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运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是六枝特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规划是《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六枝特区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六枝特区交通运输现状评价和面临形势分析,“十二五”交通发展的目标、规划布局、项目实施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现状评价及面临形势分析
㈠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是六枝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技术等级改善最大的时期,全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联运并具有一定规模和运输能力的交通运输格局。全区公路网的通行能力、运输站场的集散能力、运输工具的运送能力以及行业管理的组织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适应度逐步提高,基本扭转了公路运输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截止到2009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0(2005)公里,其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51公里,一般二级公路38公里,三级公路91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182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内有1.4公里公路;沥青路(或水泥路)铺装503公里。汽车客运站14个,其中:六枝站为二级站,郎岱站为三级站,其他乡(镇)站为五级站(毛口、牛场、折溪、洒志站还在建设中)。全区开通客运班线条。完成了毛口码头一期工程和一江一河(北盘江和三岔河)的农村渡口21个,中寨码头一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
“十一五”前四年半,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5078万元,其中:公路桥梁建设、汽车站场建设、内河航运建设分别投资42469万元、1175万元、1434万元。到“十一五”末,可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并提前实现了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开工。
㈡存在问题
从全区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看,交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设施规模总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外的集疏运快速通道还未形成,干线公路和运煤公路的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小,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公路技术等级亟待提高。
二是交通运输市场还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六枝至今没有物流基地,铁路货运服务能力弱,行业分割导致交通运输市场分散、封闭,无规模型的物流中心,没有真正形成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是交通运输方式还不适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要求。交通发展总体上仍然以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为特征,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综合交通网络远未形成。
四是农村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城乡交通一体化要求。农村交通运输体系薄弱、通畅水平不高、农村客运市场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公路整体水平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还有一定数量的断头路,农村公路超期服役严重,道路通行条件差,制约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进程。
五是交通运输改革还不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尚未健全;运输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与管理机制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建立滞后。
总之,六枝特区交通运输建设落后和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交通不畅,丰富的煤炭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区位优势还未形成,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受到影响;群众难以参与市场流通、商品交换,地区经济难以融入整个经济循环之中。特别是交通落后造成的封闭、半封闭环境,导致群众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㈢面临形势
