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生态移民局2019工作报告

发布时间: 2020-09-20 15:33   来源:六枝特区生态移民局 字体:[]

2019年以来,我局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指示精神和中央、省、市和特区决策部署,精心组织、精心谋划、精准发力,攻坚克难,采取超常规举措,推动“两个移民”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显著成效,为全区按时打赢脱贫攻坚战奠定了强有力基础。现将2019年工作总结和2020年工作打算汇报如下。

    一、水库移民

   (一)光照水库

    完成库区淹没土地集体资产兑现165.84万元,其中兑现牂牁镇扁朝村阿哈一组土地集体资产47.81万元,扁朝村阿哈二组土地集体资产46.99万元,鲁戛村集体资产9.34万元,牂牁镇大冲村湾河组土地集体资产兑现61.7万元。

   (二)黔中水利枢纽

    完成黔中库区耕地长补资金356.93万元兑现工作,因支渠规划安置报告未审批完成,加之安置资金不到位,支渠安置补助资金任务完补偿。

   (三)懒龙河水库

    完成库区2019年淹没耕地长补及管线安置补助资金151万元。其中完成懒龙桥电站补偿补助资金24万元的兑现工作,库区耕地长补和其他地类土地的补偿补助120万元兑现工作,完成管线征地补偿补助资金7万元兑现工作及遗留问题处理工作。

  (四)河头上水库

   完成水库管线征地安置补偿补助资金264.46万元。其中涉及新窑镇兑现93.2万元(其中土地补偿63.45万元,零星树木及坟墓补偿7.86万元,房屋及附属补偿21.89万元),龙河镇兑现16.3万元(补偿15.2万元,零星树木补偿1.1万元)、岩脚镇兑现补偿资金154.96万元(其中土地补偿134.17万元,零星树木补偿32.61万元,房屋及附属补偿6.19万元)。

  (五)头塘水库

   2019年1-3季度完成安置补偿补助资金1737万元,其中土地补偿补助资金1610.99万元,房屋及附属补偿103万元,零星树木补偿补助3.03万元,移民人口搬迁过渡费19.98万元。

  (六)旧院水库

   完成2019年淹没耕地长补162.88万元。

  (七)其他工作

   组织完成六枝特区茅草寨小型水库工程技施阶段移民安置实施报告的审查工作。

   二、易地扶贫搬迁

  (一)工作措施

紧紧围绕六个坚持”,以“五先五后”攻坚法践行“五步工作法”落实“三个到底”发扬工匠精神,以绣花的功夫全力打好易地扶贫搬迁硬仗,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的目标。

1.一专到底快速推进。坚持专职化、专班化、专业化,一专到底推进度。专职化抓服务。坚持“政府主导、部门主帮、乡镇主责、群众主体”原则,指挥部各成员单位充分履行职责,通过现场办公会、联席会议等,协调解决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过程中的难点难题。专班化抓建设。从特区移民局、住建局、业主方等单位抽人组成现场攻坚服务队,按照目标任务倒排工期、挂图作战,在确保安全、质量的前提下,采取“穿插工序”、“昼夜连续”施工方式,确保2018年项目在2019年2月底全面完成住房和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满足搬迁群众入住需求。专业化抓质量。从特区发改局、移民局、住建局、业主方等单位抽人组成质量安全排查小组,对全区12个安置点质量安全开展拉网式排查,逐户建立问题台账,明确时间节点抓好整改落实,确保让搬迁群众住上安全房、满意房。

2.一包到底压实责任。坚持包到人、包到户、包到位,一包到底抓落实。精准锁定搬迁对象包到人。由包村领导、驻村干部、村组干部组成的走访核查组,坚持政策尺度,全面摸排核查,对符合搬迁条件的申请对象,签字背书确保识别精准。精准规范档案管理包到户。搬迁协议全部签订,规范建立“一户一档”资料,确保工作痕迹客观公正,经得起历史检验。精准工作流程链条包到位。每户落实1名帮扶责任人,从对象识别、人房对接、动员搬迁、旧房拆除、后续扶持,全流程跟踪服务到位,直至包保对象搬迁入住,稳定发展。

3.一实到底确保成效。坚持工作实、过程实、效果实,一实到底抓落实。突出前期准备实以锁定搬迁对象确定搬迁计划,以搬迁计划确定建设规模,以区位优势确定项目选址,以科学论证确定规划设计,以征地拆迁确定开工时间,以产业基础确定就业岗位,扎实细致做好前期工作。突出动员搬迁实,组织召开院坝会、动员会,深入细致宣传动员搬迁。通过“算账引导、体验引导、渐进引导”,帮助搬迁群众算好“明细账、长远账”,组织搬迁对象现场看房看环境,请已搬迁受益户现身讲家庭变迁,调动群众搬迁积极性。突出后续保障实,按照省、市关于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相关要求,全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和“和谐社区活力社区”创建,确保实现“搬得出、稳得住、有就业、能致富”

