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相关旅游工作会及特区“四化”工作专题会精神,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旅游业发展三大要素,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大提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鲍吉克 市政协副主席、特区党委书记
刘 强 特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常务副组长:杨 刚 特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副 组 长:王丽敏 特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张 斌 特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
叶发伦 特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江明权 特区政府副区长
马 燕 特区政府副区长
王琼芳 特区政协副主席、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
成 员:牟 艳 特区教育局
徐 刚 特区委办公室
吴 峰 特区政府办公室
母其振 特区政府办公室
袁瑞岍 特区委宣传部
金家琪 特区发展改革局
田 莉 特区财政局
何天轶 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杨丽梅 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李东春 特区自然资源局
汪 萍 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蔡 敏 特区水务局
赵 刚 特区统计局
喻 石 特区农业农村局
彭 康 特区卫生健康局
兰跃文 特区乡村振兴局
邹荣辉 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
蔡 林 特区应急局
陈 浩 特区公安局
李万银 特区交通运输局
卢红梅 特区市场监管局
毕家玺 特区生态移民局
卢运勇 特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胡 平 特区民宗局
杨兴礼 特区民政局
陶明镜 市生态环境局六枝分局
胡 颖 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卢 泉 特区融媒体中心
赵东进 特区总工会
冉茂云 特区团委
李 玲 特区妇联
乔双钰 六枝供电局
邹华归 特区消防救援大队
肖富华 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施 维 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胡 波 六枝特区能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郭 卿 六枝特区城投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杨存彬 六枝特区交投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王琼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母其振、何天轶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若领导小组成员变更,由新任人员自然接替,不再另行文明确。
1.领导小组职责。及时高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特区党委、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负责旅游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适时召开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确保旅游产业化各项重点工作高效推进、迅速落实。
2.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特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根据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围绕旅游产业化重点目标任务,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响应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按时按要求报送相关工作材料;聚焦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立足单位职能职责,找准政策的契合点,强化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主动担当作为,紧密协作配合,确保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完成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组建工作专班
由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单位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工作专班负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综合事务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组织等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关于旅游产业化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研究提出特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考核办法,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分解下达全区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旅游产业化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总结和提炼旅游产业化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措施路径、工作成果并宣传推广,做好经验交流;完成省、市及特区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任务
旅游产业化工作重点围绕“四大专项”行动开展,即大力实施旅客引流、旅游环境卫生和安全、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开发专项行动,具体如下。
(一)旅客引流专项行动
1.强化宣传抓引流
(1)开展大数据截流。强化5G短信、彩铃引流,联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六枝分公司及贵广网络六枝分公司推送旅游宣传短信、视频彩铃等,加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六枝旅游新体验。强化线上媒体宣传,围绕“康养六枝、悦动六枝、礼好六枝、食在六枝”等主题,精心包装推出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制作旅游宣传小视频10部以上,力争推出年度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以上的爆款小视频。强化OTA平台合作,指导涉旅企业与携程、飞猪、抖音、美团等深度合作,探索采取“资源合作、成果共享、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等方式,将“流量”变为“留量”。〔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各通信公司〕