“十二五”是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形势变化在给交通运输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需加强。二是运输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亟须提高。三是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率,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必将加快。五是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凸显,转变发展方式日趋紧迫。六是公共安全责任重大,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亟须提升。主要表现在:随着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主要运输通道特别是干线公路、运煤公路和铁路的压力继续加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要求增加新的运输通道,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更为迫切;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商品储运和配送系统的建设,对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旅客运输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对提高运输质量的愿望强烈;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体系的进一步理顺,客流移动性加大,运输方式选择余地大,运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物流运输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随着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之间在运输市场中所占有的比重将继续发生变化并日趋合理。加快交通综合运输网的形成和完善,使各种运输协调一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从交通运输发展资源看,土地和资金两大资源将进一步制约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将成为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功能定位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公路水路运输网络,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六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六枝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㈡规划原则
1、全局性原则。统筹考虑经济产业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等对交通发展的要求。
2、开放性原则。既注重完善区内交通网络,也注重与其它地市间、区域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网络。
3、协调性原则。建设综合交通通道与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相结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与增强交通机动性相衔接,县际交通与城区交通系统之间相协调。
4、以人为本原则。强化交通枢纽衔接和一体化交通设施配置,大力推进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公众出行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努力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交通服务。
5、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注意环境保护,积极开发和应用绿色交通技术,充分整合和利用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交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功能定位
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运输枢纽,毕水兴能源富集区和黔中经济区之间的重要交通结点。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以适应六枝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为目标,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区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77.6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7倍以上。
具体目标是:构建“十字”高速公路和“一纵二横”干线公路骨架网,形成区内1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大运煤公路和农村公路网改造力度,实现主要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及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建成二个物流中心;新建一个二级中心客运站,二个乡(镇)客运站和二个城区停车场;新建一个水上搜救培训中心,扩建二个码头。六枝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依托那玉、木岗两个枢纽和郎岱、岩脚两个节点城镇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综合交通枢纽。
四、规划布局
㈠公路网络建设
1、高速公路:围绕“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与区外交通干线和运输枢纽相衔接,加强六枝中心城区与省会和六盘水市行政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彻底消除六枝“边缘化”,加快六盘水经六枝至镇宁、纳雍经六枝至晴隆2条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六枝中心城区1小时抵达六盘水市行政中心、2小时抵达省会贵阳市的快捷通道,进而通过它与省内高速公路网连接,实现六枝与省内其它地级市联系,并可当日往返。
