办理答复:
陈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困境妇女儿童群体救助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六枝特区妇女儿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关注困境妇女儿童边缘人群,完善分类救助体系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一是完善救助体系,科学划分救助对象。2021年制定出台《六枝特区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方案》,全面建立包括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体系,编密织牢救助体系网,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与参与权。当前民政兜底保障的困境儿童主要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儿童、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儿童、以及流浪未成年人。目前,全区登记在册孤儿112人(散居孤儿97人,集中供养孤儿1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61人,其他困境未成年人10950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未成年人750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895人,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16人,享受重度残疾人补贴未成年人512人,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8人),均已纳入政府救助体系进行常态化、灵活式救助。二是落实“四必查四必访”查访制度,解决困境儿童监护难题。全区各乡镇(街道)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均明确专人担任督导员;同时,各村(社区)共设儿童主任253名。儿童主任及包保责任人充分发挥作用,深入辖区落实“四必查四必访”入户查访制度,重点了解掌握未成年人心理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安全状况、监护情况、享受保障等方面情况。村级每月全覆盖入户查访1次以上,乡级每半年全覆盖入户查访1次以上,区级每年抽取5%开展入户查访,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介入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指导消除;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对存在家庭困难的,帮助申请待遇保障;对存在监护问题的,及时给予家庭指导和纠正;对存在不法侵害的,第一时间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坚决避免儿童非正常事件发生。 困境妇女方面:2024年以来,深入龙河镇、中寨乡、关寨镇、岩脚镇等地走访慰问罹患乳腺癌妇女21名,并发放“乳腺健康关爱”公益项目粉红关爱包,给予1名患乳腺癌妇女“乳腺健康关爱”救助金5000元。持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推动“线上+线下”方式结合,利用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加强“两癌”救助政策宣传面,截至目前,通过入户摸排、精准核实,共救助患病困境妇女186名,发放救助资金186万元。 二、关于设立困境妇女儿童救助专项基金,健全动态救助机制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为保障困境妇女儿童救助工作,将儿童救助经费纳入特区财政预算;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和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方案的通知》(黔民发〔2024〕4号)精神,自2024年4月起,集中供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标准从1800元/月˙人提高至1900元/月˙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1300元/月˙人提高至1400元/月˙人;对城市低保对象中在校学生,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2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全市统一标准为162元/月˙人);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在校学生,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2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全市统一标准为162元/月˙人)。2024年以来,全区已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94.42万元、春节期间慰问金112人次5.6万元;按时足额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290.6万元,发放事实无人抚养春节慰问金343人次17.15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未成年人17482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4.3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未成年人44789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89.28万元;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99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12.94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未成年人3033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19.59万元。