(2)开展旅行社推流。充分利用辖区内、外旅行社渠道,持续开展避暑度假旅游营销活动,积极拓展200、300、500公里半径旅游市场空间,加强与黄果树、龙宫等周边知名旅游景区对接,常态化开展宣传营销“七进”活动12场次以上(平均每月1场次),邀请中山、重庆、成都、长沙、广州等重点客源城市旅行商代表踩线,加强客源互推,针对区内旅行社,制定文旅企业奖补方案,激发旅行社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质效。〔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开展“三个一”引流。发动区内外知名媒体从业人员、高校大学生、自媒体知名主播等力量,整合资源构建一支复合型宣传营销队伍;围绕“四化”,多角度采集“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拍摄一部旅游宣传片;以“夜郎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为载体,制作一套宣传资料。〔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强化服务抓引流
(1)加强交通驳接能力。依托现有交通资源,扩大景区交通覆盖面,增加城区与景区间、景区与景区间交通驳接,开通高铁站、汽车站通往A级景区客运专线公交。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增设景区标识标牌,在高速公路出口、高铁站、公交车站增设景区导览图。〔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单位〕
(2)加强接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导游、景区从业人员和旅游专线司机服务意识,坚决杜绝宰客、欺诈和强买强卖等行为,在重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车站等游客集散场所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区间交通换乘、线路推荐、地方风情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推荐等服务。〔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强化活动抓引流
(1)策划研学活动。支持景区、文博场馆、农业园区等建设研学基地,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好寒暑假重要窗口期,强化与区内外旅行社合作,联合教育、农业、工信等部门,组织区内外学生到茶园、面博园、采摘园、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地开展研学活动。〔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教育局、特区农业农村局、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策划品牌活动。持续举办牂牁江滑翔伞赛、铁人赛、攀岩赛等赛事活动,丰富冬季活动体验。精心谋划樱桃嘉年华暨温泉康养避暑旅游季和千年等“岱”·“梅”扬天下杨梅嘉年华避暑旅游季系列活动,以丰富的赛事活动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提升我区知名度、关注度和美誉度。〔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策划民俗活动。持续举办“箐苗跳花节”“四印苗跳花节”“布依油团节”“布依六月六”“仡佬族吃新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创新推出春节系列文体活动、花朝节“龙井花事”“结梦花”“沐龙礼”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广泛吸引区内、区外少数民族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体验我区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4)谋划优惠活动。整合打通市级及企业出台的优惠促销政策,鼓励涉旅企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优惠券、代金券、门票折扣等优惠措施,增加景区流量;支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推出差异化新业态、新产品,充分结合我区实际,整合温泉、住宿、滑翔伞等特色业态,推出“温泉+滑翔伞、餐饮、网红产品、特色住宿”等优惠组合套餐产品,包装推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10个以上。〔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4.强化业态抓引流
(1)推进景区业态提质升级。推动瀑布源龙井布依风情景区、牂牁江景区、岩脚古镇等景区(点)业态提质升级。重点推进瀑布源龙井布依风情景区提升中医康养业态,增设音乐酒吧、咖啡吧、特色小吃业态,开发非遗及民族文创产品,布置318浪哨缘房车营地花海业态,提升浪哨樱乐汇、婚纱摄影、研学基地、梦幻西游主题灯光展;推进牂牁江景区增加山地户外越野体验业态、水上运动等业态,加快体旅融合发展;推进岩脚古镇完善特色餐饮小吃、花船观光、抖音直播、烧烤露营等业态,打造提升古镇烙锅一条街、岩脚醋坊、岩脚面坊,提升旅游休闲街区品质。〔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以避暑度假、康体养生为核心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集度假休闲、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康养避暑旅游产品。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保健、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温泉产品。通过赏花海、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培育“赏花经济”新业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促进旅游消费业态升级。培育六枝特区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形成“生态黔菜”名店和菜品体系;扶持民宿、客栈等业态发展,增强住宿接待服务能力;围绕景区特有资源,通过沉浸式场景化旅游演艺产品引流;加大对媚娑霓非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厂、兴洪民族手工艺品厂等一批非遗工坊和企业扶持力度,支持研发非遗文创产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信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二)旅游环境卫生和安全专项行动
1.提升涉旅厕所协同管理能力
(1)加强景区外厕所治理。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厕所对外免费开放,在显著位置张贴标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街道)定期对厕所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检查并明确专人负责厕所清扫,定期开展消毒除臭处理,应结合实际喷洒灭蚊蝇药物,控制蝇蛆滋生,确保厕所的卫生、安全和正常使用。鼓励居民和路人共同参与厕所的管理和维护。﹝牵头单位: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加强景区内厕所治理。景区范围内厕所,由景区管理运营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在显著位置张贴标识,明确专人负责厕所清扫,定期开展消毒除臭处理。旅游旺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间应按照管理要求增加消毒频次,应结合实际喷洒灭蚊蝇药物,控制蝇蛆滋生。及时在百度地图等网络地图上更新标注旅游厕所位置并加强管理。〔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提升餐饮业、住宿业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能力。
(1)加强餐饮业卫生管理。景区景点餐厅要严格落实餐厅管理相关制度,不得出现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厨房人员带病上岗、未办理健康证人员担任厨房工作人员等。景区景点明确厨房物资、加工食材等配送定点单位,要对采购物品进行质检,做到票据齐全。冷菜及熟食分区域制作,按要求对制作的相关食材进行留样并登记备查。上传的菜品不得使用有污渍、有破损等器具装盘,上传菜人员必须佩戴防唾沫设施、佩戴一次性手套及头套。〔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各重点餐饮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住宿业环境管理。合理规划清扫时间,公共区域卫生清扫不打扰游客,非特殊情况清扫客房不与游客见面。客房内干净、整洁,床单被套等无污渍、无毛发、无斑纹,一次性用品无瑕疵品。对客人入住期间频繁接触的洗浴间、床铺等重点区域要实行二次检查。加强电梯间、酒店大厅垃圾、烟头等物品的清运,合理规划酒店吸烟区,引导有吸烟习惯的游客到吸烟区吸烟,保持公共区域的空气质量。酒店运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围绕仪容仪表、接待礼仪、岗位技能、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内部人员培训,不断提升酒店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住宿业运营管理单位)