(二)取得的成效

1.超前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工程建设。2019年是我区脱贫攻坚减贫摘帽之年,按照特区党委政府迎接第三方评估的相关要求,2018年各安置点制定工程建设推进方案,分解细化建设任务,明确时序进度,倒排建设工期,加大施工力量,强化质量监管,确保建设任务在时间节点内全部完成。20192月底,全区20184个安置点基础设施建设全部完成,满足搬迁群众入住需求,超前完成省规定20193月底完成工程建设的目标任务。

2.超额完成“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入住任务。持续巩固2016年和2017年搬迁入住成果,加快2018年项目搬迁入住进度。截至目前,全区“十三五”期间共动员搬迁355516605人,实现搬迁入住355516605人,入住率100%,超额完成“十三五”期间省下达的16598人的搬迁任务,实现了“搬得出”的目标。

3.全面推进“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拆旧复垦。在持续推进2016年、2017年项目拆旧复垦的同时,全面启动2018年项目拆旧复垦复绿工作。2016年应拆旧房复垦工作已全面完成,2017年、2018年项目拆旧及复垦完成90%以上,彻底拔掉了穷根。同时按照验收一户、拨付一户的原则,及时拨付复垦资金,充分发挥资金效益。

4.全面推进“十三五”时期易地扶贫搬迁“五个体系”建设。按照省、市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的要求,全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实现“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目前,全区12个安置点“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已见成效,社区相关组织和制度逐步建立,社区办公条件和服务设施逐步完善,社区工作不断向前推进,逐步解决了搬迁群众生活、培训、就业、就学、就医等难题,让搬迁群众快速融入城镇新生活。

(三)工作亮点

易地扶贫搬迁后续工作中,全区各级各部门紧密联系,各司其职,协调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政策落实,确保实现“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1.聚焦公共服务,保障群众基本权益。一是强化教育服务保障。通过整合安置点周边教育资源,全力保障搬迁群众子女就近就学需求。全区12个安置点周边均配套建设幼儿园、小学、中学,同时新建幼儿园2所,改扩建小学、中学5所,搬迁群众子女转学手续办理3778人二是强化医疗服务保障。全区16605人搬迁群众全部参加合作医疗,安置点均配建了卫生室并投入使用,同时,通过医共体带动,进一步提升安置点所在乡(镇、街道)卫生院的医疗保障服务能力,让安置点搬迁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优质诊疗服务;三是强化便民服务保障。兼顾依托现有资源逐步建立完善安置点“一站式”公共服务大厅,开设户籍管理、就医、就学、就业、社保等服务窗口,公开便民利民服务清单,就地服务搬迁群众,搬迁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显著提升完成户籍迁移1402户6495人,参加养老保险7942人,享受农村低保2604人,享受城镇低保591人。

2.聚焦培训就业,保障群众生计发展一是整合资源抓培训。整合各方资源,在安置点设立人社服务窗口,对搬迁户劳动力、就业需求等情况进行全面摸排并逐户建立动态管理台账,根据群众就业需求意愿有针对性地开展技能提升培训。目前,共开展培训60余场,培训人数2000余人。二是多个渠道促就业。通过五个渠道(政府推荐就业解决一批、公益性岗位解决一批、鼓励外出务工解决一批、自主创业解决一批、易扶工厂解决一批)解决搬迁群众就业需求。截至目前,全区搬迁群众有劳动力家庭32857997人,实现就业创业32856675人,户均实现一户一人以上就业,对零就业家庭适时动态“清零”。

