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保障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的思路,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等资金,全区提标提质推进农村地区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格局,推进城镇水厂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地区“依托稳定水源,建设标准化供水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以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二、重点任务
(一)积极谋划,全面推进全区农村地区供水城乡一体化。我区地区供水保障虽然实现了全员饮水安全,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及薄弱环节,全区农村地区供水水平目前核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供水水平有待提高,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厕所革命”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为全面提升我区农村地区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全区区域性水资源地区及工程性缺发问题。全区层面要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现状供水情况,积极谋划储备推进全区农村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各相关单位及属地乡镇(街道)要加强协同配合,全力以赴作好项目前期谋划及储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全区农村地区供水保障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二)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及供水水质保障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全区农村地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乡乡有稳定的供水水源,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千人以下水源保护工作,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加强水源巡查排查,杜绝水源污染;三是持续做好供水净化消毒处理,配备消毒设备、药品,规范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三是持续做好健康饮水宣传工作,培养群众形成不喝生水的习惯;四是做好饮用水监测检测工作,定期开展每年两次的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全覆盖检测工作。加强与卫生、疾控中心、生态环境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饮用水监测检测工作督促指导,工作中发现卫生问题和健康风险时,督促供水单位有针对性的采取整改措施和开展应急供水,突出问题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二)落实运行管护补助资金。合理规范化用好中央、省、市三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积极对接区财政按照《六盘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明确的比例落实市、县维修养护补助资金落实好区级配套资金,确保运行管护资金充足,保障供水工程运行维护正常化开展。
(三)着力完善运行管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全区农村地区供水运行管护企业化,逐步实现全区农村地区政府性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企业化管理全覆盖。督促、指导运行管护单位进一步优化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运行管护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地区供水运行管护规范化。持续加强村级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管水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健全相关考核机制,确保运行管护工作开展有序高效。
(四)持续推进农村地区供水保障“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风险隐患能够及时消除。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部门与乡镇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信息畅通,以水务系统乡镇(街道)饮水专班为骨干,村级管水人员、网格员及村支两委相关人员为分系饮水安全网格化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饮水安全风险隐患能够动态清零;另一方面通过农村饮水安全热线电话反馈以及常态化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工程未通水问题。加强供水工程巡查巡视和隐患排查,对长久失修和设施故障造成不通水的,倒排工期,限期修复。
2.管护不到位问题。压实“三个责任”、落实“三项制度”,督促各地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定期开展管水员培训考核,提升管水员供水服务能力和水平。
3.水源水量不足或枯竭问题。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到责任人,进行整改;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要采取水车送水,分时段供水等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用水需求,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4.水源水质污染问题。在水源污染或有人为投毒行为发生时,供水单位值班调度人员应立即停止供水,同时告知所有用户停止使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卫生、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水源水质、管网跟踪检测、消毒,防止污染面积扩大,并利用消防、洒水车向所涉及的群众送水。
5.水事纠纷、工程被破坏问题。供水管理单位巡查人员及广大群众发现污染水源、破坏供水设施等违法行为时,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保证农村供水水事秩序。
6.宣传与服务不到位问题。继续畅通市县两级饮水安全热线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及时更新饮水安全明白卡信息,对老百姓反映的供水问题做到及时有效解决,并实行台账式管理,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确保整改真实有效。
三、组织领导
特区水务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农村供水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专班,负责全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组 长:龚 伦(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付应宏(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王 珺(水务局办公室负责人)
刘登凯(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张建刚(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
陈金洪(水务局规划计划股主任)
聂清玲(水务局财务室负责人)
陶玉山(水务局水资水政股主任)
向朝宇(六枝特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
张正林(水务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
联络员:杨云松
特区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作为专班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专班日常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及巡查排查整改有关问题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专班成员负责各自负责领域有关农村供水保障信息并上报,参与问题分析研判会商。