3.提升涉旅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能力
(1)加强道路沿线市容市貌整治。加强都香高速、安六高铁、水黄公路、六郎路、郎毛路等公路沿线及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对沿线建筑、生活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追尾兜售等行为进行规范,督促景区常态化维护环境卫生,适时曝光不文明行为。﹝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景区景点卫生整治。重点整治景区范围内乱扔垃圾、场地脏乱、污水乱排放、垃圾箱设置不规范等问题。景区内要做到无杂物、无异味、无烟头纸屑、无卫生死角、无污泥积水、无小广告等,对垃圾投放较多的垃圾箱,要适时收集,做到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温泉泡池、游泳池水面无各类杂物、池壁无青苔、池底无各类物品,泡池周边无各类垃圾、无蜘蛛网,相关警示标识标牌完好无误。﹝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4.提升景区景点安全综合管控能力
(1)加强特种设备、新业态管理。定期检查景区景点内电梯、观光车等设施设备,景区景点定期开展特种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内玻璃桥(栈道、观景台)、网红桥等新兴业态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落实包保责任人工作职责。加强对漂流、低空运动(滑翔、跳伞、热气球等)、山地越野等新业态新风险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游泳、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督指导,完善人员、场所、机构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标准体系。﹝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区消防救援大队、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景区景点大环境安全管理。定期对景区景点消防设施、消防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检查,重点查看设施设备、电器线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部位的消防责任落实情况、场所禁烟禁火落实情况,以及各场所用火用电用气及醇基燃料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引导景区景点开展反恐怖防范标准建设,配足配齐防暴恐器械,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力度。督导景区景点项目承建单位组建好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安全员,严把施工规范及流程,在汛期或特殊时间节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消防救援大队、特区公安局、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3)加强涉旅行业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定级制度,积极推动、引导涉旅行业领域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应急准备,聚焦行业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意识能力提升,指导督促经营单位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三)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1.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1)旅游宣传从业人员(导游、讲解员等)培训。开展旅游宣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明素养、岗位服务标准及规范、服务礼仪、讲解技巧等专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区内旅游从业人员从自我能力(形象、气质、语言组织能力、职业规范、服务意识)方面、熟知六枝旅游现状及六枝文化知识方面、导游词的创作及讲解技巧方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培养和储备旅游行业人才,2024年开展旅游宣传从业人员培训2次以上。〔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景区景点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景区(点)接待服务礼仪、讲解技能、服务技能、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应急处置等培训。助推从业人员了解景区(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提升服务意识和品质,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培养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保障游客游览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景区(点)从业人员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指导景区(点)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点)管理体系。2024年开展不低于2期培训。〔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培训。根据驾驶员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管理考核机制,开展文明行车、安全知识、应急处置、心理辅导、服务技能、区域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使区内所有公交车保持车内干净整洁、进站停车、耐心等待乘客有序上下车,杜绝超速行驶的现象;出租车禁止出现挑客、拒载、宰客、倒客、故意绕道的现象;禁止出现议价、乱涨价、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程器设备等行为。2024年开展不低于3次培训。〔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公汽公司、特区出租车公司〕
