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4年12月,六盘水市场主体总量已达34.23万户,同比增长5.83%,增速位居全省之首。全市“四上”企业在库数量为1976户,同比增长9.41%,新增21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1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增31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11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0户,房地产业企业新增20户。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这一系列数据,生动地反映出六盘水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以及创新创业活力的日益增强。这不仅是推动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坚实基础,更是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2024年5月14日,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孔盘龙 摄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城市的“软实力”体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2024年,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将提升市场主体与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主动、精准施策,用心用情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营造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场主体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优良营商环境的滋养。2024年起,我市多部门协同联动,以五年招商项目“回头看”为契机,对2019年至2023年期间的1556个招商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梳理。针对其中的僵尸项目、停工停产项目,积极开展二次招商,有力推动闲置资产盘活,让“沉睡资产”转化为“增收源泉”。2024年,向外推介重点招商资源资产项目99个,通过招商引资成功盘活闲置资产项目27个,投资额达650.77亿元,到位资金95.18亿元。与此同时,印发《六盘水市拖欠企业账款2024年工作方案》,严格落实“1+8+4”领导工作机制以及“4+4”“1+1”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拖欠企业的无分歧账款已实现清零,有分歧拖欠企业账款的清偿化解率也达到了100%。
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资料图)
持续深化“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服务机制,我市着力提升“贵商易”平台在本地的知晓率、注册率与使用率,确保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资金、项目能够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同时,狠抓中央、省、市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强化申报办理、免申即享、普惠公开等三类惠企政策的落实。2024年,市财政部门已组织清理兑现以前年度涉企资金9602万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功争取到345笔共计27.27亿元的省中小信贷通贷款资金,以及2330万元的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在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方面,我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新增工业市场主体1270户,累计达1.15万户;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7户,累计达到117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户,累计达到86户。在规上企业培育上,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年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截至目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已达501户。
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张敏 摄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过去一年,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成长为省级10亿级龙头企业,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也迈入省级100亿级龙头企业培育行列。
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艾夏 摄
我市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企业奖补等政策措施。在降低税费成本方面,打出减税降费“组合拳”。2024年,全市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达11.42亿元,减征失业保险降费率3.85亿元,返还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资金3595.65万元,涉及参保主体1252户,惠及职工10.72万人。此外,市级兑付工业倍增激励及“四上”企业奖补、老年人免费乘车补助、公交车延时营运补贴、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资金共计2.26亿元,惠及企业986户;争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保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和上规入统等各类企业补助资金3.6亿元,惠及企业400余户。
展望2025年,我市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并推动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将齐心协力,深入企业、深入发展一线,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与方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提升城市“软实力” 激发市场新活力——六盘水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助市场主体茁壮成长
截至2024年12月,六盘水市场主体总量已达34.23万户,同比增长5.83%,增速位居全省之首。全市“四上”企业在库数量为1976户,同比增长9.41%,新增217户。其中,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新增31户,资质以上建筑企业新增31户,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企业新增115户,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20户,房地产业企业新增20户。
市场主体,是经济运行的基本单元。这一系列数据,生动地反映出六盘水市场信心的逐步恢复,以及创新创业活力的日益增强。这不仅是推动发展、稳定就业、保障民生的坚实基础,更是城市经济蓬勃发展的有力见证。
2024年5月14日,全市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暨产业大招商和营商环境建设大会召开。孔盘龙 摄
优质的营商环境,不仅是城市的“软实力”体现,更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硬支撑”。2024年,我市以高质量发展为统领,坚持稳中求进的工作总基调,围绕“四新”主攻“四化”,以市场主体需求为导向,将提升市场主体与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作为工作着力点,积极主动、精准施策,用心用情为企业排忧解难,全力营造市场主体活力迸发的良好局面,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动力。
市场主体的稳健发展,离不开优良营商环境的滋养。2024年起,我市多部门协同联动,以五年招商项目“回头看”为契机,对2019年至2023年期间的1556个招商项目进行全面摸排梳理。针对其中的僵尸项目、停工停产项目,积极开展二次招商,有力推动闲置资产盘活,让“沉睡资产”转化为“增收源泉”。2024年,向外推介重点招商资源资产项目99个,通过招商引资成功盘活闲置资产项目27个,投资额达650.77亿元,到位资金95.18亿元。与此同时,印发《六盘水市拖欠企业账款2024年工作方案》,严格落实“1+8+4”领导工作机制以及“4+4”“1+1”工作机制,全面开展清理拖欠企业账款行动。截至目前,全市拖欠企业的无分歧账款已实现清零,有分歧拖欠企业账款的清偿化解率也达到了100%。
水城区煤—焦—化—电循环经济基地项目。(资料图)
持续深化“政策找企业、企业找政策”服务机制,我市着力提升“贵商易”平台在本地的知晓率、注册率与使用率,确保各项助企纾困政策、资金、项目能够精准直达市场主体。同时,狠抓中央、省、市各项助企惠企政策的落地实施,加大市场主体培育力度,强化申报办理、免申即享、普惠公开等三类惠企政策的落实。2024年,市财政部门已组织清理兑现以前年度涉企资金9602万元;市工业和信息化局成功争取到345笔共计27.27亿元的省中小信贷通贷款资金,以及2330万元的省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
在市场主体梯度培育方面,我市扎实推进相关工作,构建起创新型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梯度培育体系。2024年,新增工业市场主体1270户,累计达1.15万户;新增省级创新型中小企业47户,累计达到117户;新增“专精特新”中小企业27户,累计达到86户。在规上企业培育上,全力推进各项工作,全年预计新增规上工业企业40户,截至目前,规上工业企业总数已达501户。
六枝特区贵州美锦华宇“煤—焦—氢”综合利用示范项目。张敏 摄
产业兴则百业兴,产业强则经济强。过去一年,贵州誉能装备(集团)有限公司成功成长为省级10亿级龙头企业,贵州美锦华宇新能源有限公司、贵州能源水城煤电化一体化有限公司等企业也迈入省级100亿级龙头企业培育行列。
贵州盘誉泰合机械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陈艾夏 摄
我市全面落实落细减税降费政策以及企业奖补等政策措施。在降低税费成本方面,打出减税降费“组合拳”。2024年,全市累计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达11.42亿元,减征失业保险降费率3.85亿元,返还发放失业保险稳岗资金3595.65万元,涉及参保主体1252户,惠及职工10.72万人。此外,市级兑付工业倍增激励及“四上”企业奖补、老年人免费乘车补助、公交车延时营运补贴、市级政策性农业保险保费补贴等资金共计2.26亿元,惠及企业986户;争取能源结构调整、能源保供、中小企业发展、企业技术改造和上规入统等各类企业补助资金3.6亿元,惠及企业400余户。
展望2025年,我市将继续以高质量发展统揽全局,全力推进“富矿精开”战略,立足本地资源禀赋、产业基础与比较优势,科学谋划并推动产业发展。各级各部门将齐心协力,深入企业、深入发展一线,深入了解实际情况,精准制定切实可行的政策措施,着力解决企业发展难题;汇聚各方智慧与力量,以共同缔造的理念与方法,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进一步提振市场主体信心,为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开拓更为广阔的空间。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