3.聚焦文化建设,保障群众生活充实一是强化感恩教育。各安置点社区通过组织开展自主自强,感恩奋进”“三新一清洁等主题感恩教育、市民意识教育活动,让群众知道恩从何来,惠在何处,让群众自觉拥护党的方针政策,自觉遵守法律法规,自觉用双手勤劳致富,让群众怀着知恩、感恩、报恩之情感党恩、听党话、享党福、跟党走,齐心协力共建幸福家园。通过悬挂新旧住房照片,让搬迁群众对比今昔变化,教育和引导群众牢记社会主义好,感恩党的好政策。二是强化社区文化培育。在安置点建立完善阅览室、青创会、妇女之家等多功能活动室,组织志愿者定期到安置点开展文化教育、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活动。同时充分利用春节、元旦等节假日,组织文化队伍进社区,通过节目表演形式与搬迁群众共享节日的喜庆,进一步增强搬迁群众归属感。三是强化文艺队伍建设。按照一个安置点一支文艺队伍原则,筛选一批比较优秀的搬迁对象组建社区文艺队伍,由特区文化部门定期到安置点上进行指导培训。文艺队伍结合实际情况,在安置点上开展山歌,广场舞等表演,让更多的搬迁群众融入其中,不断丰富搬迁群众业余生活,尽快融入城镇新生活。2019724日组织全区易地扶贫搬迁群众代表参加全市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广场舞展演,获二等奖一名,三等奖一名,有效促进搬迁群众凝聚力和归属感。

4.聚焦社区治理,保障群众安居乐业一是加强社区管理服务。全区12个安置点中,10个成立居委会,2个融入所在村(居)管理和服务。同步完善工会、妇女之家、青年之家等群团组织,确保安置点工作有人抓,服务群众工作有人管。对安置小区楼栋实行网格管理,从搬迁户中挑选有文化、服务意识强的人作为楼长,实现搬迁群众自我服务、自我管理;二是加强社区综合治理。在全区12个安置点建立警务室,每个安置点配备2-3名警力,开展道路交通安全、防火防盗、防范电讯诈骗等宣传教育。及时化解矛盾,落实警民共建、联防联治,促进平安社区建设,让搬迁群众居住安心。在12个安置小区实施雪亮工程,提升群众安全感。

5.聚焦基层党建,保障社区组织坚强一是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全区12个安置点中10个安置点成立党支部(新窑镇桥梁坝子、落别乡安置点纳入所在党支部管理),由安置地所在乡(镇、社区)选配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有责任心的党员担任支部书记,配齐配强支部班子,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激发搬迁群众内生动力,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二是建立健全服务阵地。划拨165万元用于12个安置点党建示范点打造,通过不断完善各项服务功能和制度,基层党建在搬迁安置、后续发展工作中的引领作用有效发挥。三是加强党的组织建设。将搬迁群众中的党员吸纳进支部,让搬迁群众实现自我管理,自我发展。同时,加快培养发展搬迁群众党员,强基固本。

三、移民后期扶持工作

(一)工作总结

1.有效推进2018年度新建水库后期扶持人口审核上报工作。

按照省、市移民局的指导意见,经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认真审核把关,完成新建懒龙河水库后期扶持人口申报,申报2018年度新增水库后扶人口552人并按规定程序上报省市移民局,于2019年7月获得批复,核定水库后扶人口552人。从2019年1月起扶持20年,每年每人补助600元。

2.认真落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

一是编制水库移民“三变”改革项目收益金分配方案,经报特区人民政府同意,兑现水库移民“三变”改革项目收益金105.78万元,覆盖水库农村移民7998人,人均增收92.58元;覆盖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移民350人,人均增收906.98元。

二是组织各涉水库移民乡镇及村委会共同努力。经核实、公示等程序,于2019年3月30日前完成2019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动态管理工作,核减死亡后扶人口42、进入政府机关工作后扶人口1人,共计核减43人。    

三是完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兑现497.64万元发放工作,覆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8303人。

四是完成2019年度移民素质提升和购置农机具补贴兑现工作,兑现补贴28.02万元。移民及移民子女108人受益。       

3.认真维护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系统。

根据省、市移民局指导,安排专人专班对贵州省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信息系统数据进行维护,核实数据1千余条,更正数据5条。录入数据352条。

4.做好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管理工作。开年以来,结合特区巡察办巡察特区移民局水库移民期扶持项目发现问题的整改,根据工作安排,共计验收项目8个,决算项目6个,累计整改巡察发现问题10个。

(二)工作亮点

1.努力巩固水库移民脱贫攻坚成果

一是通过各水库移民乡(镇)的认真工作、特区生态移民局严格把关及大家的共同努力,兑现2019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直补资金497.64万元。覆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8303人,其中水库移民建档立卡贫困人口512人,人均增加纯收入600元。

二是以2018年度核定的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为基数,兑现水库移民“三变”改革项目收益金分红105.78万元,覆盖已脱贫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7998人,人均增加纯收入92.58元,覆盖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移民人口350人,人均增加纯收入906.98元。