2、干线公路:加快“一纵一横”二级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的改扩建工程(一纵:梭戛—岩脚—上嘎石—南环路—延伸段—把仕寨—郎岱—毛口;一横:贵烟公路落别—大用—南环路—上嘎石—堕却—冷坝),及大用—黄桶、平寨—那玉两条物流通道建设。
3、重载运输公路:建设化乐经黑塘至黔中水利枢纽公路、把仕寨经阿志至化董、新华经老卜底至郎节坝公路、捞河至堕却、岩脚经龙场至白泥、苦竹林至付家寨、打铁关至双夕、上嘎石至高桥、大用至那玉(城区北环线)等重载运输公路。
4、县乡油路改造:建设洒志至光照、落别至纳骂及坝湾至革老坟支线、梭戛至化乐、云盘至杉木(垃圾填埋场公路)、牛场至百兴、毛口至中寨(牂牁湖旅游路)、郎岱至关岭等县乡油路改造。
㈡物流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那玉和木岗2个货运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构建“无缝”交通网络,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运输枢纽,毕水兴能源富集区与黔中经济区的重要交通结点。建设大用—黄桶、平寨—那秀两条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
㈢汽车站场建设
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达到“零距离”换乘的目标。新建六枝中心客运站(二级),新建大用、新窑2个汽车站(四级)。新建六枝城区东、西2座公交停车场。
㈣水运体系建设
完善北盘江重点流域航运基础设施,新建毛口水上搜救培训中心;建成毛口码头二期工程、中寨码头二期工程。
五、项目实施规划
以适应六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以运输通道、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加快建设和完善六枝综合交通网络。
㈠公路建设规划
1、高速公路
六盘水—镇宁高速公路:该路为贵州省向国家申报的都匀经安顺、六盘水、昭通至西昌的国家高速公路加密网项目之一的中段。分为两段实施:
六枝—镇宁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路线长43.7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其中六枝境内长26.3公里,投资18.1亿元。2012年建成。
六盘水—六枝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路线长60公里,总投资55.8亿元,其中六枝境内长31.8公里,投资29.5亿元。2015年建成。
纳雍—晴隆高速公路:该路为贵州省向国家申报的纳雍经六枝、晴隆、兴义、云南文山、河口的国家高速公路加密网项目之一的北段,是毕水兴能源富集区连接云南和东盟的快速通道。纳雍—晴隆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六枝境内段长60公里,投资60亿元。“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
干线公路重要路段
实施“一横一纵”二级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的改扩建工程。
一横:贵烟公路六枝境内段。建成贵烟公路大用—云盘—南环路—凉水井段19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南环路按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力争建设凉水井至小田坝段38公里。总投资7.64亿元。
一纵:毛口经六枝至梭戛公路。建成毛口—郎岱段25公里和凉水井—老卜底段20公里,力争建设郎岱—把仕寨段19公里和老卜底至七块田段9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9.21亿元。
物流通道
大用—黄桶物流通道:起点大用镇丫口接规划的南环路延伸线,经湾寨、瓦窑,止于黄桶铁路枢纽站,全长20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2.0亿元。
平寨—那秀物流通道:起点平寨镇塔山(阳光学校),经六枝煤矸石电厂北面,跨东风水库,下穿沪昆铁路,止于那玉(六枝西互通口),全长7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7000万元。
4、重载运输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所急需的运煤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在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实现主要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及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⑴重载运输公路
化乐经黑塘至黔中水利枢纽公路、把仕寨经阿志至化董、新华经老卜底至郎节坝公路、捞河至堕却、岩脚经龙场至白泥、苦竹林至付家寨、打铁关至双夕、上嘎石至高桥、大用至那玉(城区北环线)等运煤公路222公里。总投资3.454亿元。
⑵县乡油路改造工程
洒志至光照、落别至纳骂及坝湾至革老坟支线、梭戛至化乐、云盘至杉木、牛场至百兴、毛口至中寨(牂牁湖旅游路)、郎岱至关岭等油路改造133公里。总投资0.819亿元
⑶通畅、通达工程
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560公里,以及农村公路连通工程200公里、林区公路55公里。总投资3.03亿元。
⑷实施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
实施县乡公路安保工程401公里,公路灾害地段治理39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及渡改桥建设3座915延米。总投资0.5279亿元。
㈡客货运枢纽建设规划
努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以六镇、纳晴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为载体,构建“无缝”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枢纽。在基本完成客运站建设的同时,启动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物流建设。