2023年以来,全区持续投入教育领域困难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资金51650.31万元,用于未成年人学前、义务教育及高中等各阶段教育。 困境妇女方面:持续加大困境妇女救助补贴力度,截至2024年6月,登记在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妇女480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妇女14467人,享受特困供养待遇妇女157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妇女1935人。2024年以来,为经济困难妇女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89.6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873.15万元,特困供养待遇185.9088万元,对残疾妇女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5.63万元。 三、关于对困境妇女开展就业帮扶方面 一是加强妇女技能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发展。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妇女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依托职技院校、定点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等培训,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680人,其中女性1027人,占比达61.13%。 二是落实妇女就业政策,推动妇女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余场,通过春风行动、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600余个,其中妇女就业岗位1400余个,拟招聘人数2.8万人,其中妇女人数1.5万人借助直播带岗、入企观摩、线下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本地企业招工524人,其中妇女210人。落实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办理妇女创业担保贷款280户8822万元,带动就业978人;落实创业场所租赁补贴8人8.4万元,其中女性5人6.6万元;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0人,其中女性384人,占比达64%;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其中女性1172人,占比达58.6%。 四、关于搭建心理咨询师队伍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一是整合资源,强化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特区人民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枝康宁医院分别联合特区第一中学、特区郎岱镇第一中学、特区第十一小学,成立以心理教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为骨干的工作团队,为全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截至目前,该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讲座18场,授课内容包括亲子沟通的艺术、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对需要就诊的学生开启绿色就医通道及时进行治疗及干预,有效防止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发生。 二是搭建平台,保障身心健康共同发展。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信箱等心理驿站,倾听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耐心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目前,全区学校建有规范化阳光儿童之家160所,为留守儿童网上授课1468节次、开展心理咨询198人次。同时,搭建六枝特区12355青少年服务站,聘请3名心理咨询师、3名律师、2名专职志愿者专门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法律等咨询服务,为青少年提供相关心理咨询及服务。 三是群策群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关爱网络。坚持开展“手拉手传递真情、心连心共筑成长”主题志愿者活动,建立一对一代理亲情关系,弥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亲情上的缺失。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爱西行”公益组织、六枝特区爱心家园公益联盟、凉都公益组织、浙江狮子会、六枝特区混泥土协会等对特区二中、特区十一中、特区二小等学校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10余次,配置110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五、关于检察机关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境妇女儿童主动作为方面 一是坚持救助与案件办理同步,提升救助质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专项司法救助工作方案,对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主动告知申请救助方式,并将救助线索移送控申部门,实现“应救即救”。在办理故意伤害、强奸、猥亵、交通肇事等案件时,重点关注女性被害人、儿童心理创伤情况,根据困难妇女儿童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按需采取进行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就业帮扶等帮扶措施,有效提升司法救助效能。2024年以来,通过司法渠道救助帮扶妇女10名,儿童2名。 二是坚持质量与办案效率并重,提升救助时效。推动保护关口前移,加强与相关单位、业务部门间信息互通,形成“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线索发现、移送、办理”闭环快速通道。