四、保障措施
一是压实运行管护责任。农村供水安全直接影响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基本民生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按照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持续压实“三个责任”、落实“三项制度”,督促各地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收支管理,强化水费收缴工作,积极落实市、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财政补助资金,对于贫困地区或运行成本高的工程进行补助。运行管护资金应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结合省级农村饮水安全持续保障挂牌督战工作,“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找准问题症结,建立问题台账,各乡镇举一反三推动问题排查整改。积极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农村供水事业发展。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联系电话:0858-5322676(仅受理网站建设维护有关事宜) 邮箱:liuzhigov@163.com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保障工作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关于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农村供水保障相关文件及会议精神,切实做好我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实现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重要讲话指示精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按照乡村振兴梯次推进的总体部署,坚持目标导向、问题导向,按照城乡供水一体化和规模化的思路,积极争取各级政策、资金支持,统筹使用好地方财政资金、土地出让收益、地方专项债券、政策性银行贷款和社会资本等资金,全区提标提质推进农村地区供水工程规模化、标准化建设。进一步优化农村供水格局,推进城镇水厂向农村延伸,实现农村地区“依托稳定水源,建设标准化供水设施”,逐步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强化水源保护和水质检测监测,以完善水价机制、强化水费收缴为重点,全面推进建立长效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实现乡村振兴。
二、重点任务
(一)积极谋划,全面推进全区农村地区供水城乡一体化。我区地区供水保障虽然实现了全员饮水安全,但是还是存在一定的不足及薄弱环节,全区农村地区供水水平目前核处于初级阶段,整体供水水平有待提高,在助推乡村振兴战略中“厕所革命”存在动力不足的现象。为全面提升我区农村地区的薄弱环节,切实解决全区区域性水资源地区及工程性缺发问题。全区层面要充分结合农村地区现状供水情况,积极谋划储备推进全区农村地区城乡供水一体化项目,各相关单位及属地乡镇(街道)要加强协同配合,全力以赴作好项目前期谋划及储备工作,争取项目早日落地实施,全区农村地区供水保障进入一个新的台阶。
(二)持续推进农村地区水源工程建设及供水水质保障工作。一是持续推进全区农村地区水源工程建设,确保乡乡有稳定的供水水源,从根本上解决区域性水资源短缺问题;二是持续推进农村地区千人以下水源保护工作,合理划定水源保护区(保护范围),加强水源巡查排查,杜绝水源污染;三是持续做好供水净化消毒处理,配备消毒设备、药品,规范设施设备运行管理,做好日常维护,保证出水水质符合国家标准;三是持续做好健康饮水宣传工作,培养群众形成不喝生水的习惯;四是做好饮用水监测检测工作,定期开展每年两次的农村地区饮用水水质全覆盖检测工作。加强与卫生、疾控中心、生态环境等部门按照各自工作职责,加强饮用水监测检测工作督促指导,工作中发现卫生问题和健康风险时,督促供水单位有针对性的采取整改措施和开展应急供水,突出问题及时报告同级人民政府。
(二)落实运行管护补助资金。合理规范化用好中央、省、市三级农村饮水安全维修养护补助资金。积极对接区财政按照《六盘水市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办法(试行)》明确的比例落实市、县维修养护补助资金落实好区级配套资金,确保运行管护资金充足,保障供水工程运行维护正常化开展。
(三)着力完善运行管护体制机制。持续推进全区农村地区供水运行管护企业化,逐步实现全区农村地区政府性投资建设的饮水工程企业化管理全覆盖。督促、指导运行管护单位进一步优化运行管护机制,提升农村地区供水设施运行管护水平,逐步实现农村地区供水运行管护规范化。持续加强村级管水人员业务知识培训,切实提高基层管水人员的业务知识水平,健全相关考核机制,确保运行管护工作开展有序高效。
(四)持续推进农村地区供水保障“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风险隐患能够及时消除。一方面进一步加强部门与乡镇的沟通协调工作,确保信息畅通,以水务系统乡镇(街道)饮水专班为骨干,村级管水人员、网格员及村支两委相关人员为分系饮水安全网格化动态监控机制。确保饮水安全风险隐患能够动态清零;另一方面通过农村饮水安全热线电话反馈以及常态化巡查排查,及时发现存在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1.工程未通水问题。加强供水工程巡查巡视和隐患排查,对长久失修和设施故障造成不通水的,倒排工期,限期修复。
2.管护不到位问题。压实“三个责任”、落实“三项制度”,督促各地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定期开展管水员培训考核,提升管水员供水服务能力和水平。
3.水源水量不足或枯竭问题。坚持远近结合、综合施策,能立即整改的要落实到责任人,进行整改;对短期难以解决的要,要采取水车送水,分时段供水等措施保障群众基本用水需求,并向群众做好宣传解释工作。供水规模在1万人以上的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应当建设适度规模的应急备用水源。
4.水源水质污染问题。在水源污染或有人为投毒行为发生时,供水单位值班调度人员应立即停止供水,同时告知所有用户停止使用,防止事态进一步扩大。同时卫生、生态环境等相关职能部门立即对水源水质、管网跟踪检测、消毒,防止污染面积扩大,并利用消防、洒水车向所涉及的群众送水。
5.水事纠纷、工程被破坏问题。供水管理单位巡查人员及广大群众发现污染水源、破坏供水设施等违法行为时,要及时报告公安部门依法严厉打击,保证农村供水水事秩序。
6.宣传与服务不到位问题。继续畅通市县两级饮水安全热线电话,安排专人接听,及时更新饮水安全明白卡信息,对老百姓反映的供水问题做到及时有效解决,并实行台账式管理,不定期进行电话回访,确保整改真实有效。
三、组织领导
特区水务局成立以主要领导为组长,分管农村供水工作的领导为副组长,各相关业务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农村供水保障工作专班,负责全区农村供水保障工作。
组 长:龚 伦(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
副组长:付应宏(水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
成 员:王 珺(水务局办公室负责人)
刘登凯(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主任)
张建刚(水务局水旱灾害防御中心主任)
陈金洪(水务局规划计划股主任)
聂清玲(水务局财务室负责人)
陶玉山(水务局水资水政股主任)
向朝宇(六枝特区河长制办公室主任)
张正林(水务局水土保持中心主任)
联络员:杨云松
特区水务局水利工程建设服务中心作为专班日常办事机构,负责专班日常工作,负责收集整理农村供水服务热线及巡查排查整改有关问题以及领导交办的其他工作,专班成员负责各自负责领域有关农村供水保障信息并上报,参与问题分析研判会商。
四、保障措施
一是压实运行管护责任。农村供水安全直接影响群众身体健康,事关基本民生保障,是实现乡村振兴的重要体现,按照农村饮水安全保障行政首长负责制的要求,持续压实“三个责任”、落实“三项制度”,督促各地足额落实维修养护资金,保障农村饮水工程长久发挥效益。
二是强化资金保障。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收支管理,强化水费收缴工作,积极落实市、县级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护财政补助资金,对于贫困地区或运行成本高的工程进行补助。运行管护资金应专户储存,专款专用,严禁挤占挪用,发现一起,查处一起。
三是强化督导考核。结合省级农村饮水安全持续保障挂牌督战工作,“分片包保,责任到人”,由局领导带队不定期开展督查检查,找准问题症结,建立问题台账,各乡镇举一反三推动问题排查整改。积极将农村饮水安全保障纳入乡村振兴工作成效评估指标体系,合理确定考核指标,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促进农村供水事业发展。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