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23077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20
新华社
2025-08-26 16:49:35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发布日期: 2025-08-26 16:49   作者:   来源: 新华社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增长点不断拓展。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到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向“新”而行 创新势能持续转化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模拟人手灵活抓取微小物体的“灵巧手”、步履稳健且能与人流畅对话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协作的机械臂令人目不暇接。5天的会期里,来自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带来的1500多件展品,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最本质的还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要提前在AI领域、技术领域,包括硬件领域、生产制造,包括全球布局。”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采访中说。

8月8日,观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看展示的一款灵巧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工厂,在现场看到,智能机械臂快速精准焊接,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高效运输,6种车型在同一条智能柔性化生产线上完成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吕涛介绍,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焊接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其中包括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可以实现机器人点焊百分之百自动化。“按照传焊接车间的模式,一个车间需要用工280到300人,现在基本可以实现30人就完成整个车间的所有工序之间的运作。”他说。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向“智”发展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记者走进江西蓝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看到,一台自主研发的精密拉丝机,正以每秒15米的速度“吐”出直径16微米的键合丝。公司副总经理霍建平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做的是拉伸到40微米,也就0.04毫米的一个线径。正常一轴的话大约在3万米左右,我们还会继续拉下去,拉到0.016毫米,也就是16微米。”

键合丝,被称为“芯片神经”。但在三年前,这种高端绝缘键合丝还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想主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为我们国家及有关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总经理彭庶瑶说。

这是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经调控产品(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是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在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突破,打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总经理郝红伟介绍,大脑里植入电极之后,它有金属的材料,在扫描核磁的时候会发热,给人带来安全的隐患。“我们就从它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植入之后在脑起搏器开机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核磁扫描。”他说。

工人在品驰医疗生产基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2024年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目前,品驰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也强化了整个业界的发展信心。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脑起搏器及神经调控相关企业。郝红伟说,因为品驰医疗实现了脑起搏器的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了。“我们联合合作伙伴一起研发关键的核心部件,能够更灵活更有效地去配置产品,而且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控制了研发费用,也能更好地给临床患者服务。”他补充道。

向“上”腾飞 应用场景不断上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首个“低空巴士”航站楼投入使用,航站楼内购票、登机、候机、接驳等功能一应俱全。

这条航线途经杭州未来新湖中心、西溪湿地、西湖、湘湖等多个地标。原本地面有40多公里的距离,如今在空中仅需飞行20多公里,飞行时间仅需8到10分钟。

杭州高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炜表示,让大家了解低空经济,是传播的窗口和途径。“我们现在正常票价是980元,早鸟票是498元。”他说。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应用场景正深度拓展。依托区位优势和商贸基础,南京“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汇闪送2.0”,实现了对航行船舶的动态跟随配送,让低空外卖服务在长江之上得以实现。

美团副总裁毛一年表示,像跨海跨山这种自然场景,无人机有天然的优势,逐渐地把运营的航线和运营的品类部署起来,除了餐和饮料,还可以送药品,还可以送其他应急物资,再往相对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迁移。

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无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卖。新华社发(叶玉庭摄)

2025年6月26日,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易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中说,“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创新应用成果加速落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边界,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月17日,一列动车组列车正行驶在哈齐高铁线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原勇摄)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下一篇: 无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新华社    发布日期:2025-08-26    

今年以来,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以高技术制造业、绿色产品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稳步壮大,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能。

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付凌晖8月15日在国新办新闻发布会上介绍,各地区各部门积极推进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融合发展,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新增长点不断拓展。高技术产业较快增长,对经济支撑作用持续增强。1到7月份,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5%。

向“新”而行 创新势能持续转化

在刚刚落幕的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能模拟人手灵活抓取微小物体的“灵巧手”、步履稳健且能与人流畅对话的双足人形机器人、在生产线上精准协作的机械臂令人目不暇接。5天的会期里,来自国内外200余家机器人企业带来的1500多件展品,累计售出机器人及相关产品1.9万台,销售额超2亿元。

“对于我们公司来说,最本质的还是希望把产品做好,要提前在AI领域、技术领域,包括硬件领域、生产制造,包括全球布局。”杭州宇树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王兴兴在采访中说。

8月8日,观众在2025世界机器人大会上观看展示的一款灵巧手。新华社记者 金立旺 摄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我国机器人产业营收同比增长27.8%,连续12年保持全球最大工业机器人市场地位,制造业机器人密度已跃升至全球第三位。

