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教融合推进情况
(一)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共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3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所,培育冰雪运动示范学校(幼儿园)15所,组建冰雪运动队,累计进入国家集训队3人,进入省队3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7人;另我市冰壶队运动员费学清、谢兴银与吉林省、内蒙古运动员代表中国出战在德国菲森举行2022—2023年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首次夺得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男子组冠军。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深化体职校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教育教学;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幼儿园)建设,2022年完成25所;加强备战省运会项目训练基地学校(幼儿园)建设,完成各类项目布局近80余所;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培育,积极开展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游泳协会、轮滑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三)开展多层次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竞赛体系工作,建立“四段三级”学生竞赛体系,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竞赛活动。举办校园足球联赛、校园拳击联赛、U系列篮球联赛、学生运动会、专项运动会等等,多层次多样化赛事体系初步形成。
(四)加强青少年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联合教育部门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线上专项培训和通识培训,开展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体操等20余个项目1000余人次培训,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全市体育师资队伍已超2000余人。根据《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启动六盘水市实施方案研制。
(五)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培育篮球运动协会、足球运动协会、游泳运动协会、轮滑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现我市足球协会有单位会员30余家,个人会员90余名,篮球有单位会员12家,个人会员300余名,游泳协会单位会员2家,个人会员120余名,轮滑俱乐部累计参训人数达1300余人;成立六盘水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办法,明确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
(六)推进集体球类项目发展。
大力推进我市足球、篮球、气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发展,有序举办单项赛事、校内联赛、校际联赛等形式赛事活动层出不穷。积极支持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完善会员注册制度。
(七)夯实青少年发展根基。
充分发挥各单项协会主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全力支持篮球运动协会、足球协会、游泳协会开展篮球裁判员、足球裁判员、游泳救生员和初级教练员培训,为其提供场地、师资邀请等保障服务工作。
二、青少年体育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不健全。体育与教育等部门协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机制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建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鼓励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形成“家、校、社、政”一体化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
(一)体职校深化改革进程慢。
体职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确保体职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等方面难以完全落实。建议深入开展探索研究,建立新型体校发展思路。
(二)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项资金保障不足。
在学生(青少年)赛事活动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育社会组织(青年体育俱乐部)扶持等方面所需工作经费仅有少量上级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很难提供保障。建议明确各层级体彩公益金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占比。
(三)优秀运动员“一条龙”升学渠道不畅通。
优秀运动员“一条龙”(小学、初中、高中)升学渠道不够畅通,尤其是在人口基数比较庞大,划片入学任务繁重,教育资源供应不足的中心城区,运动员的选才、训练、输送形成很大困扰。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运动员升学难题。
(四)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不规范。
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没有统一规范标准,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议联合教育部门,根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研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体教融合推进青少年体育蓬勃发展
一、体教融合推进情况
(一)推进青少年体育活动促进青少年体育工作。
截至目前,我市共获批全国青少年校园冰雪特色学校13所,北京2022年冬奥会和冬残奥会奥林匹克教育示范学校1所,培育冰雪运动示范学校(幼儿园)15所,组建冰雪运动队,累计进入国家集训队3人,进入省队3人,进入高校继续深造7人;另我市冰壶队运动员费学清、谢兴银与吉林省、内蒙古运动员代表中国出战在德国菲森举行2022—2023年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首次夺得世界青年冰壶锦标赛男子组冠军。
(二)加强青少年体育后备人才培养。
深化体职校改革,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优化教育教学;加强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幼儿园)建设,2022年完成25所;加强备战省运会项目训练基地学校(幼儿园)建设,完成各类项目布局近80余所;加强体育社会组织培育,积极开展足球协会、篮球协会、游泳协会、轮滑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
(三)开展多层次的青少年体育竞赛活动。
开展多层次、多样化竞赛体系工作,建立“四段三级”学生竞赛体系,鼓励支持各级各类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开展竞赛活动,积极组队参加国家、省级各类竞赛活动。举办校园足球联赛、校园拳击联赛、U系列篮球联赛、学生运动会、专项运动会等等,多层次多样化赛事体系初步形成。
(四)加强青少年体育骨干队伍建设。
联合教育部门组织教练员、体育教师参加全国、全省线上专项培训和通识培训,开展足球、篮球、田径、游泳、体操等20余个项目1000余人次培训,体育教学和课余训练水平得到稳步提升,全市体育师资队伍已超2000余人。根据《关于在学校设置教练员岗位的实施意见》要求,启动六盘水市实施方案研制。
(五)培育青少年体育社会组织。
培育篮球运动协会、足球运动协会、游泳运动协会、轮滑俱乐部等体育社会组织建设,现我市足球协会有单位会员30余家,个人会员90余名,篮球有单位会员12家,个人会员300余名,游泳协会单位会员2家,个人会员120余名,轮滑俱乐部累计参训人数达1300余人;成立六盘水市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联合会,制定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评定办法,明确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
(六)推进集体球类项目发展。
大力推进我市足球、篮球、气排球等集体球类项目发展,有序举办单项赛事、校内联赛、校际联赛等形式赛事活动层出不穷。积极支持足球协会、篮球协会完善会员注册制度。
(七)夯实青少年发展根基。
充分发挥各单项协会主动性、专业性和权威性,全力支持篮球运动协会、足球协会、游泳协会开展篮球裁判员、足球裁判员、游泳救生员和初级教练员培训,为其提供场地、师资邀请等保障服务工作。
二、青少年体育发展存在主要问题及建议
部门联动工作机制不健全。体育与教育等部门协同、体育社会组织参与的工作机制不健全,职责分工不明确。建议加强部门之间的沟通协调,鼓励社会力量主动参与,形成“家、校、社、政”一体化青少年体育工作机制。
(一)体职校深化改革进程慢。
体职校义务教育适龄学生的文化教育全部纳入国民教育体系,配齐配足配优文化课教师,确保体职校教师在职称评定、继续教育等方面相应享受与当地普通中小学校或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同等待遇等方面难以完全落实。建议深入开展探索研究,建立新型体校发展思路。
(二)青少年体育工作专项资金保障不足。
在学生(青少年)赛事活动开展、体育传统特色学校建设、体育师资队伍培养、体育社会组织(青年体育俱乐部)扶持等方面所需工作经费仅有少量上级补助资金,市级财政很难提供保障。建议明确各层级体彩公益金在青少年体育工作中的占比。
(三)优秀运动员“一条龙”升学渠道不畅通。
优秀运动员“一条龙”(小学、初中、高中)升学渠道不够畅通,尤其是在人口基数比较庞大,划片入学任务繁重,教育资源供应不足的中心城区,运动员的选才、训练、输送形成很大困扰。建议建立联席会议制度,研究解决运动员升学难题。
(四)体育社会组织进校园不规范。
体育社会组织(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没有统一规范标准,为学校体育活动提供指导、普及体育运动技能、体育教学和教练服务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建议联合教育部门,根据《青少年体育俱乐部基本要求》,研制社会体育俱乐部进入校园的准入标准。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