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651332
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20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2021-06-29 21:59:58
5876202
专项规划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展规划专项规划
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发布日期: 2021-06-29 21:59   作者:   来源: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为推动全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六盘水市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六盘水府办函〔2021〕5号)文件要求,结合六枝特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的总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按照“提档、增产、全利用”的路径,以“产量产值双提升”为目标,以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为重点,在稳定现有刺梨产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底全区建成并提质增效6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推。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规划、标准、政策、激励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引导作用,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等机制,引导和激活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流向刺梨产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全力推动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要加强产业整合,集中资源打造“刺梨之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大力拓展省内外重点目标市场,增强市场渗透力和竞争力,扩大销量,推动全区刺梨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质量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动生态培育与绿色防控,建立刺梨基地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刺梨鲜果及系列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积极申报刺梨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完善刺梨产品可追溯系统,确保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刺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四)坚持市场引领、科技创新。加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强化科技在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等环节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科研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刺梨种植能力和管护技术过硬的种植大户,打造一支善于管理和营销的营销队伍,为六枝特区刺梨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强有力保障,确保全区刺梨产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对现有刺梨基地开展抚育施肥、整形修剪及加强管护等提质增效措施,到2024年底,刺梨产业分类经营取得较大进展,建成6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打造刺梨“吨园”示范点;到2025年,刺梨鲜果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

(二)年度目标

2021年,建成2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其中:牛场乡5680亩,新场乡7850亩,梭戛乡2180亩,关寨镇500亩,新窑镇1520亩,落别乡2270亩。

2022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5万亩,其中:牛场乡1250亩,新场乡5100亩,梭戛乡1800亩,新华镇250亩,岩脚镇1830亩,关寨镇320亩,龙河镇140亩,新窑镇1350亩,九龙街道190亩,大用镇160亩,落别乡1500亩,月亮河乡210亩,中寨乡600亩,郎岱镇300亩。

2023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5万亩,其中:牛场乡1250亩,新场乡5100亩,梭戛乡1800亩,新华镇250亩,岩脚镇1830亩,关寨镇320亩,龙河镇140亩,新窑镇1350亩,九龙街道190亩,大用镇160亩,落别乡1500亩,月亮河乡210亩,中寨乡600亩,郎岱镇300亩。

2024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万亩,其中:牛场乡830亩,新场乡3400亩,梭戛乡1200亩,新华镇170亩,岩脚镇1220亩,龙河镇90亩,关寨镇210亩,新窑镇900亩,九龙街道120亩,大用镇120亩,落别乡1000亩,月亮河乡140亩,中寨乡400亩,郎岱镇200亩。

2025年,对6万亩刺梨“千斤园”进一步提质增效,刺梨鲜果产量达3万吨以上、加工3万吨以上,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刺梨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刺梨园提升行动。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对立地条件不好、长势较差、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刺梨种植区域列入生态林进行管理,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较好、产量相对较高、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刺梨基地进一步强化管护,纳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加快推进提质增效,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补植补造、抚育、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技术管理到位,打造提升刺梨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提高刺梨园生产水平。推广适用于山地刺梨园的锄草机、修剪机、施肥机、喷雾机、运输机械等小型农机具,提高刺梨园机械化水平。开展刺梨园综合利用,推行林下套种,提高刺梨园综合效益。(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二)实施加工升级行动。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依托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刺梨龙头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点扶持刺梨酒类及刺梨健康、美容、医药、保健等方面产品研发与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刺梨加工企业有机融合,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三)实施管护强化行动。严格执行刺梨种植培育技术标准,结合刺梨产业现状、采摘环境影响、海拔、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因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始终把提升管护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在抚育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鲜果采收、贮藏保鲜、分选运输等各个环节推行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一是压实管护责任。对计划建设的刺梨产业“千斤园”逐一勾绘图斑,建立矢量地形图数据库,把刺梨基地管护责任落实到有关乡镇、各片区,与具体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挂图作战,切实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实行刺梨鲜果保底收购,建立完善“加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刺梨鲜果应收尽收。通过推行“返租倒包”等模式改革创新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发动农户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调动和提高管护积极性,切实提高管护质量和管护效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刺梨基地规范化、规模化建设。采取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广大种植农户更好更快掌握刺梨种植、抚育、施肥和整形修剪等技术要领,特区自然资源局、有各乡(镇)林业站林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实行包乡、包片和包点技术服务,做好各环节技术指导,打造刺梨产业示范基地。(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四)实施技术服务行动。依托省林业局、省林科院、市林业局,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开展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乡土专家培养,加大基层科技人员培训,重点培养乡土人才,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向广大林农群众发放刺梨种植培育、管理技术手册等资料,为群众开展刺梨种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五)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一是借助“贵州刺梨”公共品牌的产业凝聚力和影响力,重点指导帮助轩辕农业争取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权,用好“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名片,培育具有六枝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刺梨品牌系列,充分利用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宣传平台大力推介我区刺梨产品,提高我区刺梨品牌的知名度,将我区刺梨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二是逐步建立刺梨基地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刺梨鲜果质量安全检查,推进“三品一标”和“森林生态产品”等刺梨产品认证,积极申报刺梨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完善刺梨产品溯源系统,确保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自然资源局,涉及乡〔镇、街道〕)

