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十三五”时期,六枝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坚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克服了经济总量小、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重重困难。特区交通运输局坚决贯彻落实“交通引领经济”的发展理念和“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交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六枝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乡镇通二级公路、旅游干线公路、城市对外连接道路、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对外连接道路、县乡道改造、通村路、“组组通”公路、畅返不畅公路维修、油路大修、生命防护工程、独立桥梁、客运站场、水运渡口码头等。“十三五”期间交通项目完成总投资151亿元。
“十三五”期间,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将交通运输部原定于“十四五”期间实施的纳雍至晴隆国家高速公路(G7612)调整到“十三五”实施,将原拟由地方筹建的六枝至关岭一级公路纳入贵州省高速公路加密网规划,并列入贵州省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实施方案》正选项目,两个项目于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建成G356大用至凉水井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119公里,完成县乡公路改造202公里,我区境内主干线公路路况得到极大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841.5公里,为我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373.4公里,我区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建成六枝中心客运站,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运输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六枝特区境内有铁路123公里,其中城际铁路48公里,普通复线铁路75公里;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公里,一级公路21公里,二级公路198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37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2.25公里/平方公里。已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滞后,节点通达性较差,融入毕水兴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不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标准较低,建设力度急需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滞后,通航出海能力建设急需加强,码头设施简陋,库场面积较小,集疏运条件较差,效率较低;纳入省及国家规划建设的高铁路网少,尤其是南北向融入“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的高铁通道还未进入国家及省规划;民航发展滞后,民航建设尚未启动,成为现代综合交通最大短板;干线公路规模不足,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农村骨干路网技术标准总体偏低;运输场站发展滞后。随着全区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经济加快发展,运输通道技术水平已经与对内、对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 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较弱,公路超限超载问题依然突出,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综合交通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发展滞后。
3. 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有待加强。
综合交通枢纽和一体化运输发展滞后,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实现高效衔接;综合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铁路、水路运输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城市交通与外部交通衔接不太顺畅,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4. 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
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建设目标任务日益加重,政府已进入还债高峰期,国家对地方政府负债实施了新的严肃规定,地方实施的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站场等建设及养护的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压力巨大;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导致交通运输项目建设成本较高,而且交通量小,建设项目采用PPP等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较为困难。
三、“十四五”交通规划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总目标,初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现代治理水平有大幅提升。着力建设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智慧网联的人民满意交通。