(4)旅游商品电商人才培训。开展电商管理、营销、直播、跨境电商等培训,创新旅游商品销售模式,不断提高购物游客满意度。加快培养电商人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六枝特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队伍,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2024年开展不低于1期培训。〔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和“统一规范、科学严谨”要求,完善旅游引导标识,到2026年在辖区内景区景点有中英文标识标牌。持续推进旅游厕所三年达标行动,2026年完成10个旅游厕所建设并投入投用。推动全区重点涉旅场所、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实现免费WiFi有效覆盖。〔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优化旅游交通环境。提升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级,优化景区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大景区内部交通工具投入,减少游客等待时间。开通中心城区通往各旅游景区及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直通车和观光巴士,提升全域通达能力。对周边道路进行常态化管控,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加强违法违规客运行为查处。〔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六枝华汇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3)提升对外窗口环境。加强旅行社(导游)、涉旅行业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和其他价格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完善各类公益宣传及公益设置,合理设置公益性广告,提升对外宣传服务质量,拍摄公益视频和景区宣传视频,争取在各大媒体平台滚动播放,不断提升“画廊六枝”美誉度。〔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4)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加快推动高端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精品客栈品牌化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和专业管理团队落户六枝,增强接待服务能力。开展星级旅游饭店评定工作,到2026年,力争新增准星级酒店1家以上,特色民宿3家以上。〔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3.提升旅游市场治理能力
(1)优化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涉旅案件受理、转办、移交渠道,完善涉旅舆情和投诉处理联合执法机制,对欺客宰客行为强化联动执法,杜绝旅游乱象。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明查暗访,常态化开展暗访评估工作,加强对各类旅游经营者、投诉平台等日常监测,及时处置监测发现各类问题。〔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六枝特区税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暗访制度和旅游服务质量重大事故约谈制度。建立旅游业内部举报人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人员予以奖励和严格保护。持续开展“痛客行”活动,把广大游客变成六枝满意旅游的监督员、传播者。对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进行约谈、督促整改。〔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四)旅游产品开发专项行动
1.文体节目产品开发
(1)丰富景区演艺产品。深入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夜郎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创作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演艺产品,牂牁江景区打造《福地夜郎》、梭戛生态博物馆景区打造《长角传情》、三线博物馆景区打造《三线记忆》、落别牛角布依风情景区打造《浪哨之夜》、岩脚面博园景区打造《面缘》、月亮河布依生态园打造《布依盛景》。2024年争取完成1~2个演艺产品。〔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打造地方特色文艺精品。持续提升打造《面》《长角传情》《村D》《三线情长》等原创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特区各类演出、比赛和宣传展示活动,提升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新创作地方特色文艺产品,紧紧抓住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独特优势,深挖长角苗婚丧嫁娶文化,创作生产长角苗歌曲、舞蹈、三眼箫、芦笙等文艺作品,使其冲出贵州、走向世界,力争长角苗文化出圈。2024年创作的新作品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比赛。〔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优化地方特色民俗节日产品。依托少数民族节庆、农业生态观光采摘等,做好“旅游+”“+旅游”农文旅多产业融合文章,持续举办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油团节、仡佬族吃新节、木岗油菜花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将其包装成为吸引游客的好产品。强化互联网思维,扩大宣传力度,不断打磨出圈。〔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4)做特体育品牌赛事。深挖体育赛事助推旅游发展潜在效能,举办青少年搏击联赛、五人制足球联赛、“安康杯”运动会、老年人健步走、“和美乡村”篮球联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向上申办“翱翔贵州”滑翔伞公开赛、“速度贵州”铁人游跑两项赛、“极限牂牁”青少年攀岩赛、全国桥牌邀请赛、樱桃骑迹等品牌赛事。围绕牂牁江体育优势,持续开展滑翔伞带飞体验及培训,增加路亚垂钓、野趣露营、水上划艇、游泳、直播等新兴业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总工会、特区民宗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体育中心、特区文化馆,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
(1)着力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出台政策支持丽萍竹制品加工厂、媚娑霓非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厂、布彝苗绣花厂、兴洪民族手工艺品厂、砂石画工艺品厂等市场主体开发旅游产品。推进商品进景区、进服务区、进高铁站、进酒店“四进”工作。〔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着力开发地方农特产品。用好“六枝六味”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产能及产品包装。扶持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研发农特产品。开发农旅融合新模式体验产品,大力推进开发“六枝六味”系列农特产品逐步向旅游商品发展,强化产品包装及营销,推进旅游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特区农旅投公司,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着力开发康养旅游产品。持续开发推广温泉康养及大健康系列产品,引进“贵之艾”系列产品。加快“黔韵四合”经营项目拓展。推进养老产品包装,推进大用底溪养护楼恢复建设,指导堰坝河养老中心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商品进景区、进服务区、进高铁站、进酒店“四进”工作。〔牵头单位:特区民政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特区财政局、特区中医院,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4)着力开发旅游纪念品。依托三线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岩脚面条博物馆、牂牁江夜郎王宫等文博场馆,深挖文化内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设计开发水杯、手提包、背包、冰箱贴、手机壳、笔记本、明信片、手机挂件、文化衫等纪念产品。〔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特色食宿产品开发
