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特区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安防项目计划书
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位于郎岱镇上寨村西南100米,雍正六年(1728)云贵总督鄂尔泰倡修入滇驿道六枝段。驿道由打铁关蜿蜒而下,直达毛口小河边(现光照电站水淹区),青石铺幔筑砌,长约10公里,道宽2-3米不等,现存约有4000米,清时是黔中地区通云南的重要交通要道,清同治十年(1871),郎岱厅司马喻怀信在打铁关镌刻“岩疆锁钥”四字。
文物构成:起点为打铁关,经三间房、半坡塘至毛口小河边光照电站水淹区一线古驿道。六枝特区境内驿道为新改驿道,东起坡贡驿,经郎岱厅城,西至毛口西林渡,关联古道有:支路郎岱至岩脚古道,岩脚至梭戛盐路,郎岱至洒志通沙营支路,岩脚东通龙场至沙家马场、西通黑塘至水城厅支路,岩脚东南经六枝、营盘、大弄、落别至镇宁支路,坡贡至落别支路;现存落别乡九洞桥段(即长田驿道),下营古道,郎岱至岩脚古道,安水盐道六枝段,郎岱镇石龙关段、望城坡段、大湾子段、打铁关段,牂牁镇三间房经糖梨树、半坡塘村至毛口小河边段,沿线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九洞桥、岩疆锁钥摩崖、半坡塘免夫马碑、半坡塘德政碑、半坡塘接官厅遗址、惠超郑相摩崖石刻等。
历史价值:现代交通的兴起,六枝特区境内延续数百年的古道虽已失去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六枝人民与周边地区乃至外省人民交流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1.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云贵高原上古老文明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路线上看,六枝境内的打铁关是滇黔古驿道上一个重要关隘,是滇黔古道的咽喉,最繁忙时,毛口驿至打铁关山岭上形成灯火长龙。
2.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云贵高原上一条高海拔、高通行难度的高原文明古路。六枝境内古道穿越苗岭、横跨境内的主干山脉,是中国岩溶地貌发育充分的地区,其地形复杂、崎岖险峻、通行艰难。
3.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多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多民族逐渐融合在一起的历史,连接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通要道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沿线还是一条保留民族文化最完整、最原生态、最多姿多彩的文化走廊,古道上的古城、古镇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贵州西部最繁华的商埠。呈现出的特点:一是文化多元性异常突出。古道串联一个个布依族、苗族、彝族村寨,民居样式、衣着服饰、民情风俗、语言乃至房前屋后图腾信仰标志差异显著。二是积淀和保留着丰富的商贸文化遗产。郎岱古城、岩脚古镇内赣派、徽派建筑连片,盐号、马店、药铺林立。
六枝境内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地区交往、民族融合、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桥梁和见证。保护六枝境内古道,让境内古道“活”起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巩固特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六枝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安防项目计划书
六枝特区编制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安防项目计划书
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位于郎岱镇上寨村西南100米,雍正六年(1728)云贵总督鄂尔泰倡修入滇驿道六枝段。驿道由打铁关蜿蜒而下,直达毛口小河边(现光照电站水淹区),青石铺幔筑砌,长约10公里,道宽2-3米不等,现存约有4000米,清时是黔中地区通云南的重要交通要道,清同治十年(1871),郎岱厅司马喻怀信在打铁关镌刻“岩疆锁钥”四字。
文物构成:起点为打铁关,经三间房、半坡塘至毛口小河边光照电站水淹区一线古驿道。六枝特区境内驿道为新改驿道,东起坡贡驿,经郎岱厅城,西至毛口西林渡,关联古道有:支路郎岱至岩脚古道,岩脚至梭戛盐路,郎岱至洒志通沙营支路,岩脚东通龙场至沙家马场、西通黑塘至水城厅支路,岩脚东南经六枝、营盘、大弄、落别至镇宁支路,坡贡至落别支路;现存落别乡九洞桥段(即长田驿道),下营古道,郎岱至岩脚古道,安水盐道六枝段,郎岱镇石龙关段、望城坡段、大湾子段、打铁关段,牂牁镇三间房经糖梨树、半坡塘村至毛口小河边段,沿线涉及的不可移动文物有:九洞桥、岩疆锁钥摩崖、半坡塘免夫马碑、半坡塘德政碑、半坡塘接官厅遗址、惠超郑相摩崖石刻等。
历史价值:现代交通的兴起,六枝特区境内延续数百年的古道虽已失去昔日的地位与功能,但它作为六枝人民与周边地区乃至外省人民交流过程的一个历史见证,作为中华民族大家庭的一份珍贵文化遗产依然熠熠生辉,并随着时间的流逝日益凸显其意义和价值。
1.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云贵高原上古老文明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从路线上看,六枝境内的打铁关是滇黔古驿道上一个重要关隘,是滇黔古道的咽喉,最繁忙时,毛口驿至打铁关山岭上形成灯火长龙。
2.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云贵高原上一条高海拔、高通行难度的高原文明古路。六枝境内古道穿越苗岭、横跨境内的主干山脉,是中国岩溶地貌发育充分的地区,其地形复杂、崎岖险峻、通行艰难。
3.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是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关系、多民族团结的纽带。中国是一个多民族国家,中国的历史很大程度上也是多民族逐渐融合在一起的历史,连接汉族与西南少数民族的交通要道在其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4.六枝特区境内古道沿线还是一条保留民族文化最完整、最原生态、最多姿多彩的文化走廊,古道上的古城、古镇是清代和民国时期贵州西部最繁华的商埠。呈现出的特点:一是文化多元性异常突出。古道串联一个个布依族、苗族、彝族村寨,民居样式、衣着服饰、民情风俗、语言乃至房前屋后图腾信仰标志差异显著。二是积淀和保留着丰富的商贸文化遗产。郎岱古城、岩脚古镇内赣派、徽派建筑连片,盐号、马店、药铺林立。
六枝境内古道既是民族多元文化荟萃的走廊,又是地区交往、民族融合、经济交流和文化传播的桥梁和见证。保护六枝境内古道,让境内古道“活”起来,带动沿线经济发展,巩固特区脱贫攻坚成果,助推六枝乡村振兴,意义非凡。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