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523074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20
经济日报
2025-08-26 16:49:25
5811511
时政要闻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动态时政要闻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发布日期: 2025-08-26 16:49   作者:   来源: 经济日报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势总体平稳。

这是供需双向奔赴的结果,体现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稳定增强,也表明高品质供给可持续引领创造新的需求。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民生是重要落脚点和关键发力点。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部署,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需要聚焦群众关切多措并举,同时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对于个人而言,消费升级对应着一件更新换代的家电、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从“量”到“质”的变化,也有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的追求。放到整个经济运行之中,以切实的民生福祉改善,把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则是扩大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不断上升的储蓄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谨慎预期,亟需通过政策联动,在厚植民生中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让人们能消费。就业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基础。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岗扩岗,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楼市,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升消费能力。

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让人们愿消费。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改善民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够扩大消费整体规模,是我国消费下一步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扩大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IP经济、国潮经济等……都是新增长点的落脚点。

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让人们敢消费。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每一样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只有尽力减少这些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消费能力也会更强。近期,从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到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真正“投资于人”,不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投资于人”,也意味着今后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正如弹钢琴需要10个指头有节奏、打配合,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也不能是单兵作战。每一项决策部署的排兵布阵,都需要各部门、各地方的高效协同与有效响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现一揽子政策的整体性推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民生改善—消费回升—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我国经济社会必将呈现出更加协调、更加稳定、更有韧性的发展态势。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下一篇: 无 A股十年巨变: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时政要闻

在改善民生中激发消费活力

经济日报    发布日期:2025-08-26    

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地实施,有效推动了消费市场扩容提质。7月份,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3.7%,其中商品零售额增长4%。前7个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5.2%,增势总体平稳。

这是供需双向奔赴的结果,体现出居民消费能力和意愿稳定增强,也表明高品质供给可持续引领创造新的需求。努力完成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任务,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民生是重要落脚点和关键发力点。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相关部署,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需要聚焦群众关切多措并举,同时用好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

我国经济正处在加快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的关键阶段,14亿多人口的消费结构升级蕴藏着巨大的消费潜力。对于个人而言,消费升级对应着一件更新换代的家电、一场酣畅淋漓的演出、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有从“量”到“质”的变化,也有从“功能价值”到“情绪价值”的追求。放到整个经济运行之中,以切实的民生福祉改善,把消费意愿转化为实际购买力,则是扩大有效需求、催生新的经济增长点的过程,将夯实高质量发展的根基。

当前,外部环境复杂多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基础还需巩固,前7个月人民币存款增加18.44万亿元,其中,住户存款增加9.66万亿元。不断上升的储蓄额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人们对未来收入和支出的谨慎预期,亟需通过政策联动,在厚植民生中持续激发消费活力。

稳定就业和收入增长预期,让人们能消费。就业和收入是民生大事,也是扩大消费的根本基础。要更加突出就业优先导向,强化就业优先政策,抓好就业服务和职业技能提升服务。落实好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支持吸纳就业能力强的产业和企业稳岗扩岗,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岗位。多措并举稳住股市和楼市,多渠道增加居民财产性收入。实施农村低收入人口提能增收行动,进一步提升农村居民收入水平,以城乡居民收入的稳定增长提升消费能力。

拓展服务消费新空间,让人们愿消费。在扩大商品消费的同时,培育服务消费新的增长点,有助于改善民生,符合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又能够扩大消费整体规模,是我国消费下一步保持较快增长的重要抓手。扩大养老托育、文旅体育、家政服务等重点领域服务消费;大力发展首发经济、IP经济、国潮经济等……都是新增长点的落脚点。

更加注重“投资于人”,让人们敢消费。医疗开支、育儿成本、养老支出……每一样都影响着居民的消费意愿。只有尽力减少这些后顾之忧,人们的消费预期才会更稳,消费能力也会更强。近期,从建立育儿补贴制度到建设普惠托育服务体系,再到逐步推行免费学前教育,一系列政策真正“投资于人”,不断织密织牢社会保障网。落实“投资于人”,也意味着今后还要更加重视提高人口素质,推动人的全面发展和人口高质量发展。

正如弹钢琴需要10个指头有节奏、打配合,在保障改善民生中扩大消费需求也不能是单兵作战。每一项决策部署的排兵布阵,都需要各部门、各地方的高效协同与有效响应。更加注重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实现一揽子政策的整体性推进,推动国民经济实现“民生改善—消费回升—经济增长”的良性循环,我国经济社会必将呈现出更加协调、更加稳定、更有韧性的发展态势。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创新驱动 持续塑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 下一条 A股十年巨变:从“规模扩张”迈向“质量优先”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