上述两项惠民资金直接发放给移民群众,很好地巩固了2018年水库移民脱贫攻坚成果,同时保证了未脱贫建档立卡贫困移民人口在2019年底全部实现脱贫。

2.积极谋划水库移民增收新渠道

一是依托六盘水市“三变”改革,探索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新方式。向特区人民政府请示同意后,将水库移民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409.27万元购买了牂牁大道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聚福新苑商业门面,形成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国有固定资产,再委托特区平台公司贵州省益正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进行管理。每年益正公司向特区生态移民局支付固定收益金,用于全区大中型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的增收致富,重点向水库贫困移民人口倾斜。双方于2019年1月签订委托管理协议,预计2019年11月将获得固定收益金150万元用于全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分红。

二是依托特区国有平台公司,选择收益好、发展前景好的产业项目进行包装,向上积极争取水库移民后期扶持资金经策划和包装,于2019年8月争取到2019年度水库移民后期扶持基金2000万元。已报经特区人民政府同意,委托六枝特区旅游文化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进行投资运作管理,用于落别龙井生态温泉旅游度假区建设项目。合作期限为10年,特区旅文投公司向特区生态移民局支付固定收益金,收益金用于全区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分红。

通过上述两项水库移民增收渠道的落实,努力构建完善的水库移民产业扶持长效机制,用3-5年时间打造一批具备区域特色的移民产业品牌,全面实现后期扶持产业提质增效,为2020年后水库移民长远生计和移民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重要支撑。

   (三)存在问题

一是服务工作有待提高。基层移民工作站人少事多,对移民的服务工作能力不足。

二是工作思路转变不快。在新的形式下,未能及时调整工作方法,提高工作效益。

四、移民资金监督管理

一是加强与特区财政局、水利投资有限公司、项目业主等相关单位协调,及时拨入、下拨各类移民资金。全年完成拨入经费共7544.98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简易家具家电购置资金623.77万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移民补偿资金1621.02万元、河头上水库移民补偿资金400万元、头塘水库移民补偿资金1520万元、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409.27万元、水库移民直补款576.24万元、懒龙河水库移民补偿资金218.4万元、旧院水库土地长补偿资金176.28万元。二是进一步规范各类移民资金管理。全年完成经费支出共6006.92万元,其中:易地扶贫搬迁农户简易家具家电购置资金604.35万元、河头上水库移民补偿资金264.46万元、头塘水库移民补偿资金1737万元、后期扶持项目资金2409.27万元、水库移民直补款497.64万元、懒龙河水库移民补偿资金151万元、黔中水利枢纽工程移民补偿资金11.16万元、旧院水库土地长补偿资金166.2万元、光照电站移民补偿资金165.84万元。三是及时准确地对各类移民资金拨付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对移民补偿资金进行会计核算,编制补偿费会计报表和资金收支台帐,与涉及乡镇进行对帐,对各类移民资金会计决算报表进行审查汇总,编报局本级固定资产投资决算报表,对财务管理基础工作进行强化和规范。通过对大量数据的归集、整理、分析,为后扶项目资金检查、水库验收等移民资金管理和综合管理工作提供了详实的数据信息,成为管理决策的重要依据。

五、信访维稳工作

一是着力抓好水库移民安置区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信访和维稳工作,保证各库区及安置点和谐稳定,每月开展移民矛盾纠纷排查工作一次,并建立矛盾纠纷排查工作台帐,截至当前共排查矛盾纠纷10次。二是完成贵州省网上信访系统交办的信访案件5件。三是认真贯彻落实省、市、特区召开的信访维稳工作会议精神,做好2019年六枝特区信访矛盾“百日攻坚战”集中交办案件化解攻坚工作;办理交办的4件“百日攻坚战”集中交办的信访案件并将办理情况报六枝特区信访联席会议办公室。

六、党风廉政建设和意识形态工作

   (一)党风廉政建设

    1.强化廉政教育工作,提高党员干部廉政意识。

为了确保全局党员干部能够把握正确政治方向,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廉政建设作为常态工作来抓,让全局党员干部在思想上行动上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