(1)特色餐饮产品开发。支持贵州膳宇餐饮、午福宴、外婆鸡火锅、黔味阁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打造一批黔菜示范店,争取政策优惠支持商家举办黔菜系列活动;借助“黔酒”品牌效应,鼓励泓厨等餐饮业积极参与“黔酒黔菜”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桂苑餐饮、鸿霖土鸡炖蘑菇、金港渔湾、喻记面皮丝娃娃等企业参与“食尚凉都”评选活动,打造更多特色餐饮;挖掘本地老牌特色食品,积极动员申报“六盘水老字号”“贵州老字号”等品牌。提升打造新广场夜间美食街区。提升打造各旅游景区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定制特色团餐。〔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特色住宿产品开发。以盘活闲置房屋为突破口,打造民宿客栈农家乐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自家房屋改建成民宿、客栈和农家乐,指导支持社会力量购买或出租闲置房屋建精品旅居民宿、客栈和农家乐。提升城乡酒店客栈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包装优惠套餐,制定优惠政策,刺激旅行社组团。(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信局、特区公安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特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旅游产业化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旅游产业化工作统筹、协调、调度、考核等。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细化落实措施,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会议,及时统筹调度工作进展,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细落地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特区财政局要加大旅游产业化资金支持力度,各专项行动工作组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采取贷款贴息、购买保险、融资担保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面向重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开展投融资业务。积极争取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
(三)强化宣传引导。构建旅游宣传推广大格局,提升宣传 推广的广度、精度、深度,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充分运用传统媒 体、社交媒体、新媒体等传播渠道,在形象宣传、品牌推广、产 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不断丰富“中国凉都·画廊六枝”、“六枝六味”旅游品牌形象,营造各方关心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宣传氛围。
(四)强化工作调度。工作专班要围绕旅游产业化“四项专项行动”具体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台账,每月调度一次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研判调度会,每半年通报一次旅游产业化完成情况;“四大专项行动”各牵头单位要要明确一名联络员做好统筹调度,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从5月开始,每月15日前报送调度表(附件)至工作专班(联系人:刘胜成,联系电话:19184511278)。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2024年旅游产业化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文化和旅游工作的重要论述、视察贵州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省、市相关旅游工作会及特区“四化”工作专题会精神,紧紧围绕“资源、客源、服务”旅游业发展三大要素,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把大力推进旅游产业化作为高质量发展和扩大内需的重要支撑,不断把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持续推动旅游业高质量发展,实现旅游产业综合实力、经济效益大提升。结合我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工作领导小组
(一)领导小组组成人员
组 长:鲍吉克 市政协副主席、特区党委书记
刘 强 特区党委副书记、政府区长
常务副组长:杨 刚 特区政协党组书记、主席
副 组 长:王丽敏 特区党委常委、宣传部部长、统战部部长
张 斌 特区党委常委、政府常务副区长
叶发伦 特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江明权 特区政府副区长
马 燕 特区政府副区长
王琼芳 特区政协副主席、文体广电旅游局局长
成 员:牟 艳 特区教育局
徐 刚 特区委办公室
吴 峰 特区政府办公室
母其振 特区政府办公室
袁瑞岍 特区委宣传部
金家琪 特区发展改革局
田 莉 特区财政局
何天轶 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杨丽梅 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
李东春 特区自然资源局
汪 萍 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
蔡 敏 特区水务局
赵 刚 特区统计局
喻 石 特区农业农村局
彭 康 特区卫生健康局
兰跃文 特区乡村振兴局
邹荣辉 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
蔡 林 特区应急局
陈 浩 特区公安局
李万银 特区交通运输局
卢红梅 特区市场监管局
毕家玺 特区生态移民局
卢运勇 特区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胡 平 特区民宗局
杨兴礼 特区民政局
陶明镜 市生态环境局六枝分局
胡 颖 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
卢 泉 特区融媒体中心
赵东进 特区总工会
冉茂云 特区团委
李 玲 特区妇联
乔双钰 六枝供电局
邹华归 特区消防救援大队
肖富华 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施 维 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胡 波 六枝特区能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郭 卿 六枝特区城投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杨存彬 六枝特区交投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各乡(镇、街道)党政主要负责同志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王琼芳同志兼任办公室主任,母其振、何天轶同志任办公室副主任。若领导小组成员变更,由新任人员自然接替,不再另行文明确。
1.领导小组职责。及时高效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及特区党委、政府关于旅游产业化工作的决策部署,负责旅游产业化工作的组织领导、统筹协调、督促指导等工作,适时召开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会议,协调解决相关重大问题,确保旅游产业化各项重点工作高效推进、迅速落实。
2.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职责。按照特区党委、政府决策部署,根据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工作安排,围绕旅游产业化重点目标任务,结合部门职能职责细化工作任务,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实施方案,有序推进各项工作落实;积极响应领导小组安排部署,按时按要求报送相关工作材料;聚焦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立足单位职能职责,找准政策的契合点,强化与省市相关部门对接,争取资金和政策支持;认真落实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确定的工作任务和议定事项,主动担当作为,紧密协作配合,确保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有力有序有效推进。完成领导小组和领导小组办公室交办的其他任务。