“十四五”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起始阶段,结合六枝特区实际,制定以下具体目标:
1、便捷顺畅的干线网络基本形成
(1)启动六枝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开工建设,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打好基础。
(2)完善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配套设施,充分发挥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提出毕节经六枝至兴义到广西城际铁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3)建成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启动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黔滇界段扩容工程建设,争取六枝至织金高速公路纳入省级建设计划,将六枝建成六盘水市高速公路枢纽。
2、农村交通基础网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加快国省干线建设步伐,启动G356六枝落别至新窑30公里、新窑至长箐19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建成六枝特区境内规划112公里省道,境内国省干线全部实现提级改造,完成新场至牛场17公里、中寨至双夕5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实现全区乡镇全部通二级公路。
(2)以省、市规划的“旅游公路”项目为建设重点,着力升级牂牁江风景名胜区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梅花山至牂牁江旅游公路六枝境内26公里、六枝至黄果树18旅游公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我区旅游公路形象,通过旅游公路打造六枝特区旅游新产品。
(3)完成全区县乡公路路面提升工程349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2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2座共530延米,提级改造通村、通组公路1388公里,使我区农村公路由通达向安全可靠、便捷畅通转变,提升公路服务能力,为同步小康做好基础服务。
(4)完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好“路长制”,养护工作改革进一步深入,公路养护由财政兜底向社会购买服务转变,公路管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省市下达公路养护“好路率”指标任务,确保公路运输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5)启动建设一批地方产业公路、旅游公路及乡镇之间连接公路公里,为六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3、水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完善北盘江内河航运设施,完成北盘江1千吨级航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水运作用;完成三岔河航运设施建设,水运与旅游相结合,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4、运输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5G网络,建设一批现代化监管平台,实现智能治理超限运输;公共交通通过智能系统服务群众,自动识别免费乘车老年人,降低公交系统人工成本,提升六枝城市形象;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初步形成信息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5、完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完成15个乡镇客运站改扩建,增强农村客运运输能力,实现乡镇客运站与现代物流资源整合,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成中心城区东、西及木岗、郎岱、岩脚五个物流枢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交通运输充分融合,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 建设规划提纲
一、“十三五”时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评价
“十三五”时期,六枝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在特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大力支持下,全区上下坚定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的信心和决心,锐意进取、奋力拼搏、扎实苦干,克服了经济总量小、交通基础设施落后、脱贫攻坚任务艰巨等重重困难。特区交通运输局坚决贯彻落实“交通引领经济”的发展理念和“交通优先发展”战略,按照“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的总体要求,加快以高速公路、农村公路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转变交通发展方式、调整交通结构、提高发展质量、提升服务水平,基本完成了“十三五”规划目标和主要任务,为全区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奠定坚实基础。
“十三五”以来,六枝特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包括城际铁路、高速公路、国省干线公路、乡镇通二级公路、旅游干线公路、城市对外连接道路、独立工矿区改造搬迁对外连接道路、县乡道改造、通村路、“组组通”公路、畅返不畅公路维修、油路大修、生命防护工程、独立桥梁、客运站场、水运渡口码头等。“十三五”期间交通项目完成总投资151亿元。
