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完成3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窑镇桥梁村易扶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岩脚镇新城居委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郎岱镇迎祥居委会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建设。提升改造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5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个城市主题书房并投入使用。申报2022年示范旅游厕所项目2个(六枝特区郎岱山地旅游扶贫度假区2号旅游厕所、六枝特区郎岱山地旅游扶贫度假区3号旅游厕所)。
二、群众文化服务精彩纷呈。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六枝花开”春节系列活动等特色品牌文旅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进警营、进校园、进社区等“三送三促”、“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服务等活动。创作戏剧小品《礼好六枝》、快板剧《喜迎二十大 六枝展新貌》等精品文艺节目30余个,其中群口快板《祖孙三代夸家乡》获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曲艺类三等奖。
三、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开展“箐苗的记忆”工作,收集整理了箐苗民族文化录音资料5小时、视频资料5小时、照片资料1万多张、文字资料10万余字。实施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三防”工程(田家大院安防工程、田家大院消防工程、唐家马店消防工程)。启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的安防工程。实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洞桥、郎岱观音阁的保养维护。
四、非遗保护工作传承有序。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8项,包括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等。已完成《跳花节》《耗子粑节》等14项非遗项目文本撰写。组织箐苗彩色服饰到湖南卫视参加节目录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示展览活动30余场。完成苗族服饰、布阿捞百草酒等9家县级非遗工坊申报。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2022年我区文化繁荣发展
一、文化惠民工程稳步推进。完成3个省级易地扶贫搬迁综合文化服务中心示范点(新窑镇桥梁村易扶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岩脚镇新城居委会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郎岱镇迎祥居委会安置点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省级示范点)建设。提升改造18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和253个村(居)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建成1个城市主题书房并投入使用。申报2022年示范旅游厕所项目2个(六枝特区郎岱山地旅游扶贫度假区2号旅游厕所、六枝特区郎岱山地旅游扶贫度假区3号旅游厕所)。
二、群众文化服务精彩纷呈。开展红色文艺轻骑兵“我们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文艺巡演、“六枝花开”春节系列活动等特色品牌文旅活动。开展送文化下乡、进警营、进校园、进社区等“三送三促”、“文化进万家”全民阅读服务等活动。创作戏剧小品《礼好六枝》、快板剧《喜迎二十大 六枝展新貌》等精品文艺节目30余个,其中群口快板《祖孙三代夸家乡》获第八届贵州省文艺奖曲艺类三等奖。
三、文物保护工作加快推进。开展“箐苗的记忆”工作,收集整理了箐苗民族文化录音资料5小时、视频资料5小时、照片资料1万多张、文字资料10万余字。实施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三防”工程(田家大院安防工程、田家大院消防工程、唐家马店消防工程)。启动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茶马古道——打铁关至罐子窑古道(六枝段)的安防工程。实施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九洞桥、郎岱观音阁的保养维护。
四、非遗保护工作传承有序。收集非物质文化遗产线索18项,包括传统技艺、民俗、传统医药等。已完成《跳花节》《耗子粑节》等14项非遗项目文本撰写。组织箐苗彩色服饰到湖南卫视参加节目录制、积极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日”展示展览活动30余场。完成苗族服饰、布阿捞百草酒等9家县级非遗工坊申报。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