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中心校、区直各校(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近期关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维护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全面加强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要求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消极因素冲击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心理抗挫能力弱,轻视生命的现象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各中小学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高度重视,六枝特区教育局文件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防治并举,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和预防性侵害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9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扎实做好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学校对新入职的教职员工、临聘人员必须进行入职审查。各学校要结合新入职教职员工审查工作,对现有教职员工、临聘人员进行审查,凡发现不适合从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立即报告、立即清理。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6〕6 号)要求,认真开展防治欺凌和暴力工作。要加强源头预防,完善学生安全员设置,并按《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规定明确其工作职责。要加强信息收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完善学生欺凌霸凌行为早起发现、预防和处置机制。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或警示教育,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有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三、突出重点,严格维护学生生命安全管理措施
(一)实行校园封闭化管理。寄宿制学校实行全天候封闭管理,半寄宿制学校对寄宿学生全天候封闭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中午实行封闭化管理。
(二)严把校园进出入关。学校大门是反恐防暴、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是人员物资进出校园咽喉要道。各学校要严把校园出入关,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盘查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对有业务往来的需要频繁进出校园的,要严格做到人员、车辆、进出时间、进出路线“四固定”,严禁任何车辆特别是快递车辆靠近学校大门停放。
(三)加强校门物防技防建设。要按规定全面建成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并实现报警、重点部位视频与教育、公安部门联网要在学校大门口建设防撞墩或升降柱等防撞设施,防止恐怖势力、黑恶势力对校园的冲击。要在警务室安装紧急广播接入端,确保紧急情况下广播应对。
(四)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各中小学要主动联系公安、卫生健康、乡镇(街道)等单位,了解校园周边高危人员情况,充分研判高危人员危害师生风险,结合有关单位的管控措施,有针对性进行预防。
(五)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对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减少学生伤亡事故意义重大。各中小学要按照《全市中小学生生命自救工程建设办法》规定,组织学生参与生命自救工程建设。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自救工程建设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主要内容,教育局将学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安全自救工程建设作为 2021 年执行力落实力督促重点。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研究疫情防控对学生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上好开学心理辅导课,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消除心理障碍,释放负面情绪,增强心理正能量。
(一)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排查。结合心理
咨询记录及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日常观察,做好学生隐性心理问题的预判、引导和教育,确定心理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缓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的应激反应、学生因家庭原因导致产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
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各年级每月安排 1 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各学段各年级每学期至少有 1 节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
(三)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一”活动,即:面
向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做到全覆盖;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媒介,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科学应对焦虑、压抑等心理状况;家校联动,举办一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五、丰富内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
各校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刊物等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完善德育教育资源,把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大力开展美育、体育、科技创新、传统文化、手工劳动、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学生实践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和适宜的户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增加积极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同学之间互助交流、互相帮助、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形成温暖、温馨的学习氛围。
六、协同共育,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 群或钉钉群)等,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提高沟通频率、丰富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 等方式,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在校期间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防控举措和教育教学安排,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心理预期。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困难问题,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七、用心关爱,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
