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11797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20
央视新闻客户端
2025-08-24 16:58:05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发布日期: 2025-08-24 16:58   作者:   来源: 央视新闻客户端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昨天(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如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出现在乒乓球、柔道、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专家建议,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特征、不同使用场景对体育器械产品的需求,包括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偏好等,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挖掘运动场景与体育器械的创新潜力,赋予体育器械“智慧大脑”,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响应灵活等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器械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近年来,多地城市足球、篮球联赛火热出圈,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会议指出,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解读,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业态,带动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而自行车、桨板、皮划艇等国产装备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水上赛事、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消费引领作用。鼓励体育品牌在赛事中首发新产品、新科技。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各区域体育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5万亿,占全国比重超过40%,在体育资源交易、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营造优质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表示,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筑牢国内大循环基本盘
下一篇: 无 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近五年总规模年均增速超10% 体育产业成为经济发展新亮点

央视新闻客户端    发布日期:2025-08-24    

昨天(22日),国务院常务会议研究释放体育消费潜力,进一步推进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会议指出要培育体育产业增长点,加快构建现代体育产业体系。如何扩大体育消费、打造体育产业新增长点?

会议指出,“发展体育产业和体育消费是落实扩大内需战略的重要内容。要增加体育产品供给,丰富体育赛事活动。要激发体育消费需求,拓展体育消费场景。要更加注重调动市场力量推动体育产业发展和消费规模扩大,提高体育经营主体活力,推动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体育产业不仅能直接拉动经济增长,也能通过其强大的融合力和渗透作用,带动制造业、服务业、文化、旅游、健康等相关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催生新业态新模式,进而优化我国产业结构。我国体育产业供给在结构、质量、品牌等方面仍有较大提升空间。通过发展高水平赛事、建设高质量户外运动目的地、培育冰雪经济、做大做强体育企业等,能够优化供给结构、提升供给层次、夯实体育产业发展的产业根基,为扩大消费和产业升级提供坚实支撑。

国家体育总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近五年年均增速超10%。赛事经济、户外产业、冰雪经济蓬勃发展,体育消费潜力巨大。

国家发展改革委社会发展研究所战略规划室主任 魏国学:我国拥有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不断壮大的中等收入群体,体育消费潜力尤为巨大,打通体育消费的堵点和难点,降低消费门槛,创新消费模式,将潜在的体育消费需求转化为现实消费,不仅可以直接拉动经济增长,更能通过消费升级引导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形成需求牵引供给、供给创造需求的更高水平动态平衡。

推动体育用品制造产业发展是重要着力点

体育用品制造业是体育产业的重要物质基础。近年来,我国体育用品制造产业体系不断健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技术创新进步成就显著,已形成覆盖竞技体育、群众健身、康复训练等面向不同群体、不同场景的产品体系。

以冰雪装备器材为例,我国已形成15大类的产品体系,覆盖从头到脚、从个人到场地、从竞技竞赛到大众运动的冰雪装备器材的全部需求。在2024年巴黎奥运会上,中国制造的体育器材更是格外抢眼,出现在乒乓球、柔道、举重、摔跤、自行车等多个奥运项目赛场。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我国体育用品生产制造单位超过6.3万家,年产值规模超万亿,2023年为1.47万亿元,占体育产业总规模的40%。体育领域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146家,国产体育器材广泛应用于国际赛事,产品进入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市场。2024年我国体育用品出口额近284亿美元,同比增长6.8%,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日益增强。

专家建议,要高质量发展体育器械制造业,特别是竞技类高端体育器械,同时,要鼓励企业加大产品的研发,考虑不同年龄层次、不同群体特征、不同使用场景对体育器械产品的需求,包括用户个性化、差异化偏好等,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的需求。

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总经济师 副秘书长 佘伟珍:利用好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等新技术,充分挖掘运动场景与体育器械的创新潜力,赋予体育器械“智慧大脑”,开拓产业发展新空间。充分发挥广大中小企业贴近市场、响应灵活等优势,有利于推动体育器械产业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

丰富体育赛事活动 推动赛事经济发展

近年来,多地城市足球、篮球联赛火热出圈,赛事流量带来经济增量。会议指出,鼓励各地举办体育消费活动,实施消费惠民举措,更好满足群众消费升级需求。

专家解读,赛事经济能有效整合场地设施、装备制造、健身休闲等业态,带动文旅、住宿、餐饮、商业、交通运输等相关产业发展。推动进一步丰富体育赛事活动,对于更好发挥赛事的乘数效应、带动效应、融合效应具有积极意义。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近年来马拉松赛事的快速发展,显著拓宽了跑步类鞋服的市场规模,在跑步领域的“国货潮品”销量均在赛事的带动下得到快速增长,而自行车、桨板、皮划艇等国产装备也呈现出类似的发展态势。未来,应当进一步发挥水上赛事、路跑赛事、自行车赛事消费引领作用。鼓励体育品牌在赛事中首发新产品、新科技。

近些年,我国体育产业空间集聚发展趋势显著,中心城市和城市群正在成为承载体育产业发展要素的重要载体空间。各区域体育产业依托自身资源禀赋,形成各具特色的发展态势。

北京体育大学管理学院院长 黄海燕:长三角地区体育产业总规模已达1.5万亿,占全国比重超过40%,在体育资源交易、体育人才流动等方面深入探索,通过市场化手段营造优质的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环境,形成了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京津冀地区充分发挥北京冬奥会的长尾效应,在后冬奥时期有效利用资源和场馆优势,大力推进京张体育文化旅游带建设,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协同发展迈上新台阶;粤港澳大湾区利用十五运办赛契机,便利粤港澳三地人员物资通关往来,以体制机制创新强化规则衔接、机制对接,推动建设“粤港澳体育湾区”,助力大湾区文化体育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

专家表示,以区域合作办赛带动区域体育产业发展,打造区域品牌赛事,形成更加完善的区域赛事结构体系,将是赛事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趋势。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筑牢国内大循环基本盘
  • 下一条 为新型工业化注入更多金融活水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