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意防治姜瘟病
一、症状
姜瘟病又称腐烂病、软腐病,主要危害姜块及根部,染病姜块初呈水渍状、黄褐色、内部逐渐软化腐烂,积压有污白色汁液,味臭。茎部染病,呈暗紫色,内部组织变褐腐烂,叶片凋萎,叶色淡黄,边缘卷曲,最后死亡。 姜瘟病为细菌性病害,该病原菌在姜块内或土壤中越冬,带菌种姜是主要的初侵染源,栽种后成为中心病株,靠地面流水、地下害虫传播,病菌需借助伤口侵入。我区生姜一般6月初开始发病,6月中旬田间调查时可见零星发病中心,高温、多雨天气病害发生严重,8-9月高温季节为该病的流行盛期,此时田间可见成片的黄褐色病株,严重田块可全部死亡。 我区目前姜瘟一般病株率3.2—7.6%,局部地区最高达14%。连年种植地块发病较重。6月、7月我区降雨集中,温湿度极易导致姜瘟病发生流行,发病较重区域需立即防治,其它区域及时防治,防治适期为6月底至7月上、中旬。 (1)严格选用无病种姜,实行3年以上轮作,水旱轮作最佳。 发现病株,需及时挖除后带出田外集中深埋;为防止病菌在田中扩散,要将病苗周围半米的株苗全都挖掉,并在土地中撒上石灰,再用干净的无菌土将其穴掩埋。 姜瘟病发病期防治效果较差,一般以预防为主。发病初期可用50%氯溴异氰尿酸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50%春雷·王铜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或3%中生菌素可溶液剂800倍液、或77%氢氧化铜水分散粒剂2000倍液、或20%噻菌铜悬浮剂1000倍液、或14%络氨铜水剂300倍液进行灌根,视病情隔7-10天灌一次药,连续防治2-3次。注意药剂需要轮换使用,警惕抗药性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