全面摸排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患心理疾病学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一次面向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不良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化辅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建立工作档案,实行长期一对一跟踪帮扶。关注毕业年级学生,重点做好学生中考、高考前、期末考试等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及较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不稳定期,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做好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挫折、早恋等问题,保证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六枝特区教育局
2021 年 1 月 8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关于全面加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的通知
各中心校、区直各校(园):
为深入贯彻落实各级领导近期关于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指示批示精神,进一步维护中小学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现就全面加强我区中小学生身心健康和生命安全工作要求如下:
一、提高认识,增强学生安全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青少年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关爱学生生命安全,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是贯彻以人为本、落实立德树人的基本任务,是深化课程改革、推进素质教育的根本目的,是加强和改进中小学德育工作、强化校园安全管理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家庭幸福、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要求。近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现代科技和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一些消极因素冲击了中小学生的道德观念和行为习惯,中小学生自我保护能力不强,心理抗挫能力弱,轻视生命的现象和意外伤害事故时有发生。各中小学对此要有清醒认识并高度重视,六枝特区教育局文件切实维护学生心理健康和生命安全,确保教育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开展。
二、防治并举,做好学生欺凌防治和预防性侵害工作
各级各类学校要认真落实“一号检察建议”、《进一步加强中小学(幼儿园)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的通知》(教督厅函〔2018〕9 号)等文件精神,切实加强领导,落实主体责任,落实强制报告制度,扎实做好预防性侵害学生工作。学校对新入职的教职员工、临聘人员必须进行入职审查。各学校要结合新入职教职员工审查工作,对现有教职员工、临聘人员进行审查,凡发现不适合从接触未成年人工作的,立即报告、立即清理。各中小学认真贯彻落实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防治中小学生欺凌和暴力的指导意见》(教基一〔2016〕6 号)要求,认真开展防治欺凌和暴力工作。要加强源头预防,完善学生安全员设置,并按《中小学校岗位安全工作指南》的规定明确其工作职责。要加强信息收集,认真开展矛盾纠纷排查化解工作,健全完善学生欺凌霸凌行为早起发现、预防和处置机制。对实施欺凌和暴力的学生,要进行严肃批评教育或警示教育,对情节严重者,依法转入专门学校就读。有违法行为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处置。
三、突出重点,严格维护学生生命安全管理措施
(一)实行校园封闭化管理。寄宿制学校实行全天候封闭管理,半寄宿制学校对寄宿学生全天候封闭化管理。营养改善计划学校学生中午实行封闭化管理。
(二)严把校园进出入关。学校大门是反恐防暴、治安防范的第一道防线,是人员物资进出校园咽喉要道。各学校要严把校园出入关,加强对外来人员、车辆盘查登记,严禁无关人员、车辆进入校园。对有业务往来的需要频繁进出校园的,要严格做到人员、车辆、进出时间、进出路线“四固定”,严禁任何车辆特别是快递车辆靠近学校大门停放。
(三)加强校门物防技防建设。要按规定全面建成一键式紧急报警系统,并实现报警、重点部位视频与教育、公安部门联网要在学校大门口建设防撞墩或升降柱等防撞设施,防止恐怖势力、黑恶势力对校园的冲击。要在警务室安装紧急广播接入端,确保紧急情况下广播应对。
(四)加强校园周边综合治理。各中小学要主动联系公安、卫生健康、乡镇(街道)等单位,了解校园周边高危人员情况,充分研判高危人员危害师生风险,结合有关单位的管控措施,有针对性进行预防。
(五)加强生命安全教育。生命安全教育对增强学生自我保护意识、提高学生安全防范能力、引导学生理解生命的意义、感悟生命的价值、唤醒学生对生命的敬畏、减少学生伤亡事故意义重大。各中小学要按照《全市中小学生生命自救工程建设办法》规定,组织学生参与生命自救工程建设。将学生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自救工程建设纳入学校安全工作目标考核主要内容,教育局将学生命安全教育和生命安全自救工程建设作为 2021 年执行力落实力督促重点。
四、多措并举,切实加强中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要高度关注学生身心健康,积极研究疫情防控对学生心理方面产生的影响,及时开展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摸底和心理危机干预加强学生心理辅导。上好开学心理辅导课,采取多种形式做好学生教育引导和心理疏导工作,帮助学生调适心理,消除心理障碍,释放负面情绪,增强心理正能量。
(一)积极开展中小学生心理危机识别排查。结合心理
咨询记录及班主任、心理健康教师的日常观察,做好学生隐性心理问题的预判、引导和教育,确定心理高危学生,及时开展心理疏导、心理干预等服务,缓解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可能导致的应激反应、学生因家庭原因导致产生的焦虑等负面情绪,确保学生心理健康。
(二)加强中小学心理教育课程建设,确保心理健康教
育作为必修课列入课程计划,小学四至六年级和初中阶段各年级每月安排 1 节心理健康活动课,各学段各年级每学期至少有 1 节以心理健康为主题的班团队会。
(三)认真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三个一”活动,即:面
向全体学生开展一次心理健康知识讲座,做到全覆盖;充分利用校园各宣传媒介,开展一次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宣传普及活动,科学应对焦虑、压抑等心理状况;家校联动,举办一次学生家长心理健康知识培训,帮助家长提高开展家庭教育的能力,提醒家长关注孩子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家庭氛围和亲子关系。
五、丰富内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校园文化活动
各校大力开展理想信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生态文明和心理健康教育,通过多样性的校园文化活动、校园广播站、学校微信公众号、校园刊物等线上线下多种载体平台,创新文化活动形式,完善德育教育资源,把教育活动融入日常、抓在经常、落在平常,营造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校园氛围。坚持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的理念,大力开展美育、体育、科技创新、传统文化、手工劳动、社会实践等领域的学生实践活动,动员学生积极参与各类校园活动和适宜的户外活动,让学生通过活动释放心理压力,增加积极体验,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加强同学之间互助交流、互相帮助、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班级文化和校园氛围,帮助学生更好地融入集体,形成温暖、温馨的学习氛围。
六、协同共育,推进“家庭、学校、社会”三结合
统筹协调各方资源支持服务家庭教育,通过学校微信公众号、班级微信群(QQ 群或钉钉群)等,做好家校沟通,细化沟通内容、提高沟通频率、丰富沟通形式,完善沟通流程。按照疫情防控要求,组织教师通过电话、微信、QQ 等方式,对所有学生开展一次家访活动,与家长沟通交流学生居家学习生活和在校期间表现情况,及时向家长通报学校防控举措和教育教学安排,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引导家长心理预期。要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帮助家长解决家庭教育中面对的困难问题,缓解家长焦虑情绪,协助家长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深入推进家校协同育人。
七、用心关爱,做好特殊群体学生帮扶工作
全面摸排并重点关注留守儿童、家庭困难学生、患心理疾病学生、单亲家庭和重组家庭子女、随迁子女、学习困难学生等特殊群体学生,开展一次面向特殊群体学生的心理健康关爱活动,及时发现学生情绪不良的苗头,有针对性地做好个别化辅导和关爱帮扶工作,建立工作档案,实行长期一对一跟踪帮扶。关注毕业年级学生,重点做好学生中考、高考前、期末考试等考前心理疏导工作,引导学生调节身心状态,树立信心,指导学生制定合理的复习规划,缓解学生考试压力。关注受疫情影响较大及较易出现情绪波动的学生,提供预防性心理辅导、学业和生活支持,帮助其顺利度过心理不稳定期,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做好青春期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指导学生正确处理竞争、挫折、早恋等问题,保证青少年健康快乐成长。
六枝特区教育局
2021 年 1 月 8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