(六)实施风险防范行动。一是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巩固和扩大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源头防控,严格落实检疫制度,精准施策,及时开展刺梨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防范市场风险。鼓励企业新建小型刺梨加工厂,提升有效加工期刺梨原汁加工能力,解决鲜果集中上市时有效加工能力不足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大力拓展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营销能力及刺梨产品市场占有率,切实化解市场风险。(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乡〔镇、街道〕)

(七)实施市场拓展行动。鼓励支持企业跑市场抓销售。巩固本地市场,支持鼓励刺梨企业开设体验店、专卖店、专柜,在旅游景区、星级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机场等设立专柜或营销窗口,不断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推进六枝刺梨进入贵州酒、烟的省外营销渠道,积极参与协同联动销售刺梨活动。以贵阳、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为重点,大力拓展外地市场。积极发展网络市场,支持、引导刺梨企业开设网络营销平台,充分利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扩大刺梨产品营销辐射范围。(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特区自然资源局、特区交通运输局,涉及乡〔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以特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特区政府办公室和特区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特区自然资源局,负责综合服务、督查考核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及时解决刺梨“千斤园”建设中的难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小落细落实。

(二)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和培育并重,建成一支“爱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加强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刺梨亩产值。

(三)争取资金支持,强化保障。特区财政局要继续加大产业融资力度,引导并支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刺梨产业融资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积极探索委托国有企业牵头建立刺梨产业发展基金,2021―2025年,每年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安排资金400万元(从市级生态治理资金安排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共120万元,区级资金280万元),每年撬动金融资金800万元以上投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刺梨园管护、刺梨基地建设、机械化建设、标准制定、加工升级、产品开发、品牌整合、包装改进、市场营销等。

(四)加大督促检查,确保质量。“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特区党委政府督察室抽人组成督促检查和指导组,加大对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

(五)加强统筹调度,做好总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并建立月调度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和进度报送工作,要认真总结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及图片特别是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开展前后的对比图片、建立的矢量地形图等资料,为下一年度“千斤园”建设提供经验做法,每年底形成工作总结报“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总结汇总后报特区人民政府。

附件:六枝特区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任务分解表


  

六枝特区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2021年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根据《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稳定现有刺梨产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使刺梨产业在“十四五”末建成6万亩亩产千斤以上的“千斤园”,其中:2021年完成2万亩,确保刺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刺梨产业分类经营取得较大进展,通过对现有刺梨基地开展抚育施肥、整形修剪及加强管护等提质增效措施,建成2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牛场乡5680亩,新场乡7850亩,梭戛乡2180亩,关寨镇500亩,新窑镇1520亩,落别乡2270亩),逐步打造刺梨“吨园”示范点。力争2021年刺梨鲜果产量达1万吨、鲜果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七项行动”。按照《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要求,根据各地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园一策,实施刺梨园提升行动、加工升级行动、管护强化行动、技术服务行动、品牌提升行动、风险防范行动、市场拓展行动,扎实推进刺梨“千斤园”建设。

(二)落实技术措施。结合刺梨产业现状、采摘环境影响、海拔、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因素,分别采取补植补造、抚育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提升生产水平。

(三)强化基地管护。进一步加强刺梨基地管护,做到“一分造,九分管”。各乡镇要将刺梨基地管护责任落实到村、小班、地块,与具体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专人进行管护。

(四)资金筹措。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安排资金400万元(从市级生态治理资金安排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20万元,区级资金28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800万元以上投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把任务细化、落实到地块、量化到图斑,建立刺梨产业“千斤园”矢量地形图数据库,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统筹协调、资金筹措、督促落实、有序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2021年刺梨产业2万亩“千斤园”建设任务。

(二)细化落实责任。各乡(镇)要优先选择已经挂果、有一定产量并且长势良好、集中连片(原则上200亩以上)的刺梨基地纳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要按照补植补造、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和加强管护等措施全面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加强统筹调度。特区自然资源局要强化调度,成立督促检查和指导组,加大对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六枝特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 建设规划提纲
下一篇: 无 六枝特区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专项规划