1、六枝中心客运站
选址平寨镇平寨村,位于贵烟公路以南,规划城市道路六定路以西。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5000万元。
2、物流中心
那玉物流中心:初步选址在六枝西城区鸡场坝片区,位于六镇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以北,六纳公路以南。主要满足六枝煤炭和企业单位物流、仓储的需求,总投资2000万元。
木岗物流中心:初步选址在木岗镇木岗场村的黄桶车站附近,位于沪昆铁路以西,普镇公路以西。主要满足六枝建材物流、仓储的需求,总投资3000万元。
3、乡镇汽车站
促进城乡交通一条化,建设大用镇、新窑乡2个四级汽车站。同时,规划扩建岩脚、郎岱2个三级汽车站。
㈢城市公交建设规划
六枝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区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建设城东(下嘎石)公交停车场、城西(上嘎石)公交停车场,以及大用、那固坝、凉水井的公交首末站和营运线路停靠站。
㈣水运建设规划
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北盘江、三岔河重点水域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加快牂牁湖旅游经济的开发。
建设六枝特区水上救助监管指挥及培训中心、毛口码头二期工程、中寨码头二期工程,建成北盘江、三岔河流域23个农村渡口。
㈤治理超限运输建设规划
以巩固和扩大公路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成果,解决治超无固定场所的问题。建设花园洞、岩脚、中寨、老卜底、堕却和城区进出口的省Ⅱ级超限检测站,以及郎岱、大用的省Ⅲ级超限检测站。
六、措施及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依靠特区党委、政府,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全面开放综合交通市场积极鼓励、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促进综合交通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收益捆绑分成;争取国内外商业银行配合力度,多方争取贷款、国债资金以及财政贴息等,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特区政府要增加对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的财政投入,并列入市、特区财政年度支出预算中;市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乡镇参与农村公路养护,解决通村公路养护筹资渠道不明的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项目库。按统一规划,分块实施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前期工作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强各方联动协作,建立并严格落实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和定期调度制,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建立落实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认真抓好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市、特区政府要全力支持前期工作,优先解决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交通先导战略,在投资、土地等方面俦保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制定完善交通产业政策,探索通过政府回购等方面的支持,协调和解决城市圈综合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审定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特区政府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土地征用、资金配套、项目争取予以支持,加大对交通建设投资的财政投入规模,并列入年度预算;土管部门调整用地规划,解决高速公路、农村路网、场站等交通建设用地规划;城市规划部门调整城市规划,解决道路、桥梁、客运站、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七、远景展望
到2030年,建立科学配置、布局合理的公路铁路水路和城市公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六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公路网:形成 “十字”高速公路网,重要运煤线、旅游线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主要县乡道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覆盖全区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整体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
2、站点网:建立以六枝为中心,岩脚、郎岱、新场、木岗为重要节点的公路运输枢纽,建成六枝物流园区和木岗物流园区。建成城市公交指挥中心,城市公交更加完善。
3、水路网:建立较为完善的水上运输网。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交通运输发展十二五规划
