用水平台整合,建设生态流量、水量分配监测预警系统,整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持续拓展水行政执法、河湖监管、节水管理、水土保持、水文管理等业务应用。
六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重大问题科技攻关,健全完善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战略人才培养,增强支撑引领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支撑引领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引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七要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节水支持政策供给。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节水。
推动出台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用水指标管控。
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完善用水权交易管理、数据规则、技术导则等政策体系,推进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部署应用,规范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用水权交易。
八要完善体制机制法治,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发挥机制保障作用,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水利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全力抓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学习宣传贯彻,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用法治力量保护好母亲河。
坚持流域系统观念,充分发挥流域防总、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等机制和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健全流域规划体系,强化流域规划导向约束,压实流域规划实施责任,确保流域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履职尽责,突出最高层级河湖长统领分级分段(片)河湖长职责,压实各级河湖长及相关部门责任,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九要推进“两手发力”,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激发治水管水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把稳方向、锚定目标、力求突破。
坚持多轮驱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在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更多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工具上取得新突破。
抓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定价成本监审,积极推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十要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各级党组织功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反腐,确保水利行业山清水秀、风清气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综合水利家园、水利部网站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2023年水利安全生产工作要点 10项重点工作
新闻多看点丨2023年水利10项重点工作
— 水利要闻 —
2023年水利
10项重点工作
往下看
一要坚持以流域为单元,加快完善防洪工程体系,加快补齐防御短板,抓早抓细抓实灾害防御,筑牢防御水旱灾害防线。
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加快完善以水库、河道及堤防、蓄滞洪区为主要组成的流域防洪工程体系,扎实做好水旱灾害防御工作。
水库建设方面,紧盯具有流域洪水控制性的重大工程,积极创造条件,力求尽早开工建设。
河道及堤防建设方面,紧盯大江大河大湖不达标堤防,开展堤防达标建设3年提升行动,确保七大江河重要堤防特别是干流堤防到2025年全部实现达标。
蓄滞洪区建设管理方面,按照“分得进、蓄得住、排得出”的要求,对98处国家蓄滞洪区进行全面梳理,全面摸清突出问题和短板,逐一建档立卡、逐一明确建设管理目标任务、逐一开展安全运用分析评价,完善国家蓄滞洪区数字一张图。
加强水文现代化建设,加快现有水文站网现代化改造,重点实施中小河流洪水易发区、大江大河支流、重点水生态敏感区等水文站网建设,新建一批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加强卫星遥感、测雨雷达等技术应用,推进天空地一体化监测,加快构建气象卫星和测雨雷达、雨量站、水文站组成的雨水情监测“三道防线”,进一步延长雨水情预见期、提高精准度。
抓好山洪灾害防御,完善防御预案,及时发布预警,落实“叫应”机制。强化抗旱保供水保灌溉,科学调度骨干水利工程,精准对接城乡供水、灌区等用水户,确保城乡居民饮水安全,保障农业灌溉用水需求。
二要加快建设国家水网,构建国家水网主骨架大动脉,推进重点区域水网规划建设,完善省市县水网体系,健全水资源调配格局。
以联网、补网、强链为重点,加快建设“系统完备、安全可靠,集约高效、绿色智能,循环通畅、调控有序”的国家水网,着力提升水利基础设施网络效益。
抓紧完成南水北调工程总体规划修编,根据国家重大战略新要求、水资源供需新形势、工程功能定位新变化、生态环境保护新理念,对总体规划作出优化调整。
按照国家水网总体布局,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和区域水安全保障需求,有序推进区域水网规划建设,支撑国家重大区域战略实施,加强重要经济区、重要城市群、能源基地、粮食主产区、重点生态功能区水安全保障。完善区域水资源配置体系。
加快推进省级水网规划建设,做好省市县级水网的合理衔接,构建互联互通、联调联控的网络格局。抓紧完善省级水网建设规划体系,高质量推进省级水网先导区建设,推进市县级水网建设,完善市县水网布局,打通水网建设“最后一公里”。