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发布日期:2021-06-29    

    为推动全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推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带动农户增收致富,根据《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六盘水市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和六盘水市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六盘水府办函〔2021〕5号)文件要求,结合六枝特区实际,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的总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统揽,按照“提档、增产、全利用”的路径,以“产量产值双提升”为目标,以开拓市场促进销售为重点,在稳定现有刺梨产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通过5年努力,到2025年底全区建成并提质增效6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推。进一步强化政府在制定和实施规划、标准、政策、激励机制、公共服务等方面的主引导作用,完善资金筹措、资源整合、利益联结等机制,引导和激活企业在市场经济中的主体作用,促进资金、技术、人才等市场要素流向刺梨产业,培育壮大经营主体,增强企业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能力,全力推动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

(二)坚持问题导向、突出重点。要加强产业整合,集中资源打造“刺梨之乡”品牌,加强品牌宣传推广,大力拓展省内外重点目标市场,增强市场渗透力和竞争力,扩大销量,推动全区刺梨产业良性循环发展。

(三)坚持绿色发展、质量优先。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按照“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发展思路,推动生态培育与绿色防控,建立刺梨基地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刺梨鲜果及系列加工产品的质量安全检查,积极申报刺梨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完善刺梨产品可追溯系统,确保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和生态两条底线,实现刺梨全产业链绿色发展。

(四)坚持市场引领、科技创新。加强基地建设技术指导和技术服务,提高规范化、标准化建设管理水平。强化科技在产品研发、精深加工等环节的重要作用,注重人才引进和培养,依托科研单位和专家团队,加强技术培训,培养一批刺梨种植能力和管护技术过硬的种植大户,打造一支善于管理和营销的营销队伍,为六枝特区刺梨产品精深加工提供强有力保障,确保全区刺梨产业健康发展。

三、工作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对现有刺梨基地开展抚育施肥、整形修剪及加强管护等提质增效措施,到2024年底,刺梨产业分类经营取得较大进展,建成6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打造刺梨“吨园”示范点;到2025年,刺梨鲜果产值达9000万元以上。

(二)年度目标

2021年,建成2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其中:牛场乡5680亩,新场乡7850亩,梭戛乡2180亩,关寨镇500亩,新窑镇1520亩,落别乡2270亩。

2022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5万亩,其中:牛场乡1250亩,新场乡5100亩,梭戛乡1800亩,新华镇250亩,岩脚镇1830亩,关寨镇320亩,龙河镇140亩,新窑镇1350亩,九龙街道190亩,大用镇160亩,落别乡1500亩,月亮河乡210亩,中寨乡600亩,郎岱镇300亩。

2023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5万亩,其中:牛场乡1250亩,新场乡5100亩,梭戛乡1800亩,新华镇250亩,岩脚镇1830亩,关寨镇320亩,龙河镇140亩,新窑镇1350亩,九龙街道190亩,大用镇160亩,落别乡1500亩,月亮河乡210亩,中寨乡600亩,郎岱镇300亩。

2024年,新增刺梨产业“千斤园”1万亩,其中:牛场乡830亩,新场乡3400亩,梭戛乡1200亩,新华镇170亩,岩脚镇1220亩,龙河镇90亩,关寨镇210亩,新窑镇900亩,九龙街道120亩,大用镇120亩,落别乡1000亩,月亮河乡140亩,中寨乡400亩,郎岱镇200亩。

2025年,对6万亩刺梨“千斤园”进一步提质增效,刺梨鲜果产量达3万吨以上、加工3万吨以上,刺梨种植、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基本形成,刺梨产业总产值达7.5亿元以上。