坚持“优先办理、优先支付、先行救助”救助理念,对于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女性被害人及儿童,采取“一案一报”方式开辟快捷办理“绿色通道”,对侵权行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急需救治,且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困难当事人,实行随到随拨付,充分发挥救急救困作用,确保及时救助原则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共救助困难妇女儿童12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05万元。 六、关于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方面 特区公安、教育、司法、妇联等各部门在关爱保护困境儿童方面加强联动,结合职能职责,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关爱服务质量。同时,以“关注困难妇女,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为载体,积极争取民政、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等部门支持,联合残联、工会、乡镇等单位,引导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困难妇女儿童救助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帮扶困难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困境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芳委员: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六枝特区有关工作,如对答复不满意或有更好的建议,请与我单位联系。 |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政协六枝特区十届三次会议第127号提案的答复
陈芳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对困境妇女儿童群体救助力度的建议》收悉。感谢您对六枝特区妇女儿童工作的关心和支持。现就提案提出的有关问题答复如下:
一、关于关注困境妇女儿童边缘人群,完善分类救助体系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一是完善救助体系,科学划分救助对象。2021年制定出台《六枝特区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方案》,全面建立包括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四类特殊未成年人关爱救助保护体系,编密织牢救助体系网,全面保障未成年人的生存权、发展权、受保护权与参与权。当前民政兜底保障的困境儿童主要为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享受城市或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儿童、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儿童、以及流浪未成年人。目前,全区登记在册孤儿112人(散居孤儿97人,集中供养孤儿15人),事实无人抚养儿童361人,其他困境未成年人10950人(其中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未成年人7509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2895人,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16人,享受重度残疾人补贴未成年人512人,救助流浪乞讨未成年人18人),均已纳入政府救助体系进行常态化、灵活式救助。二是落实“四必查四必访”查访制度,解决困境儿童监护难题。全区各乡镇(街道)均建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站,均明确专人担任督导员;同时,各村(社区)共设儿童主任253名。儿童主任及包保责任人充分发挥作用,深入辖区落实“四必查四必访”入户查访制度,重点了解掌握未成年人心理状况、身心健康状况、安全状况、监护情况、享受保障等方面情况。村级每月全覆盖入户查访1次以上,乡级每半年全覆盖入户查访1次以上,区级每年抽取5%开展入户查访,对存在问题的,及时介入处理;对存在安全隐患的,及时指导消除;对存在心理问题的儿童,及时给予心理疏导;对存在家庭困难的,帮助申请待遇保障;对存在监护问题的,及时给予家庭指导和纠正;对存在不法侵害的,第一时间落实强制报告制度,坚决避免儿童非正常事件发生。
困境妇女方面:2024年以来,深入龙河镇、中寨乡、关寨镇、岩脚镇等地走访慰问罹患乳腺癌妇女21名,并发放“乳腺健康关爱”公益项目粉红关爱包,给予1名患乳腺癌妇女“乳腺健康关爱”救助金5000元。持续实施中央专项彩票公益金支持低收入妇女“两癌”救助项目,推动“线上+线下”方式结合,利用公众号、微信群、QQ群等加强“两癌”救助政策宣传面,截至目前,通过入户摸排、精准核实,共救助患病困境妇女186名,发放救助资金186万元。
二、关于设立困境妇女儿童救助专项基金,健全动态救助机制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为保障困境妇女儿童救助工作,将儿童救助经费纳入特区财政预算;根据《省民政厅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贵州省2024年城乡低保标准和孤儿基本生活最低养育标准方案的通知》(黔民发〔2024〕4号)精神,自2024年4月起,集中供养的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待遇标准从1800元/月˙人提高至1900元/月˙人;散居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养育标准从1300元/月˙人提高至1400元/月˙人;对城市低保对象中在校学生,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2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全市统一标准为162元/月˙人);对农村低保对象中的在校学生,按当地城市低保标准的20%增发特殊困难补助金(全市统一标准为162元/月˙人)。