(二)组建工作专班
由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牵头,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等相关单位配合,组建工作专班。工作专班负责承担领导小组日常工作,负责综合事务协调、领导小组会议组织等工作;落实领导小组关于旅游产业化工作的部署和安排;研究提出特区旅游产业化的发展战略、发展规划、政策措施、考核办法,对领导小组各成员单位贯彻落实情况进行定期调度,分解下达全区旅游产业化重点工作任务;组织各有关部门开展旅游产业化相关项目申报工作,积极向上争取相关项目建设资金和政策支持;总结和提炼旅游产业化工作中的经验做法、措施路径、工作成果并宣传推广,做好经验交流;完成省、市及特区领导小组下达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重点工作任务
旅游产业化工作重点围绕“四大专项”行动开展,即大力实施旅客引流、旅游环境卫生和安全、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旅游产品开发专项行动,具体如下。
(一)旅客引流专项行动
1.强化宣传抓引流
(1)开展大数据截流。强化5G短信、彩铃引流,联动中国移动、电信、联通公司六枝分公司及贵广网络六枝分公司推送旅游宣传短信、视频彩铃等,加大宣传覆盖面,提升六枝旅游新体验。强化线上媒体宣传,围绕“康养六枝、悦动六枝、礼好六枝、食在六枝”等主题,精心包装推出区内精品旅游线路,制作旅游宣传小视频10部以上,力争推出年度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以上的爆款小视频。强化OTA平台合作,指导涉旅企业与携程、飞猪、抖音、美团等深度合作,探索采取“资源合作、成果共享、线上销售、线下体验”等方式,将“流量”变为“留量”。〔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各通信公司〕
(2)开展旅行社推流。充分利用辖区内、外旅行社渠道,持续开展避暑度假旅游营销活动,积极拓展200、300、500公里半径旅游市场空间,加强与黄果树、龙宫等周边知名旅游景区对接,常态化开展宣传营销“七进”活动12场次以上(平均每月1场次),邀请中山、重庆、成都、长沙、广州等重点客源城市旅行商代表踩线,加强客源互推,针对区内旅行社,制定文旅企业奖补方案,激发旅行社主观能动性,进一步提升我区旅游业发展质效。〔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开展“三个一”引流。发动区内外知名媒体从业人员、高校大学生、自媒体知名主播等力量,整合资源构建一支复合型宣传营销队伍;围绕“四化”,多角度采集“旅游+多产业”融合发展成果,拍摄一部旅游宣传片;以“夜郎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文化”为载体,制作一套宣传资料。〔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招商投资促进服务中心、特区融媒体中心,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强化服务抓引流
(1)加强交通驳接能力。依托现有交通资源,扩大景区交通覆盖面,增加城区与景区间、景区与景区间交通驳接,开通高铁站、汽车站通往A级景区客运专线公交。在高速公路沿线、城市主干道增设景区标识标牌,在高速公路出口、高铁站、公交车站增设景区导览图。〔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单位〕
(2)加强接待服务能力。进一步提升景区景点游客接待服务中心功能,强化导游、景区从业人员和旅游专线司机服务意识,坚决杜绝宰客、欺诈和强买强卖等行为,在重要旅游景区、星级酒店、车站等游客集散场所设立旅游咨询服务点,为游客提供旅游信息咨询、区间交通换乘、线路推荐、地方风情文化体验、旅游产品推荐等服务。〔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强化活动抓引流
(1)策划研学活动。支持景区、文博场馆、农业园区等建设研学基地,坚持“产”“学”“研”结合,充分利用好寒暑假重要窗口期,强化与区内外旅行社合作,联合教育、农业、工信等部门,组织区内外学生到茶园、面博园、采摘园、博物馆、非遗工坊等地开展研学活动。〔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教育局、特区农业农村局、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策划品牌活动。持续举办牂牁江滑翔伞赛、铁人赛、攀岩赛等赛事活动,丰富冬季活动体验。精心谋划樱桃嘉年华暨温泉康养避暑旅游季和千年等“岱”·“梅”扬天下杨梅嘉年华避暑旅游季系列活动,以丰富的赛事活动和独特的人文景观提升我区知名度、关注度和美誉度。〔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策划民俗活动。持续举办“箐苗跳花节”“四印苗跳花节”“布依油团节”“布依六月六”“仡佬族吃新节”等少数民族传统节庆活动,创新推出春节系列文体活动、花朝节“龙井花事”“结梦花”“沐龙礼”传统文化主题活动,广泛吸引区内、区外少数民族和传统文化爱好者体验我区文化底蕴和民族风情。〔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4)谋划优惠活动。整合打通市级及企业出台的优惠促销政策,鼓励涉旅企业针对不同消费群体推出优惠券、代金券、门票折扣等优惠措施,增加景区流量;支持鼓励文化旅游企业推出差异化新业态、新产品,充分结合我区实际,整合温泉、住宿、滑翔伞等特色业态,推出“温泉+滑翔伞、餐饮、网红产品、特色住宿”等优惠组合套餐产品,包装推出旅游新业态、新产品10个以上。〔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4.强化业态抓引流
(1)推进景区业态提质升级。推动瀑布源龙井布依风情景区、牂牁江景区、岩脚古镇等景区(点)业态提质升级。重点推进瀑布源龙井布依风情景区提升中医康养业态,增设音乐酒吧、咖啡吧、特色小吃业态,开发非遗及民族文创产品,布置318浪哨缘房车营地花海业态,提升浪哨樱乐汇、婚纱摄影、研学基地、梦幻西游主题灯光展;推进牂牁江景区增加山地户外越野体验业态、水上运动等业态,加快体旅融合发展;推进岩脚古镇完善特色餐饮小吃、花船观光、抖音直播、烧烤露营等业态,打造提升古镇烙锅一条街、岩脚醋坊、岩脚面坊,提升旅游休闲街区品质。〔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2)培育壮大特色旅游产业。以避暑度假、康体养生为核心资源,着力培育一批集度假休闲、文化创意、乡村旅游等多种功能于一体的康养避暑旅游产品。推动多产业融合发展,着力打造一批集休闲娱乐、康养保健、商务会议等于一体的高品质温泉产品。通过赏花海、住民宿、品美食、购特产,丰富乡村旅游内涵,培育“赏花经济”新业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3)促进旅游消费业态升级。培育六枝特区地方特色餐饮品牌,形成“生态黔菜”名店和菜品体系;扶持民宿、客栈等业态发展,增强住宿接待服务能力;围绕景区特有资源,通过沉浸式场景化旅游演艺产品引流;加大对媚娑霓非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厂、兴洪民族手工艺品厂等一批非遗工坊和企业扶持力度,支持研发非遗文创产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信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涉旅平台公司〕
(二)旅游环境卫生和安全专项行动
1.提升涉旅厕所协同管理能力
(1)加强景区外厕所治理。公路沿线可视范围内的厕所对外免费开放,在显著位置张贴标识,按照属地管理原则,乡(镇、街道)定期对厕所管理使用情况开展检查并明确专人负责厕所清扫,定期开展消毒除臭处理,应结合实际喷洒灭蚊蝇药物,控制蝇蛆滋生,确保厕所的卫生、安全和正常使用。鼓励居民和路人共同参与厕所的管理和维护。﹝牵头单位: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
(2)加强景区内厕所治理。景区范围内厕所,由景区管理运营单位负责管理维护,在显著位置张贴标识,明确专人负责厕所清扫,定期开展消毒除臭处理。旅游旺季、呼吸道疾病高发期间应按照管理要求增加消毒频次,应结合实际喷洒灭蚊蝇药物,控制蝇蛆滋生。及时在百度地图等网络地图上更新标注旅游厕所位置并加强管理。〔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提升餐饮业、住宿业环境卫生综合治理能力。
