截至2022年底,全区境内共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9处,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10处)、市级9个、县级51个,其余188处为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馆藏文物229件/套,其中:郎岱镇人民政府54件/套、梭戛生态博物馆110件/套、特区档案局(档案馆)50件/套、特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5件/套。
在文物保护上取得新成效。一是资金保障到位,2022年,在特区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得益于特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同意从市局下拨的公共文化服务奖补资金中列支3.398万元,用于解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九洞桥维修及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所需经费。二是隐患排查到位,2022年以来,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六枝特区2021年今冬明春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六枝特区文博单位消防安全达标验收工作方案》《六枝特区重点文物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压紧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同时牵头组织对辖区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共开展文物安全检查20余次,检查文物保护单位近100余处(次),并对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牌进行更换,统一模板。三是修缮维护到位,近年来,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修缮、维护、保养工作,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唐家马店、田家大院、永昌盐号进行修缮及安健墓周边环境开展整治工作;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郎岱万寿宫(星光读书会旧址)进行主体修缮工作;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寺、九洞桥、郎岱观音阁进行修缮维护工作。
在文保争资争项上取得新突破。为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力度、继续加强对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2021、2022年得到省、市部门的关心支持共获文物保护资金1050万元。其中,争取茶马古道--打铁关之罐子窑古道(六枝段)安防工程专项经费360万元,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唐家马店修缮工程专项经费220万元,田家大院、唐家马店消防安防工程专项经费280万元,郎岱万寿宫(星光读书会旧址)修缮工程专项经费160万元,黔中村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及长征历史步道工程专项经费30万元。
在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上取得新作为。2022年我局开展了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工作,为深入挖掘六枝文化、让文物活化奠定坚实基础。与省、市、特专家组一起编辑《贵州石刻文献集成》《贵州省红色遗址遗迹集成》《风物凉都》等文稿,出版了《六枝文史》第四期,撰稿4篇12700余字,得到省、市领导好评。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文物工作取得新进展
截至2022年底,全区境内共公布不可移动文物259处,其中:国家级1个、省级6个(10处)、市级9个、县级51个,其余188处为我区第三次全国文物普查成果。可移动文物普查共登记馆藏文物229件/套,其中:郎岱镇人民政府54件/套、梭戛生态博物馆110件/套、特区档案局(档案馆)50件/套、特区文化遗产保护中心15件/套。
在文物保护上取得新成效。一是资金保障到位,2022年,在特区财政紧缺的情况下,得益于特区党委、政府的关心和支持,同意从市局下拨的公共文化服务奖补资金中列支3.398万元,用于解决县级文物保护单位第九洞桥维修及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保护标志碑所需经费。二是隐患排查到位,2022年以来,我局先后印发了《关于做好六枝特区2021年今冬明春文物安全工作的通知》《六枝特区文博单位消防安全达标验收工作方案》《六枝特区重点文物包保责任制工作方案》等文件,进一步压紧压实文物保护责任。同时牵头组织对辖区内各级不可移动文物进行安全隐患排查,共开展文物安全检查20余次,检查文物保护单位近100余处(次),并对不可移动文物、博物馆安全直接责任人公示公告牌进行更换,统一模板。三是修缮维护到位,近年来,积极开展文物保护单位修缮、维护、保养工作,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唐家马店、田家大院、永昌盐号进行修缮及安健墓周边环境开展整治工作;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郎岱万寿宫(星光读书会旧址)进行主体修缮工作;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永丰寺、九洞桥、郎岱观音阁进行修缮维护工作。
在文保争资争项上取得新突破。为加强各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力度、继续加强对文保单位的环境整治,2021、2022年得到省、市部门的关心支持共获文物保护资金1050万元。其中,争取茶马古道--打铁关之罐子窑古道(六枝段)安防工程专项经费360万元,六枝羊场近现代商贸建筑群——唐家马店修缮工程专项经费220万元,田家大院、唐家马店消防安防工程专项经费280万元,郎岱万寿宫(星光读书会旧址)修缮工程专项经费160万元,黔中村红色旅游配套设施及长征历史步道工程专项经费30万元。
在文化遗产价值研究上取得新作为。2022年我局开展了文化遗产收集整理工作,为深入挖掘六枝文化、让文物活化奠定坚实基础。与省、市、特专家组一起编辑《贵州石刻文献集成》《贵州省红色遗址遗迹集成》《风物凉都》等文稿,出版了《六枝文史》第四期,撰稿4篇12700余字,得到省、市领导好评。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