日前,记者走进中国重汽集团济南卡车股份有限公司莱芜工厂,在现场看到,智能机械臂快速精准焊接,AGV(自动导向车)穿梭往来高效运输,6种车型在同一条智能柔性化生产线上完成制造。公司副总经理吕涛介绍,重汽集团莱芜工厂焊接车间实现了高度自动化,其中包括220台机器人和109台AGV,可以实现机器人点焊百分之百自动化。“按照传焊接车间的模式,一个车间需要用工280到300人,现在基本可以实现30人就完成整个车间的所有工序之间的运作。”他说。

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人形机器人产业发展研究报告(2024年)》预计,2045年后,我国在用人形机器人超过1亿台,进入各行业领域,整机市场规模可达约10万亿元级别。

向“智”发展 核心技术加速突破

记者走进江西蓝微电子有限公司的无尘车间看到,一台自主研发的精密拉丝机,正以每秒15米的速度“吐”出直径16微米的键合丝。公司副总经理霍建平告诉记者,“现在正在做的是拉伸到40微米,也就0.04毫米的一个线径。正常一轴的话大约在3万米左右,我们还会继续拉下去,拉到0.016毫米,也就是16微米。”

键合丝,被称为“芯片神经”。但在三年前,这种高端绝缘键合丝还完全依赖进口。“我们想主要通过我们的技术攻关,为我们国家及有关企业解决‘卡脖子’问题。”公司总经理彭庶瑶说。

这是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神经调控产品(资料图片)。新华社发

为帕金森病患者植入脑起搏器,是他们回归正常生活的希望。

北京品驰医疗设备股份有限公司专业从事神经调控产品研制销售,在可充电技术、远程程控、变频刺激、高场强磁共振兼容等核心技术领域实现了自主研发突破,打破了神经调控领域相关技术被外国企业垄断的局面,有效降低了相关产品价格。

公司总经理郝红伟介绍,大脑里植入电极之后,它有金属的材料,在扫描核磁的时候会发热,给人带来安全的隐患。“我们就从它的结构材料方面进行了创新,能够植入之后在脑起搏器开机的情况下进行安全的核磁扫描。”他说。

工人在品驰医疗生产基地生产流水线上作业(2024年6月11日摄)。新华社记者 顾天成 摄

目前,品驰医疗已经成为全球唯一同时拥有四个系列主流植入式神经调控产品线的企业。它的发展历程也强化了整个业界的发展信心。目前,全国已有十几家脑起搏器及神经调控相关企业。郝红伟说,因为品驰医疗实现了脑起搏器的国产化,技术自主可控了。“我们联合合作伙伴一起研发关键的核心部件,能够更灵活更有效地去配置产品,而且大大缩短研发周期,控制了研发费用,也能更好地给临床患者服务。”他补充道。

向“上”腾飞 应用场景不断上新

近日,杭州市余杭区首个“低空巴士”航站楼投入使用,航站楼内购票、登机、候机、接驳等功能一应俱全。

这条航线途经杭州未来新湖中心、西溪湿地、西湖、湘湖等多个地标。原本地面有40多公里的距离,如今在空中仅需飞行20多公里,飞行时间仅需8到10分钟。

杭州高直通用航空有限公司总经理丁炜表示,让大家了解低空经济,是传播的窗口和途径。“我们现在正常票价是980元,早鸟票是498元。”他说。

从“飞起来”到“用起来”,在低空经济新赛道上,应用场景正深度拓展。依托区位优势和商贸基础,南京“江翼达”低空飞行基地通过自主研发的“汇闪送2.0”,实现了对航行船舶的动态跟随配送,让低空外卖服务在长江之上得以实现。

美团副总裁毛一年表示,像跨海跨山这种自然场景,无人机有天然的优势,逐渐地把运营的航线和运营的品类部署起来,除了餐和饮料,还可以送药品,还可以送其他应急物资,再往相对人口密集的地方去迁移。

截至今年6月,美团无人机已开通64条航线,累计完成订单超60万单。中国民航局预估,2025年中国低空经济市场规模将达1.5万亿元。

无人机在安徽省合肥市岸上草原配送外卖。新华社发(叶玉庭摄)

2025年6月26日,参观者在联合飞机集团深圳基地拍摄飞行中的物流无人机。新华社记者 邓华 摄

重庆工商大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研究院常务副院长易淼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中说,“科技创新、产业创新与新兴产业有力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我国经济注入了澎湃动能,成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支撑。”他认为,机器人、智能制造、低空经济等产业具有很大的市场潜力和发展空间,呈现出加速发展态势,产业生态日趋成熟,创新应用成果加速落地,并不断拓展应用场景边界,持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8月17日,一列动车组列车正行驶在哈齐高铁线上(无人机照片)。新华社发(原勇摄)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携手中国 投资未来
  • 下一条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