交通运输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先导性和基础性产业,是经济社会健康、快速、持续发展的基础保障。加快交通运输发展是六枝特区“十二五”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内容。本规划是《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落实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优化运输结构的重点专项规划,是指导六枝特区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纲领性文件。本规划包括六枝特区交通运输现状评价和面临形势分析,“十二五”交通发展的目标、规划布局、项目实施及保障措施等内容。
一、现状评价及面临形势分析
㈠发展现状
“十一五”期间,是六枝公路水路建设投资最多、发展最快、技术等级改善最大的时期,全区的交通运输事业得到较快发展,已初步形成了公路铁路联运并具有一定规模和运输能力的交通运输格局。全区公路网的通行能力、运输站场的集散能力、运输工具的运送能力以及行业管理的组织调控能力都有了较大的提高,交通运输与经济社会发展的差距明显缩小、适应度逐步提高,基本扭转了公路运输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局面。
截止到2009年底,全区公路通车里程达到2520(2005)公里,其中:汽车专用二级公路51公里,一般二级公路38公里,三级公路91公里,四级及以下公路1825公里;公路密度每平方公里内有1.4公里公路;沥青路(或水泥路)铺装503公里。汽车客运站14个,其中:六枝站为二级站,郎岱站为三级站,其他乡(镇)站为五级站(毛口、牛场、折溪、洒志站还在建设中)。全区开通客运班线条。完成了毛口码头一期工程和一江一河(北盘江和三岔河)的农村渡口21个,中寨码头一期进入最后的施工阶段。
“十一五”前四年半,全区交通固定资产投资累计达45078万元,其中:公路桥梁建设、汽车站场建设、内河航运建设分别投资42469万元、1175万元、1434万元。到“十一五”末,可实现100%的乡(镇)通油路和行政村通公路,并提前实现了六枝至镇宁高速公路开工。
㈡存在问题
从全区经济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看,交通基础设施仍很薄弱,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并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经济的发展。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是交通设施规模总量还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对外的集疏运快速通道还未形成,干线公路和运煤公路的技术等级低、通过能力小,运输能力不适应市场需求,公路技术等级亟待提高。
二是交通运输市场还不适应现代物流发展需求。六枝至今没有物流基地,铁路货运服务能力弱,行业分割导致交通运输市场分散、封闭,无规模型的物流中心,没有真正形成大进大出、快进快出的现代物流,严重阻碍了工业化发展的步伐。
三是交通运输方式还不适应综合交通体系发展要求。交通发展总体上仍然以各种运输方式自成体系为特征,铁路、公路、城市公交等交通方式之间的衔接不够紧密,综合交通网络远未形成。
四是农村交通运输还不能适应城乡交通一体化要求。农村交通运输体系薄弱、通畅水平不高、农村客运市场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村公路整体水平低,乡镇之间、村与村之间还有一定数量的断头路,农村公路超期服役严重,道路通行条件差,制约城乡交通一体化建设进程。
五是交通运输改革还不适应交通运输行业发展需要。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建设投融资体制尚未健全;运输市场化进程缓慢,市场竞争机制不完善;运输价格的形成机制与管理机制仍不适应市场经济的需要;交通运输法律、法规建立滞后。
总之,六枝特区交通运输建设落后和能力不足的矛盾仍然十分突出,制约了区域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于交通不畅,丰富的煤炭资源、旅游资源得不到开发;区位优势还未形成,引进技术、吸引外资、对外开放受到影响;群众难以参与市场流通、商品交换,地区经济难以融入整个经济循环之中。特别是交通落后造成的封闭、半封闭环境,导致群众观念落后,意识陈旧,不仅影响经济发展,而且还容易引发一些社会问题。
㈢面临形势
“十二五”是全区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加快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的关键时期,是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加快推进现代交通运输业发展,加快交通运输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向现代服务业转型的战略机遇期,同时也是矛盾凸显期。国内外发展环境形势变化在给交通运输发展带来历史性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一是运输需求持续增长,交通运输供给能力仍需加强。二是运输需求结构不断升级,运输质量和服务水平亟须提高。三是提高各种运输方式组合效率,综合运输体系建设势在必行。四是统筹城乡协调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必将加快。五是资源约束和环境压力凸显,转变发展方式日趋紧迫。六是公共安全责任重大,安全保障和应急能力亟须提升。主要表现在:随着能源、原材料需求增加,主要运输通道特别是干线公路、运煤公路和铁路的压力继续加大;区域经济的发展和区域间的经济交流不断加强,要求增加新的运输通道,对改善交通运输条件的要求更为迫切;生产资料市场的建立和完善,商品储运和配送系统的建设,对交通运输特别是公路运输的需求增加;城乡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旅游事业快速发展,旅客运输需求保持快速增长,对提高运输质量的愿望强烈;随着人们观念的转变、交通运输条件的改善和运输体系的进一步理顺,客流移动性加大,运输方式选择余地大,运输市场竞争更为激烈;随着经济结构调整,产业与产品结构的优化升级,物流运输结构也将发生较大变化。随着运输市场竞争机制的进一步完善,不同运输方式、不同运输企业之间在运输市场中所占有的比重将继续发生变化并日趋合理。加快交通综合运输网的形成和完善,使各种运输协调一致,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既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迫切要求,又是交通运输市场发展的必然。从交通运输发展资源看,土地和资金两大资源将进一步制约未来交通运输的发展。尤其是土地资源,将成为未来交通运输发展的主要瓶颈。