(1)加强餐饮业卫生管理。景区景点餐厅要严格落实餐厅管理相关制度,不得出现非工作人员进入厨房、厨房人员带病上岗、未办理健康证人员担任厨房工作人员等。景区景点明确厨房物资、加工食材等配送定点单位,要对采购物品进行质检,做到票据齐全。冷菜及熟食分区域制作,按要求对制作的相关食材进行留样并登记备查。上传的菜品不得使用有污渍、有破损等器具装盘,上传菜人员必须佩戴防唾沫设施、佩戴一次性手套及头套。〔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卫生健康局、各乡(镇、街道)、各重点餐饮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住宿业环境管理。合理规划清扫时间,公共区域卫生清扫不打扰游客,非特殊情况清扫客房不与游客见面。客房内干净、整洁,床单被套等无污渍、无毛发、无斑纹,一次性用品无瑕疵品。对客人入住期间频繁接触的洗浴间、床铺等重点区域要实行二次检查。加强电梯间、酒店大厅垃圾、烟头等物品的清运,合理规划酒店吸烟区,引导有吸烟习惯的游客到吸烟区吸烟,保持公共区域的空气质量。酒店运营单位要结合实际,围绕仪容仪表、接待礼仪、岗位技能、应急处置等方面开展内部人员培训,不断提升酒店服务人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服务水平。(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住宿业运营管理单位)
3.提升涉旅公共区域环境卫生整治能力
(1)加强道路沿线市容市貌整治。加强都香高速、安六高铁、水黄公路、六郎路、郎毛路等公路沿线及景区周边环境卫生整治,大力开展“文明在行动·满意在贵州”活动,对沿线建筑、生活垃圾等进行清理整治,对私搭乱建、乱堆乱放、追尾兜售等行为进行规范,督促景区常态化维护环境卫生,适时曝光不文明行为。﹝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责任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景区景点卫生整治。重点整治景区范围内乱扔垃圾、场地脏乱、污水乱排放、垃圾箱设置不规范等问题。景区内要做到无杂物、无异味、无烟头纸屑、无卫生死角、无污泥积水、无小广告等,对垃圾投放较多的垃圾箱,要适时收集,做到景区内垃圾日产日清。温泉泡池、游泳池水面无各类杂物、池壁无青苔、池底无各类物品,泡池周边无各类垃圾、无蜘蛛网,相关警示标识标牌完好无误。﹝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4.提升景区景点安全综合管控能力
(1)加强特种设备、新业态管理。定期检查景区景点内电梯、观光车等设施设备,景区景点定期开展特种设备日常维修保养,特种设备操作人员持证上岗。加大对A级旅游景区内玻璃桥(栈道、观景台)、网红桥等新兴业态的安全隐患排查整治,切实落实包保责任人工作职责。加强对漂流、低空运动(滑翔、跳伞、热气球等)、山地越野等新业态新风险的安全管理,明确安全监管责任;加强对游泳、攀岩等高危险性体育项目的监督指导,完善人员、场所、机构和设施设备的安全标准体系。﹝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特区消防救援大队、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自然资源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加强景区景点大环境安全管理。定期对景区景点消防设施、消防制度落实情况开展检查,重点查看设施设备、电器线路、疏散通道和安全出口等部位的消防责任落实情况、场所禁烟禁火落实情况,以及各场所用火用电用气及醇基燃料使用是否存在安全隐患。引导景区景点开展反恐怖防范标准建设,配足配齐防暴恐器械,推进人防物防技防建设力度。督导景区景点项目承建单位组建好项目建设安全管理机构并配备相关安全员,严把施工规范及流程,在汛期或特殊时间节点实行24小时值班值守。﹝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消防救援大队、特区公安局、特区住房城乡建设局、特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3)加强涉旅行业企业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按照国家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定级制度,积极推动、引导涉旅行业领域创建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督促相关企业做好应急准备,聚焦行业从业人员疏散逃生避险意识能力提升,指导督促经营单位健全并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完善应急预案、开展应急演练。(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应急管理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三)旅游从业人员服务质量提升专项行动
1.开展旅游从业人员培训
(1)旅游宣传从业人员(导游、讲解员等)培训。开展旅游宣传从业人员职业道德、文明素养、岗位服务标准及规范、服务礼仪、讲解技巧等专题培训,提高旅游从业人员综合素质。有助于区内旅游从业人员从自我能力(形象、气质、语言组织能力、职业规范、服务意识)方面、熟知六枝旅游现状及六枝文化知识方面、导游词的创作及讲解技巧方面、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能力等方面得到全面提升。为培养和储备旅游行业人才,2024年开展旅游宣传从业人员培训2次以上。〔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2)景区景点从业人员培训。组织开展景区(点)接待服务礼仪、讲解技能、服务技能、政策法规和安全知识、应急处置等培训。助推从业人员了解景区(点)的历史、文化和特色,提升服务意识和品质,提高服务水平和素质;培养从业人员专业技能和素质,保障游客游览的安全和舒适;提高景区(点)从业人员的文化和职业素养,增强服务意识和责任感。指导景区(点)建立健全从业人员考核管理制度,进一步完善景区(点)管理体系。2024年开展不低于2期培训。〔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六枝特区农旅投(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六盘水牂牁旅游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
(3)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培训。根据驾驶员从业人员相关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建立公交车、出租车司乘人员管理考核机制,开展文明行车、安全知识、应急处置、心理辅导、服务技能、区域知识、职业道德等培训。使区内所有公交车保持车内干净整洁、进站停车、耐心等待乘客有序上下车,杜绝超速行驶的现象;出租车禁止出现挑客、拒载、宰客、倒客、故意绕道的现象;禁止出现议价、乱涨价、不按照规定使用计程器设备等行为。2024年开展不低于3次培训。〔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公汽公司、特区出租车公司〕
(4)旅游商品电商人才培训。开展电商管理、营销、直播、跨境电商等培训,创新旅游商品销售模式,不断提高购物游客满意度。加快培养电商人才,鼓励创业,带动就业,扩大六枝特区电子商务从业人员队伍,推动农特产品销售,带动群众增收,促进乡村振兴。2024年开展不低于1期培训。〔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提升旅游基础设施建设
(1)提升景区基础设施。按照《旅游景区公共信息导向系统设置规范》和“统一规范、科学严谨”要求,完善旅游引导标识,到2026年在辖区内景区景点有中英文标识标牌。持续推进旅游厕所三年达标行动,2026年完成10个旅游厕所建设并投入投用。推动全区重点涉旅场所、景区景点、星级酒店实现免费WiFi有效覆盖。〔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优化旅游交通环境。提升旅游景区连接公路等级,优化景区内部道路和停车场建设,加大景区内部交通工具投入,减少游客等待时间。开通中心城区通往各旅游景区及景区与景区之间的旅游直通车和观光巴士,提升全域通达能力。对周边道路进行常态化管控,不定期开展联合整治行动,加强违法违规客运行为查处。〔牵头单位:特区交通运输局;责任单位:特区公安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六枝华汇交通投资发展有限公司,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3)提升对外窗口环境。加强旅行社(导游)、涉旅行业价格监督检查,严厉打击未明码标价、价格欺诈和其他价格违法行为,净化市场环境。完善各类公益宣传及公益设置,合理设置公益性广告,提升对外宣传服务质量,拍摄公益视频和景区宣传视频,争取在各大媒体平台滚动播放,不断提升“画廊六枝”美誉度。〔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发展改革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城市综合执法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4)提升旅游住宿品质。加快推动高端酒店、主题酒店、度假酒店、特色民宿、精品客栈品牌化发展,引进国内外知名品牌酒店和专业管理团队落户六枝,增强接待服务能力。开展星级旅游饭店评定工作,到2026年,力争新增准星级酒店1家以上,特色民宿3家以上。〔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