四、重点工作

(一)实施刺梨园提升行动。一是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多方筹集资金,对立地条件不好、长势较差、不能产生明显经济效益的刺梨种植区域列入生态林进行管理,以发挥生态效益为主;对土壤气候等自然条件较好、产量相对较高、集中连片200亩以上的刺梨基地进一步强化管护,纳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加快推进提质增效,严格按照技术规程进行规范化管理,确保补植补造、抚育、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等各环节技术管理到位,打造提升刺梨产业示范基地。二是提高刺梨园生产水平。推广适用于山地刺梨园的锄草机、修剪机、施肥机、喷雾机、运输机械等小型农机具,提高刺梨园机械化水平。开展刺梨园综合利用,推行林下套种,提高刺梨园综合效益。(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二)实施加工升级行动。强化龙头企业培育,依托六枝特区强农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轩辕农业科技发展有限公司等刺梨龙头企业,引进战略合作伙伴,重点扶持刺梨酒类及刺梨健康、美容、医药、保健等方面产品研发与精深加工,支持企业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推动信息化建设与传统刺梨加工企业有机融合,提高企业自动化、智能化装备水平,促进产业转型升级。(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三)实施管护强化行动。严格执行刺梨种植培育技术标准,结合刺梨产业现状、采摘环境影响、海拔、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因素,分别采取不同措施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始终把提升管护水平放在重要位置,在抚育施肥、修枝整形、病虫害防治、鲜果采收、贮藏保鲜、分选运输等各个环节推行全流程标准化生产。一是压实管护责任。对计划建设的刺梨产业“千斤园”逐一勾绘图斑,建立矢量地形图数据库,把刺梨基地管护责任落实到有关乡镇、各片区,与具体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责任人,挂图作战,切实把管护责任落到实处。二是坚持实行刺梨鲜果保底收购,建立完善“加工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等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刺梨鲜果应收尽收。通过推行“返租倒包”等模式改革创新管护机制,充分调动农户积极性,发动农户与企业形成紧密的利益共同体,进一步调动和提高管护积极性,切实提高管护质量和管护效益。三是加强技术培训,推进刺梨基地规范化、规模化建设。采取现场培训等方式加大技术培训力度,让广大种植农户更好更快掌握刺梨种植、抚育、施肥和整形修剪等技术要领,特区自然资源局、有各乡(镇)林业站林业工程技术人员要实行包乡、包片和包点技术服务,做好各环节技术指导,打造刺梨产业示范基地。(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四)实施技术服务行动。依托省林业局、省林科院、市林业局,聘请省内外知名专家教授做技术顾问,定期或不定期进行技术指导,开展职业农民、职业经理人、乡土专家培养,加大基层科技人员培训,重点培养乡土人才,打通技术服务“最后一公里”。向广大林农群众发放刺梨种植培育、管理技术手册等资料,为群众开展刺梨种植管理提供技术支撑。(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涉及乡〔镇、街道〕)

(五)实施品牌提升行动。一是借助“贵州刺梨”公共品牌的产业凝聚力和影响力,重点指导帮助轩辕农业争取获得“贵州刺梨”公共品牌授权,用好“中国野生刺梨之乡”名片,培育具有六枝特色和发展优势的刺梨品牌系列,充分利用各种具有影响力的宣传平台大力推介我区刺梨产品,提高我区刺梨品牌的知名度,将我区刺梨品牌做大做强做优。二是逐步建立刺梨基地环境监测系统,定期组织开展刺梨鲜果质量安全检查,推进“三品一标”和“森林生态产品”等刺梨产品认证,积极申报刺梨地理标志产品,不断完善刺梨产品溯源系统,确保刺梨产品质量安全。(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市场监管局、特区自然资源局,涉及乡〔镇、街道〕)

(六)实施风险防范行动。一是加强自然灾害防范。巩固和扩大政策性特色农业保险覆盖面,提高抵御自然风险的能力。二是加强病虫害防治。加强源头防控,严格落实检疫制度,精准施策,及时开展刺梨白粉病、锈病等病虫害防治工作。三是防范市场风险。鼓励企业新建小型刺梨加工厂,提升有效加工期刺梨原汁加工能力,解决鲜果集中上市时有效加工能力不足问题;积极组织企业大力拓展线上线下销售市场,加大营销力度,提升企业产品营销能力及刺梨产品市场占有率,切实化解市场风险。(牵头单位:特区自然资源局;责任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有关乡〔镇、街道〕)

(七)实施市场拓展行动。鼓励支持企业跑市场抓销售。巩固本地市场,支持鼓励刺梨企业开设体验店、专卖店、专柜,在旅游景区、星级酒店、高速公路服务区、高铁站、机场等设立专柜或营销窗口,不断提高本地市场占有率。推进六枝刺梨进入贵州酒、烟的省外营销渠道,积极参与协同联动销售刺梨活动。以贵阳、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为重点,大力拓展外地市场。积极发展网络市场,支持、引导刺梨企业开设网络营销平台,充分利用天猫、京东、拼多多、抖音、快手等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销售,扩大刺梨产品营销辐射范围。(牵头单位: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责任单位:特区文化广电旅游局、特区自然资源局、特区交通运输局,涉及乡〔镇、街道〕)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健全机制。成立以特区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特区政府办公室和特区自然资源局主要负责同志为副组长,特区工业和信息化局、特区市场监管局和有关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主要负责同志为成员的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负责全区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实施过程中重大问题的研究决策,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在特区自然资源局,负责综合服务、督查考核及领导小组交办的其他工作,及时解决刺梨“千斤园”建设中的难题,确保各项目标任务落小落细落实。