二、规划指导思想、原则及功能定位
㈠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统领,以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为契机,以适应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为目标,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发展,扩大公路水路运输网络,统筹兼顾,优化布局,突出重点,扎实推进六枝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为六枝经济和社会实现跨越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㈡规划原则
1、全局性原则。统筹考虑经济产业布局、人口和资源分布、国土开发等对交通发展的要求。
2、开放性原则。既注重完善区内交通网络,也注重与其它地市间、区域间的有机衔接,形成开放型的综合交通网络。
3、协调性原则。建设综合交通通道与扩大交通网络覆盖面相结合,提高网络承载能力与增强交通机动性相衔接,县际交通与城区交通系统之间相协调。
4、以人为本原则。强化交通枢纽衔接和一体化交通设施配置,大力推进交通智能化和信息化,为公众出行提供自由选择的机会,努力实现安全、舒适、高效的交通服务。
5、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节约和集约利用土地,注意环境保护,积极开发和应用绿色交通技术,充分整合和利用既有资源,保护生态环境,走交通发展与生态文明相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三)功能定位
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运输枢纽,毕水兴能源富集区和黔中经济区之间的重要交通结点。
三、发展目标
“十二五“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总体目标是:以适应六枝经济和社会发展并适度超前为目标,与城镇体系、产业布局相协调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到“十二五“末,全区交通建设固定资产投资77.62亿元,比“十一五”期间增长17倍以上。
具体目标是:构建“十字”高速公路和“一纵二横”干线公路骨架网,形成区内1小时交通圈,同时,加大运煤公路和农村公路网改造力度,实现主要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及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建成二个物流中心;新建一个二级中心客运站,二个乡(镇)客运站和二个城区停车场;新建一个水上搜救培训中心,扩建二个码头。六枝交通枢纽基本形成,依托那玉、木岗两个枢纽和郎岱、岩脚两个节点城镇形成功能完善,层次分明的综合交通枢纽。
四、规划布局
㈠公路网络建设
1、高速公路:围绕“县县通高速公路”的目标,与区外交通干线和运输枢纽相衔接,加强六枝中心城区与省会和六盘水市行政中心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彻底消除六枝“边缘化”,加快六盘水经六枝至镇宁、纳雍经六枝至晴隆2条高速公路建设,实现六枝中心城区1小时抵达六盘水市行政中心、2小时抵达省会贵阳市的快捷通道,进而通过它与省内高速公路网连接,实现六枝与省内其它地级市联系,并可当日往返。
2、干线公路:加快“一纵一横”二级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的改扩建工程(一纵:梭戛—岩脚—上嘎石—南环路—延伸段—把仕寨—郎岱—毛口;一横:贵烟公路落别—大用—南环路—上嘎石—堕却—冷坝),及大用—黄桶、平寨—那玉两条物流通道建设。
3、重载运输公路:建设化乐经黑塘至黔中水利枢纽公路、把仕寨经阿志至化董、新华经老卜底至郎节坝公路、捞河至堕却、岩脚经龙场至白泥、苦竹林至付家寨、打铁关至双夕、上嘎石至高桥、大用至那玉(城区北环线)等重载运输公路。
4、县乡油路改造:建设洒志至光照、落别至纳骂及坝湾至革老坟支线、梭戛至化乐、云盘至杉木(垃圾填埋场公路)、牛场至百兴、毛口至中寨(牂牁湖旅游路)、郎岱至关岭等县乡油路改造。
㈡物流体系建设
积极探索发展现代物流业,争取那玉和木岗2个货运物流中心建设项目,构建“无缝”交通网络,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运输枢纽,毕水兴能源富集区与黔中经济区的重要交通结点。建设大用—黄桶、平寨—那秀两条物流通道,降低物流成本。
㈢汽车站场建设
积极推进交通一体化,达到“零距离”换乘的目标。新建六枝中心客运站(二级),新建大用、新窑2个汽车站(四级)。新建六枝城区东、西2座公交停车场。
㈣水运体系建设
完善北盘江重点流域航运基础设施,新建毛口水上搜救培训中心;建成毛口码头二期工程、中寨码头二期工程。
五、项目实施规划
以适应六枝经济和社会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为目标,以运输通道、交通枢纽建设为重点,按照统一规划、分步实施、突出重点、量力而行,加快建设和完善六枝综合交通网络。
㈠公路建设规划
1、高速公路
六盘水—镇宁高速公路:该路为贵州省向国家申报的都匀经安顺、六盘水、昭通至西昌的国家高速公路加密网项目之一的中段。分为两段实施:
六枝—镇宁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路线长43.7公里,总投资约31亿元,其中六枝境内长26.3公里,投资18.1亿元。2012年建成。
六盘水—六枝段,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路线长60公里,总投资55.8亿元,其中六枝境内长31.8公里,投资29.5亿元。2015年建成。
纳雍—晴隆高速公路:该路为贵州省向国家申报的纳雍经六枝、晴隆、兴义、云南文山、河口的国家高速公路加密网项目之一的北段,是毕水兴能源富集区连接云南和东盟的快速通道。纳雍—晴隆高速公路,设计速度80公里/小时,路基宽度24.5米,六枝境内段长60公里,投资60亿元。“十二五”期间,力争开工建设。
干线公路重要路段
实施“一横一纵”二级干线公路重要路段的改扩建工程。
一横:贵烟公路六枝境内段。建成贵烟公路大用—云盘—南环路—凉水井段19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其中南环路按城市规划道路建设,力争建设凉水井至小田坝段38公里。总投资7.64亿元。
一纵:毛口经六枝至梭戛公路。建成毛口—郎岱段25公里和凉水井—老卜底段20公里,力争建设郎岱—把仕寨段19公里和老卜底至七块田段9公里。按二级公路标准建设,总投资9.21亿元。