    2.狠抓思想工作建设,确保廉政建设工作取得实效。

一是持之以恒抓好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年初制定《六枝特区生态移民局2019年党风廉政建设工作要点》,有序高效开展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二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开展革命传统教育、先进典型教育和警示教育,以先进典型为精神指引,以反面典型为明镜进行对照,自我检视、反思自身,加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思想自觉。三是加强班子建设,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提高班子决策的科学性,凡属重大事项都要按照集体领导、民主集中、个别酝酿、会议决定的原则,按少数服从多数作出决定,全年召开党组会议17次,研究人事任命、“三重一大”、资金拨付等工作。四是抓好组织生活工作,不断提高组织生活质量,认真落实“三会一课”、民主生活会、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五是强化政治理论学习,确保理论学习有收获。全年利用星期一干部职工例会开展政治理论学习,同时结合“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每月开展1次以上5-7天的集中学习研讨会,组织全局党员干部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中央、省、市特区党委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及上级文件精神等共70次。六是充分利用党组中心组学习、民主生活会、支部组织生活会集中学习机会,全年召开中心组学习会8次,认真学习《习近平“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重要论述摘编》、《习近平总书记在贵州省代表团重要讲话精神》、《十九大报告》、《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等学习,加强反腐倡廉教育,坚定初心使命。七是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为契机,组织党员领导对照党章党规党纪查找差距,不仅查找工作上的差距,更要查找自身差距,并坚持整改,祛除思想诟病。

    (二)意识形态工作

一是成立以党组书记、常务副局长为组长,副局长为副组长,各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意识形态工作领导小组,制定《移民局党组意识形态工作实施方案》,建立健全意识形态工作制度,将意识形态工作纳入党组年度工作要点。二是每年召开意识形态工作专题研究部署不少于2次,对本部门、本系统、及业务范畴内的意识形态领域情况进行深入分析研判,对重大事件、重要情况、重要社情民意中的倾向性苗头问题及时妥善处理。三是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讲话精神和中央、省、市、特区对意识形态的决策部署纳入党组中心组学习。四是加强网络舆情监控,明确专人负责,全面做好微信、微博等网络舆情信息监控,全年共撰写网络舆情评论文章12篇,及时发现并回应网民密切关注的热点问题,减少舆情发生,为正面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正能量。

    七、党建扶贫和精准扶贫工作

     一是在党建扶贫点九龙社区波凹村选派驻村干部三名,其中选派驻村干部二名,选派一名副科级干部轮战驻村,加强党建扶贫工作的领导。驻波凹村工作组配合村支两委完成实施组组通十公里,串户路887m,庭院硬化1826平米,实施危房改造十户,实施小康菜园建设35户。二是在结队帮扶郎岱镇磨卜村、把利村分别选派二个驻村工作小组,长期驻点配合村支两委抓好两个村精准扶贫工作和单位包保68户贫困户帮扶工作,其中磨卜村帮扶贫困户43户、把利村25户。其中:磨卜村工作组配合村支两委完成剩余500多米串户路和300平方米庭院硬化工作,完成900亩刺竹产业征地协议签订工作,完成49户特惠贷还款工作,化解矛盾纠纷15起,配合完成全村2019年农村医疗合作、和养老保险收缴工作。把利村工作组配合村支两委完成种植生姜50亩,养殖生猪共137头,养殖黑山羊共170只;完成危房改造2户,老旧房整治共75户,拆除重建3户,维修加固17户,拆除不建27户,挂牌管理28户;完成串户路硬化4243.8米,庭院硬化3616平方米。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通组路4.63公里。

八、2020年工作打算

(一)水库移民

1.继续对光照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旧院水库工程及懒龙河水库工程开展资金清理工作及遗留问题后续处理工作。

2.继续开展河头水库管线征地及资金兑现工作,同时开展库区集体实物及争议实物的后续处理工作。

3.协调抽调人员协助完成光照水库、黔中水利枢纽工程、旧院水库工程及懒龙河水库工程的竣工验收工作资料的准备。

4.完成光照水库库岸失稳综合治理工程的整体综合验收工作。

5.完成头塘水库工程库区正常蓄水水位(1301m)以下实物补偿补助兑现和搬迁安置人口认定工作。全面完成头塘水库库区搬迁安置人口的补偿补助兑现及搬迁安置工作。

6.加强与水库项目业主、移民监理、移民设计单位进行沟通交流,努力解决水库移民工作存在中的问题、难题。

7.完成上级交办的其他工作。

(二)易地扶贫搬迁

“一年搬迁、十年稳定、二十年融入”是移民搬迁的规律,2020年,我们将继续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和特区关于易地扶贫搬迁的各项决策部署,以更加务实的工作作风,更加有力的工作举措,在实现“搬得出”的基础上,积极向上级业务主管争取资金支持,不断完善安置点各项配套设施,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全力抓好“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工作,逐步实现“稳得住、能致富”,奋力写好易地扶贫搬迁“后半篇文章”。

(三)水库移民后期扶持

1.进一步夯实水库移民后期扶持政策落实成果,确保全体水库移民后期扶持人口人均可支配收入稳定提高。

2.进一步加快后期扶持项目的实施管理,确保库区和安置区库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改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