3.提升旅游市场治理能力
(1)优化综合监管机制。进一步拓展和畅通涉旅案件受理、转办、移交渠道,完善涉旅舆情和投诉处理联合执法机制,对欺客宰客行为强化联动执法,杜绝旅游乱象。开展文化和旅游市场明查暗访,常态化开展暗访评估工作,加强对各类旅游经营者、投诉平台等日常监测,及时处置监测发现各类问题。〔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交通运输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六枝特区税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2)创新质量监管方式。建立健全旅游服务质量暗访制度和旅游服务质量重大事故约谈制度。建立旅游业内部举报人制度,对举报严重违法违规行为和重大风险隐患的人员予以奖励和严格保护。持续开展“痛客行”活动,把广大游客变成六枝满意旅游的监督员、传播者。对反映问题较多的企业进行约谈、督促整改。〔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运营管理单位〕
(四)旅游产品开发专项行动
1.文体节目产品开发
(1)丰富景区演艺产品。深入挖掘我区历史文化、夜郎文化、三线文化、民族民间文化、农耕文化等内涵,创作独具特色的沉浸式演艺产品,牂牁江景区打造《福地夜郎》、梭戛生态博物馆景区打造《长角传情》、三线博物馆景区打造《三线记忆》、落别牛角布依风情景区打造《浪哨之夜》、岩脚面博园景区打造《面缘》、月亮河布依生态园打造《布依盛景》。2024年争取完成1~2个演艺产品。〔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打造地方特色文艺精品。持续提升打造《面》《长角传情》《村D》《三线情长》等原创文艺作品,积极参加国家、省、市、特区各类演出、比赛和宣传展示活动,提升我区知名度和美誉度。新创作地方特色文艺产品,紧紧抓住亚洲第一座生态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独特优势,深挖长角苗婚丧嫁娶文化,创作生产长角苗歌曲、舞蹈、三眼箫、芦笙等文艺作品,使其冲出贵州、走向世界,力争长角苗文化出圈。2024年创作的新作品积极参加省、市各类比赛。〔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优化地方特色民俗节日产品。依托少数民族节庆、农业生态观光采摘等,做好“旅游+”“+旅游”农文旅多产业融合文章,持续举办苗族跳花节、布依族六月六、布依族油团节、仡佬族吃新节、木岗油菜花节、樱桃节等节庆活动,将其包装成为吸引游客的好产品。强化互联网思维,扩大宣传力度,不断打磨出圈。〔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4)做特体育品牌赛事。深挖体育赛事助推旅游发展潜在效能,举办青少年搏击联赛、五人制足球联赛、“安康杯”运动会、老年人健步走、“和美乡村”篮球联赛等群众性体育赛事活动。积极向上申办“翱翔贵州”滑翔伞公开赛、“速度贵州”铁人游跑两项赛、“极限牂牁”青少年攀岩赛、全国桥牌邀请赛、樱桃骑迹等品牌赛事。围绕牂牁江体育优势,持续开展滑翔伞带飞体验及培训,增加路亚垂钓、野趣露营、水上划艇、游泳、直播等新兴业态。〔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总工会、特区民宗局、特区公安局、特区体育中心、特区文化馆,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旅游商品纪念品开发
(1)着力开发非遗文创产品。出台政策支持丽萍竹制品加工厂、媚娑霓非遗文化民族手工艺品厂、布彝苗绣花厂、兴洪民族手工艺品厂、砂石画工艺品厂等市场主体开发旅游产品。推进商品进景区、进服务区、进高铁站、进酒店“四进”工作。〔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民宗局、特区财政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着力开发地方农特产品。用好“六枝六味”农特产品区域公用品牌,提升优质农产品产能及产品包装。扶持区内农产品生产企业研发农特产品。开发农旅融合新模式体验产品,大力推进开发“六枝六味”系列农特产品逐步向旅游商品发展,强化产品包装及营销,推进旅游产品产业化品牌化发展。〔牵头单位:特区农业农村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特区农旅投公司,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着力开发康养旅游产品。持续开发推广温泉康养及大健康系列产品,引进“贵之艾”系列产品。加快“黔韵四合”经营项目拓展。推进养老产品包装,推进大用底溪养护楼恢复建设,指导堰坝河养老中心提升服务质量。推进商品进景区、进服务区、进高铁站、进酒店“四进”工作。〔牵头单位:特区民政局、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卫生健康局;责任单位:特区财政局、特区中医院,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4)着力开发旅游纪念品。依托三线博物馆、梭戛生态博物馆、岩脚面条博物馆、牂牁江夜郎王宫等文博场馆,深挖文化内涵,充分考虑游客需求,设计开发水杯、手提包、背包、冰箱贴、手机壳、笔记本、明信片、手机挂件、文化衫等纪念产品。〔牵头单位:特区委宣传部、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3.特色食宿产品开发
(1)特色餐饮产品开发。支持贵州膳宇餐饮、午福宴、外婆鸡火锅、黔味阁等企业做大做强。支持打造一批黔菜示范店,争取政策优惠支持商家举办黔菜系列活动;借助“黔酒”品牌效应,鼓励泓厨等餐饮业积极参与“黔酒黔菜”系列活动;积极组织桂苑餐饮、鸿霖土鸡炖蘑菇、金港渔湾、喻记面皮丝娃娃等企业参与“食尚凉都”评选活动,打造更多特色餐饮;挖掘本地老牌特色食品,积极动员申报“六盘水老字号”“贵州老字号”等品牌。提升打造新广场夜间美食街区。提升打造各旅游景区独具地方特色的餐饮品牌,定制特色团餐。〔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2)特色住宿产品开发。以盘活闲置房屋为突破口,打造民宿客栈农家乐产品。积极鼓励和支持农民利用自家房屋改建成民宿、客栈和农家乐,指导支持社会力量购买或出租闲置房屋建精品旅居民宿、客栈和农家乐。提升城乡酒店客栈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包装优惠套餐,制定优惠政策,刺激旅行社组团。(牵头单位:特区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信局、特区公安局,各乡﹝镇、街道﹞,各景区景点运营单位)
五、工作要求
(一)强化组织领导。特区领导小组负责全区旅游产业化各项工作的顶层设计、统筹协调、督促指导。领导小组办公室负责旅游产业化日常工作,具体负责旅游产业化工作统筹、协调、调度、考核等。领导小组各有关成员单位要结合职能职责细化落实措施,形成工作合力。领导小组根据工作需要适时召开会议,及时统筹调度工作进展,研究协调解决具体问题,推动政策举措落细落地落实。
(二)强化资金保障。特区财政局要加大旅游产业化资金支持力度,各专项行动工作组要积极向上争取政策和资金支持,加强与金融机构合作,采取贷款贴息、购买保险、融资担保等方式,推动金融机构面向重点旅游招商引资项目和企业开展投融资业务。积极争取省文化旅游产业投资基金支持,撬动金融和社会资本投资旅游产业。
(三)强化宣传引导。构建旅游宣传推广大格局,提升宣传 推广的广度、精度、深度,创新宣传推广模式,充分运用传统媒 体、社交媒体、新媒体等传播渠道,在形象宣传、品牌推广、产 品推介等方面进一步形成合力,不断丰富“中国凉都·画廊六枝”、“六枝六味”旅游品牌形象,营造各方关心支持旅游高质量发展的良好舆论宣传氛围。
(四)强化工作调度。工作专班要围绕旅游产业化“四项专项行动”具体目标任务,健全完善工作台账,每月调度一次旅游产业化工作推进情况,每季度召开一次分析研判调度会,每半年通报一次旅游产业化完成情况;“四大专项行动”各牵头单位要要明确一名联络员做好统筹调度,责任单位要主动配合。从5月开始,每月15日前报送调度表(附件)至工作专班(联系人:刘胜成,联系电话:19184511278)。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