物流通道
大用—黄桶物流通道:起点大用镇丫口接规划的南环路延伸线,经湾寨、瓦窑,止于黄桶铁路枢纽站,全长20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2.0亿元。
平寨—那秀物流通道:起点平寨镇塔山(阳光学校),经六枝煤矸石电厂北面,跨东风水库,下穿沪昆铁路,止于那玉(六枝西互通口),全长7公里,二级公路,总投资7000万元。
4、重载运输公路和农村公路建设
积极落实国家关于加大民生领域和社会事业支持力度的要求,加快发展地方经济所急需的运煤公路和农村公路的建设,促进城乡交通一体化发展。在实现乡乡通油路的基础上,实现主要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及50%的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提高农村公路的抗灾能力和安全水平,提高农村公路的网络化水平和整体服务能力。
⑴重载运输公路
化乐经黑塘至黔中水利枢纽公路、把仕寨经阿志至化董、新华经老卜底至郎节坝公路、捞河至堕却、岩脚经龙场至白泥、苦竹林至付家寨、打铁关至双夕、上嘎石至高桥、大用至那玉(城区北环线)等运煤公路222公里。总投资3.454亿元。
⑵县乡油路改造工程
洒志至光照、落别至纳骂及坝湾至革老坟支线、梭戛至化乐、云盘至杉木、牛场至百兴、毛口至中寨(牂牁湖旅游路)、郎岱至关岭等油路改造133公里。总投资0.819亿元
⑶通畅、通达工程
修建通村油路(水泥路)560公里,以及农村公路连通工程200公里、林区公路55公里。总投资3.03亿元。
⑷实施危桥改造、安保工程、灾害防治
实施县乡公路安保工程401公里,公路灾害地段治理39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及渡改桥建设3座915延米。总投资0.5279亿元。
㈡客货运枢纽建设规划
努力推进综合交通体系发展,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以六镇、纳晴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为载体,构建“无缝”交通网络,实现交通一体化,促进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形成六盘水市次级交通枢纽。在基本完成客运站建设的同时,启动物流园区的建设,积极引导社会资金投入物流建设。
1、六枝中心客运站
选址平寨镇平寨村,位于贵烟公路以南,规划城市道路六定路以西。占地面积40亩,总投资5000万元。
2、物流中心
那玉物流中心:初步选址在六枝西城区鸡场坝片区,位于六镇高速公路和沪昆铁路以北,六纳公路以南。主要满足六枝煤炭和企业单位物流、仓储的需求,总投资2000万元。
木岗物流中心:初步选址在木岗镇木岗场村的黄桶车站附近,位于沪昆铁路以西,普镇公路以西。主要满足六枝建材物流、仓储的需求,总投资3000万元。
3、乡镇汽车站
促进城乡交通一条化,建设大用镇、新窑乡2个四级汽车站。同时,规划扩建岩脚、郎岱2个三级汽车站。
㈢城市公交建设规划
六枝中心城区人口密集,群众收入水平总体不高,优先发展公共交通符合城区发展和交通发展的实际。建设城东(下嘎石)公交停车场、城西(上嘎石)公交停车场,以及大用、那固坝、凉水井的公交首末站和营运线路停靠站。
㈣水运建设规划
航运基础设施建设主要围绕北盘江、三岔河重点水域完善航运基础设施,加快牂牁湖旅游经济的开发。
建设六枝特区水上救助监管指挥及培训中心、毛口码头二期工程、中寨码头二期工程,建成北盘江、三岔河流域23个农村渡口。
㈤治理超限运输建设规划
以巩固和扩大公路治理超限超载运输成果,解决治超无固定场所的问题。建设花园洞、岩脚、中寨、老卜底、堕却和城区进出口的省Ⅱ级超限检测站,以及郎岱、大用的省Ⅲ级超限检测站。
六、措施及建议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充分依靠特区党委、政府,建立完善议事协调机制,及时研究解决综合交通规划、建设、管理中的重大问题。
二是拓宽多元化筹资渠道。全面开放综合交通市场积极鼓励、吸引各类资本进入法律、法规未禁止的领域,促进综合交通投资主体、投资渠道与投资方式的多元化,引入民间资本,实现收益捆绑分成;争取国内外商业银行配合力度,多方争取贷款、国债资金以及财政贴息等,积极拓宽多元化融资渠道,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市、特区政府要增加对综合交通规划项目的财政投入,并列入市、特区财政年度支出预算中;市政府要出台政策引导乡镇参与农村公路养护,解决通村公路养护筹资渠道不明的问题。
三是建立完善项目库。按统一规划,分块实施的指导思想,牢固树立“前期工作就是投资、前期就是发展”的理念。加强各方联动协作,建立并严格落实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责任制和定期调度制,真正形成“规划一批、在建一批、论证一批、储备一批”的良性循环的前期工作机制。建立落实综合交通重大项目协调服务机制,认真抓好跟踪督办和协调服务。市、特区政府要全力支持前期工作,优先解决前期工作经费,确保前期工作进展顺利。
四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坚持交通先导战略,在投资、土地等方面俦保证重大交通基础设施的建设和使用要求,增加公共财政对交通基础设施投资的比重。制定完善交通产业政策,探索通过政府回购等方面的支持,协调和解决城市圈综合交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根据审定的综合交通发展规划,市、特区政府要出台相关配套政策,对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土地征用、资金配套、项目争取予以支持,加大对交通建设投资的财政投入规模,并列入年度预算;土管部门调整用地规划,解决高速公路、农村路网、场站等交通建设用地规划;城市规划部门调整城市规划,解决道路、桥梁、客运站、物流中心建设规划。
七、远景展望
到2030年,建立科学配置、布局合理的公路铁路水路和城市公交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满足六枝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
1、公路网:形成 “十字”高速公路网,重要运煤线、旅游线达到二级公路标准,主要县乡道路达到三级公路标准,覆盖全区工矿区、旅游景点、公路铁路站点、水运码头和行政村通油路(水泥路),整体提高公路的抗灾能力、服务能力和安全水平。
2、站点网:建立以六枝为中心,岩脚、郎岱、新场、木岗为重要节点的公路运输枢纽,建成六枝物流园区和木岗物流园区。建成城市公交指挥中心,城市公交更加完善。
3、水路网:建立较为完善的水上运输网。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