“十三五”期间,在省、市交通主管部门关心支持下,将交通运输部原定于“十四五”期间实施的纳雍至晴隆国家高速公路(G7612)调整到“十三五”实施,将原拟由地方筹建的六枝至关岭一级公路纳入贵州省高速公路加密网规划,并列入贵州省新时代高速公路建设五年决战实施方案》正选项目,两个项目于2020年正式开工建设,“十四五”期间建成投入使用。争取中央车购税补助建成G356大用至凉水井等4条国省干线公路119公里,完成县乡公路改造202公里,我区境内主干线公路路况得到极大改善,运输能力进一步提升。建成“通村通组”公路1841.5公里,为我区决战脱贫攻坚提供了坚实保障。“十三五”期间实施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1373.4公里,我区农村公路基本实现安全可靠运行。建成六枝中心客运站,城市公交、农村客运运输组织能力进一步提升,交通服务社会经济发展得到充分体现。
目前六枝特区境内有铁路123公里,其中城际铁路48公里,普通复线铁路75公里;全区公路通车总里程为40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7公里,一级公路21公里,二级公路198公里,三级公路17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3750公里,公路路网密度2.25公里/平方公里。已实现30户以上村民组通硬化路,为乡村振兴打好坚实基础。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1. 基础设施总量不足、技术等级偏低
高速公路通道建设滞后,节点通达性较差,融入毕水兴经济区、长江经济带的高速公路通道建设不足;普通国省干线公路技术标准较低,建设力度急需加强;水运通道建设滞后,通航出海能力建设急需加强,码头设施简陋,库场面积较小,集疏运条件较差,效率较低;纳入省及国家规划建设的高铁路网少,尤其是南北向融入“一带一路”等区域合作的高铁通道还未进入国家及省规划;民航发展滞后,民航建设尚未启动,成为现代综合交通最大短板;干线公路规模不足,路网结构不尽合理;农村骨干路网技术标准总体偏低;运输场站发展滞后。随着全区加速发展,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城乡经济加快发展,运输通道技术水平已经与对内、对外经济快速发展的要求不相适应。
2. 管理水平需要进一步提升
法规体系需要进一步完善,管理体制机制需要进一步改革创新,铁路、公路、水路等运输服务水平亟待提升。应急保障能力较弱,公路超限超载问题依然突出,城市交通管理水平亟待提高,综合交通公共信息互联互通发展滞后。
3. 运输方式协调发展有待加强。
综合交通枢纽和一体化运输发展滞后,铁路、公路、水路等各种运输方式尚未实现高效衔接;综合运输结构不尽合理,铁路、水路运输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城市交通与外部交通衔接不太顺畅,公共交通发展相对滞后。
4. 建设资金不足的矛盾突出。
交通运输发展滞后,建设目标任务日益加重,政府已进入还债高峰期,国家对地方政府负债实施了新的严肃规定,地方实施的干线公路、农村公路、站场等建设及养护的地方配套资金筹措压力巨大;由于地形条件复杂,导致交通运输项目建设成本较高,而且交通量小,建设项目采用PPP等新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较为困难。
三、“十四五”交通规划主要思路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适度超前,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为六枝特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交通运输保障。
(二)发展目标
以“交通强国战略”为总目标,初步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运输基础设施、运输服务、科技创新、现代治理水平有大幅提升。着力建设安全可靠、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低碳、智慧网联的人民满意交通。
“十四五”是我国建设交通强国的起始阶段,结合六枝特区实际,制定以下具体目标:
1、便捷顺畅的干线网络基本形成
(1)启动六枝民用机场前期工作,力争“十四五”期间实现开工建设,为建设现代综合交通运输打好基础。
(2)完善安顺至六盘水城际铁路配套设施,充分发挥高铁对地方经济发展带动作用;提出毕节经六枝至兴义到广西城际铁路方案的可行性研究。
(3)建成纳雍至晴隆、六枝至安龙高速公路,启动沪昆国家高速公路安顺至黔滇界段扩容工程建设,争取六枝至织金高速公路纳入省级建设计划,将六枝建成六盘水市高速公路枢纽。
2、农村交通基础网络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1)加快国省干线建设步伐,启动G356六枝落别至新窑30公里、新窑至长箐19公里一级公路改建工程,建成六枝特区境内规划112公里省道,境内国省干线全部实现提级改造,完成新场至牛场17公里、中寨至双夕5公里二级公路改造,实现全区乡镇全部通二级公路。
(2)以省、市规划的“旅游公路”项目为建设重点,着力升级牂牁江风景名胜区交通基础设施,建成梅花山至牂牁江旅游公路六枝境内26公里、六枝至黄果树18旅游公路,完善配套设施,提升我区旅游公路形象,通过旅游公路打造六枝特区旅游新产品。
(3)完成全区县乡公路路面提升工程349公里、农村公路安防工程520公里、改造农村公路桥梁22座共530延米,提级改造通村、通组公路1388公里,使我区农村公路由通达向安全可靠、便捷畅通转变,提升公路服务能力,为同步小康做好基础服务。
(4)完善公路养护体制改革,落实好“路长制”,养护工作改革进一步深入,公路养护由财政兜底向社会购买服务转变,公路管护能力进一步增强;完成省市下达公路养护“好路率”指标任务,确保公路运输能力满足社会经济发展需求。
(5)启动建设一批地方产业公路、旅游公路及乡镇之间连接公路公里,为六枝经济社会发展提供坚强支撑。
3、水路运输能力大幅提升。完善北盘江内河航运设施,完成北盘江1千吨级航道项目建设,进一步发挥水运作用;完成三岔河航运设施建设,水运与旅游相结合,为当地群众持续增收提供保障。
4、运输装备水平进一步改善。运输组织能力不断增强,运输效率和服务水平明显提升,创新能力不断增强,科技进步和信息化水平不断提高,充分利用5G网络,建设一批现代化监管平台,实现智能治理超限运输;公共交通通过智能系统服务群众,自动识别免费乘车老年人,降低公交系统人工成本,提升六枝城市形象;行业监管能力明显加强,初步形成信息化交通运输管理体系。
5、完善农村公共交通服务设施。完成15个乡镇客运站改扩建,增强农村客运运输能力,实现乡镇客运站与现代物流资源整合,为农村群众提供优质服务;建成中心城区东、西及木岗、郎岱、岩脚五个物流枢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与交通运输充分融合,让人民群众生活更便捷,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