三要加强农村水利建设,强化农村供水保障,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夯实国家粮食安全和乡村振兴水利基础。
坚持循序渐进、稳扎稳打,因地制宜、注重实效,扎实做好农村水利各项工作,推进乡村振兴建设水利任务,加快解决农业农村发展最迫切、农民群众反映最强烈的涉水问题。
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攻坚成果,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质水源置换,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75%,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问题排查监测和动态清零机制,坚决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提升至88%,规模化供水工程覆盖农村人口比例达到57%。
围绕实施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加快编制全国农田灌溉发展规划,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持续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和保障。
四要复苏河湖生态环境,健全河湖生态保护标准,全面实施母亲河复苏行动,加大河湖保护治理力度,加快地下水超采综合治理,推进水土流失综合防治,促进人水和谐共生。
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站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高度谋划发展,统筹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治理,推动重要江河湖库生态保护治理和休养生息,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五要大力推进数字孪生水利建设,加快构建数字孪生流域、数字孪生水网、数字孪生工程,健全水利智能业务应用系统。
开展工程安全实时监测、智能快速调度、远程安全集控、多维场景耦合计算与展示等技术攻关。实施已建工程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水利工程全生命周期运用,强化数字赋能水利工程运行管理,全面管控致险、承险、防险要素。
推进全国取用水平台整合,建设生态流量、水量分配监测预警系统,整合水利工程建设管理、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持续拓展水行政执法、河湖监管、节水管理、水土保持、水文管理等业务应用。
六要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加快重大问题科技攻关,健全完善水利标准体系,加强水利战略人才培养,增强支撑引领能力。
完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支撑引领能力。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完善水利科技创新体系,支撑引领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
七要健全节水制度政策,强化水资源刚性约束,深入开展国家节水行动,实施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完善节水支持政策供给。
实施全面节约战略,落实节水优先方针,全方位贯彻“四水四定”原则,不断推进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
以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城镇节水降损为重点,持续推动全社会节水。
推动出台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强化万元地区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等关键用水指标管控。
加快用水权初始分配,完善用水权交易管理、数据规则、技术导则等政策体系,推进统一的全国水权交易系统部署应用,规范开展区域水权、取水权、灌溉用水户水权等用水权交易。
八要完善体制机制法治,健全水利法治体系,强化流域治理管理,全面强化河湖长制,发挥机制保障作用,提升水利治理能力和水平。
进一步破除体制性障碍、打通机制性梗阻、推出政策性创新,善用法治思维和法治方式推进各项水利工作,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
全力抓好长江保护法、黄河保护法学习宣传贯彻,加快配套制度建设,用法治力量保护好母亲河。
坚持流域系统观念,充分发挥流域防总、流域省级河湖长联席会议等机制和流域管理机构作用,强化流域统一规划、统一治理、统一调度、统一管理。健全流域规划体系,强化流域规划导向约束,压实流域规划实施责任,确保流域规划目标任务全面落实。
强化履职尽责,突出最高层级河湖长统领分级分段(片)河湖长职责,压实各级河湖长及相关部门责任,确保管护责任落实到位。
九要推进“两手发力”,深化水利投融资改革,深化水价形成机制改革,激发治水管水活力。
加快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攻坚,把稳方向、锚定目标、力求突破。
坚持多轮驱动,积极争取财政投入,充分发挥政府资金引导带动作用,在创新多元化投融资模式、更多运用市场手段和金融工具上取得新突破。
抓实水利工程供水价格管理、定价成本监审,积极推动水利工程供水价格改革,建立健全科学合理的水价形成机制。
十要压实管党治党责任,一刻不停推进全面从严治党,把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长期坚持下去,增强各级党组织功能,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强化正风肃纪反腐,确保水利行业山清水秀、风清气正。
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重要论述精神,按照党的二十大及二十届中央纪委二次全会决策部署,压紧压实各级党组织主体责任、“一把手”第一责任人责任和班子成员“一岗双责”,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坚持内容上全涵盖、对象上全覆盖、责任上全链条、制度上全贯通,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为推动新阶段水利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来源:综合水利家园、水利部网站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