(二)加强要素保障。一是加强人才保障。加大人才队伍建设力度,引进和培育并重,建成一支“爱产业、懂技术、善经营”的产业发展人才队伍,为产业发展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二是加强技术保障。加强与市内外高等院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促进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提高刺梨亩产值。

(三)争取资金支持,强化保障。特区财政局要继续加大产业融资力度,引导并支持平台公司、民营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等经营主体加大刺梨产业融资力度,积极争取金融支持;积极探索委托国有企业牵头建立刺梨产业发展基金,2021―2025年,每年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安排资金400万元(从市级生态治理资金安排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共120万元,区级资金280万元),每年撬动金融资金800万元以上投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资金主要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刺梨园管护、刺梨基地建设、机械化建设、标准制定、加工升级、产品开发、品牌整合、包装改进、市场营销等。

(四)加大督促检查,确保质量。“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和特区党委政府督察室抽人组成督促检查和指导组,加大对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

(五)加强统筹调度,做好总结。领导小组办公室要强化并建立月调度制度,各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要明确专人负责信息和进度报送工作,要认真总结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中好的经验、做法和存在的问题,收集整理好各种资料及图片特别是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开展前后的对比图片、建立的矢量地形图等资料,为下一年度“千斤园”建设提供经验做法,每年底形成工作总结报“千斤园”建设工作协调领导小组办公室,领导小组办公室认真总结汇总后报特区人民政府。

附件:六枝特区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任务分解表


  

六枝特区2021年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实施方案

为推进我区2021年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根据《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要求,结合工作实际,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按照“做实工作、做精品质、做出高效”的总要求,因地制宜、精准施策,落实高质量发展要求,在稳定现有刺梨产业面积的基础上,不断推进刺梨产业提质增效,提高亩产水平和产品品质,使刺梨产业在“十四五”末建成6万亩亩产千斤以上的“千斤园”,其中:2021年完成2万亩,确保刺梨产业持续高质量发展。

二、目标任务

到2021年底,刺梨产业分类经营取得较大进展,通过对现有刺梨基地开展抚育施肥、整形修剪及加强管护等提质增效措施,建成2万亩刺梨产业“千斤园”(牛场乡5680亩,新场乡7850亩,梭戛乡2180亩,关寨镇500亩,新窑镇1520亩,落别乡2270亩),逐步打造刺梨“吨园”示范点。力争2021年刺梨鲜果产量达1万吨、鲜果产值达3000万元以上。

三、重点工作

(一)实施“七项行动”。按照《六枝特区刺梨产业高质量发展“千斤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要求,根据各地块实际情况,因地制宜,一园一策,实施刺梨园提升行动、加工升级行动、管护强化行动、技术服务行动、品牌提升行动、风险防范行动、市场拓展行动,扎实推进刺梨“千斤园”建设。

(二)落实技术措施。结合刺梨产业现状、采摘环境影响、海拔、土壤气候等立地条件因素,分别采取补植补造、抚育施肥、整形修剪、病虫害防治等技术措施,提升生产水平。

(三)强化基地管护。进一步加强刺梨基地管护,做到“一分造,九分管”。各乡镇要将刺梨基地管护责任落实到村、小班、地块,与具体护林人员签订管护责任书,明确专人进行管护。

(四)资金筹措。由市、县两级财政按照3:7的比例安排资金400万元(从市级生态治理资金安排及争取省级项目资金120万元,区级资金280万元),撬动金融资金800万元以上投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乡(镇)人民政府要进一步把任务细化、落实到地块、量化到图斑,建立刺梨产业“千斤园”矢量地形图数据库,明确责任,细化工作措施,强化统筹协调、资金筹措、督促落实、有序推进,形成工作合力,确保全面完成2021年刺梨产业2万亩“千斤园”建设任务。

(二)细化落实责任。各乡(镇)要优先选择已经挂果、有一定产量并且长势良好、集中连片(原则上200亩以上)的刺梨基地纳入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要按照补植补造、抚育、施肥、病虫害防治、整形修剪和加强管护等措施全面推进工作开展,确保各项工作稳步推进。

(三)加强统筹调度。特区自然资源局要强化调度,成立督促检查和指导组,加大对刺梨产业“千斤园”建设工作的督促检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对工作推进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确保建设质量。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六枝特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 建设规划提纲
  • 下一条 六枝特区大樱桃产业高质量发展“高效园”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