2024年以来,全区已发放孤儿基本生活费94.42万元、春节期间慰问金112人次5.6万元;按时足额兑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生活费290.6万元,发放事实无人抚养春节慰问金343人次17.15万元;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未成年人17482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724.32万元;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未成年人44789人次,发放最低生活保障金1489.28万元;享受特困供养未成年人99人次,发放特困供养金12.94万元;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的残疾未成年人3033人次,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资金119.59万元。2023年以来,全区持续投入教育领域困难学生资助、营养改善等资金51650.31万元,用于未成年人学前、义务教育及高中等各阶段教育。
困境妇女方面:持续加大困境妇女救助补贴力度,截至2024年6月,登记在册享受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妇女4801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待遇妇女14467人,享受特困供养待遇妇女157人,享受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妇女1935人。2024年以来,为经济困难妇女发放城市最低生活保障金1189.69万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金2873.15万元,特困供养待遇185.9088万元,对残疾妇女发放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95.63万元。
三、关于对困境妇女开展就业帮扶方面
一是加强妇女技能培训,促进妇女就业发展。坚持把职业技能培训作为提升妇女综合素质的重要抓手,依托职技院校、定点培训机构等教育培训资源优势,加强对女性专业技术和技能人才的专业知识、科研能力、创新创业等培训,提升妇女就业创业能力。2024年以来,全区累计参加职业技能培训1680人,其中女性1027人,占比达61.13%。
二是落实妇女就业政策,推动妇女充分就业。2024年以来,开展线上线下招聘活动40余场,通过春风行动、送岗下乡、民营企业服务月等活动提供就业岗位2600余个,其中妇女就业岗位1400余个,拟招聘人数2.8万人,其中妇女人数1.5万人借助直播带岗、入企观摩、线下招聘会等方式帮助本地企业招工524人,其中妇女210人。落实妇女创业担保贷款政策,办理妇女创业担保贷款280户8822万元,带动就业978人;落实创业场所租赁补贴8人8.4万元,其中女性5人6.6万元;开发城镇公益性岗位解决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00人,其中女性384人,占比达64%;开发乡村公益性岗位2000个,其中女性1172人,占比达58.6%。
四、关于搭建心理咨询师队伍方面
困境儿童方面:一是整合资源,强化心理咨询师队伍建设。特区人民医院、六盘水市第二人民医院、六枝康宁医院分别联合特区第一中学、特区郎岱镇第一中学、特区第十一小学,成立以心理教师、心理治疗师、心理咨询师、精神科医师为骨干的工作团队,为全区青少年儿童提供心理咨询服务。截至目前,该团队开展心理健康服务讲座18场,授课内容包括亲子沟通的艺术、如何让孩子爱上学习、如何帮助孩子处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如何培养孩子良好的行为习惯等,对需要就诊的学生开启绿色就医通道及时进行治疗及干预,有效防止青少年儿童心理疾病发生。
二是搭建平台,保障身心健康共同发展。针对留守儿童特殊群体,在学校设立心理咨询室、留守儿童信箱等心理驿站,倾听留守儿童在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耐心开展心理健康辅导。目前,全区学校建有规范化阳光儿童之家160所,为留守儿童网上授课1468节次、开展心理咨询198人次。同时,搭建六枝特区12355青少年服务站,聘请3名心理咨询师、3名律师、2名专职志愿者专门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法律等咨询服务,为青少年提供相关心理咨询及服务。
三是群策群力,构建全社会参与的立体式关爱网络。坚持开展“手拉手传递真情、心连心共筑成长”主题志愿者活动,建立一对一代理亲情关系,弥补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在亲情上的缺失。先后组织青年志愿者、“爱西行”公益组织、六枝特区爱心家园公益联盟、凉都公益组织、浙江狮子会、六枝特区混泥土协会等对特区二中、特区十一中、特区二小等学校留守儿童开展关爱活动10余次,配置110名心理健康专职教师。
五、关于检察机关对符合救助条件的困境妇女儿童主动作为方面
一是坚持救助与案件办理同步,提升救助质效。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专项司法救助工作方案,对符合国家司法救助条件的,主动告知申请救助方式,并将救助线索移送控申部门,实现“应救即救”。在办理故意伤害、强奸、猥亵、交通肇事等案件时,重点关注女性被害人、儿童心理创伤情况,根据困难妇女儿童的个体情况量身定制帮扶方案,按需采取进行心理疏导、家庭教育指导、就业帮扶等帮扶措施,有效提升司法救助效能。2024年以来,通过司法渠道救助帮扶妇女10名,儿童2名。
二是坚持质量与办案效率并重,提升救助时效。推动保护关口前移,加强与相关单位、业务部门间信息互通,形成“困难妇女儿童”司法救助“线索发现、移送、办理”闭环快速通道。坚持“优先办理、优先支付、先行救助”救助理念,对于符合司法救助条件的女性被害人及儿童,采取“一案一报”方式开辟快捷办理“绿色通道”,对侵权行为造成严重人身伤害,急需救治,且无力承担医疗救治费用的困难当事人,实行随到随拨付,充分发挥救急救困作用,确保及时救助原则落地见效。2024年以来,共救助困难妇女儿童12人,发放司法救助金15.05万元。
六、关于构建部门联动机制方面
特区公安、教育、司法、妇联等各部门在关爱保护困境儿童方面加强联动,结合职能职责,健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服务保障体系,进一步提高关爱服务质量。同时,以“关注困难妇女,加强专项司法救助”活动为载体,积极争取民政、卫生健康、乡村振兴等部门支持,联合残联、工会、乡镇等单位,引导社会公益慈善组织困难妇女儿童救助活动,充分发挥各方优势,推动形成全社会共同参与救助帮扶困难妇女儿童的良好氛围,不断提升困境儿童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陈芳委员:希望您一如既往地关心和支持六枝特区有关工作,如对答复不满意或有更好的建议,请与我单位联系。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