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03972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
六枝特区发展和改革局
2013-04-22 16:35:00
575337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3-04-22 16:35   作者:   来源: 六枝特区发展和改革局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3月20日在六枝特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六枝特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何啟筠

各位代表:

受特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在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特区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强化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助推贵州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重点、突破瓶颈,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围绕“进位争先”总目标,以“产业调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7.7%,为计划的99.4%;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同比增长50.91%,为调整预算的99.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52.91%,为调整预算的10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68亿元,同比增长126%,为计划的151.12%,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10.96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亿元,增长15.8%,为计划的92.58%;农民人均纯收入4728元,同比增长17.44%,为计划的98.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18元,同比增长25.11%,为计划的101.72%。在全省88个县经济发展综合排名16位,比2011年上升了18位。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16.56亿元,同比增长23.5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83亿元,同比增长58.77%。原煤产量完成707.57万吨,同比增长45.49%,其中地方原煤完成320.76万吨,同比增长67.83%;洗精煤完成62万吨,同比增长2275.57%,其中地方洗精煤完成42.34万吨,同比增长1522.22%;水泥完成154.24万吨,同比增长7.61%;发电量完成21675万度,同比增长75.39%。工业化支撑作用增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33对地方煤矿投资20亿元进行技改扩能,产能达到近1000万吨,投资13亿元新建年产120万吨的新华煤矿,投资14.79亿元新建年产120万吨的黑拉嘎煤矿。循环经济引领产业升级,路喜循环经济园区已获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基地,投资28亿元的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投资11.94亿元的LOW-E玻璃项目、投资7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6.7亿元新建4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2.1亿元,投资1亿元的宏奇制药退城进园项目已完成。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产量为20.14万吨(其中:夏粮为3.64万吨、秋粮为16.5万吨),同比增长31.5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计划完成18.88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已完成蔬菜基地14.3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茶叶基地2.5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6.3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商品基地6万亩,超额完成基地建设任务。打造水黄公路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和石漠化治理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带,在水黄公路沿线实施核桃、花椒、椿菜种植4万余亩,实行林药套种,扶持农户2500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打造中药材种植专业村5个,魔芋种植专业村15个,蔬菜种植专业村13个。推进规模养殖发展,建成生态养殖合作社8个、协会4个、养殖场23家,家禽存栏125万羽,可出栏家禽101万羽,禽蛋产量达1479吨。

(四)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区旅游业继续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14.25亿元,增长154.3%,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增加评定丰鑫假日酒店为二星级酒店。启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筹集资金1100万元对梭戛乡高兴村陇戛寨进行村庄整治。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亿元,同比增长15.8%。“万村千乡”信息化工程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新建设和改造农资农家店20个,信息化建设100个。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59亿元,同比增长20.2%,各项贷款余额56.46亿元,同比增长47.59%。

(五)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遵循规划先行原则,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六枝特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六枝特区轻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木岗等3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实施10个乡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郎岱古镇保护规划、部分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129个村庄整治规划,正在组织编制《六枝特区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六枝特区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等6个规划。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南扩、北改、东拓、西延”方向逐步推进,城市扩容主要以南环路中段、东段建设为载体,以南北拓展为内容,覆盖区域3.0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项目124个,总投资183.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76亿元,投资2亿元完成10余条12.88公里城区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开工建设南环路东段,城镇化率达44.28%。

(六)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作好项目储备。编制《六枝特区落实国发2号文件项目储备表》,储备项目535个,总投资2360.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6个,总投资1194.42亿元,占储备项目总投资的50.59%。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推动南环路西段、懒龙河水库、老王山多梯度运动训练示范基地、特区体育中心等77个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项目资金筹措,争取到的中央预算内项目41个,总投资5.69亿元。千方百计抓项目,集中新开工项目200个,总投资211.1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146.09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协调各部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采取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投资13亿元的新华煤矿完成投资5.8亿元,投资14.79亿元的黑拉嘎煤矿完成投资4.05亿元,投资6.7亿元的六矿瑞安4500吨/日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2.1亿元,投资3.34亿元的旧院水库完成投资1.5亿元。基本完成六枝到镇宁高速公路六枝境内路基;完成3条新开工和3条续建运煤公路;完成投资1250万元的坡耕地治理项目,治理坡耕地6251亩;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解决11100亩耕地灌溉问题。

(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3个,引资总额3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1%,引进工业资金273.8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2.0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8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1.86%;储备招商项目80个,总投资777.3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个的160%。

(八)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着重监控六枝工矿集团公司、贵州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中铁五局六盘水水泥有限公司三家重点用能企业,规范用能行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能耗指标的增长,确保我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筑华水泥公司二厂、东方水泥公司二车间机立窑生产线各一条,淘汰落后产能16万吨,淘汰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煤矸石发电分公司0、1、3号发电机组0.75万千瓦。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推广民用节能灯5万多只。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总投资3691.71万元的中水回用工程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并正式开工建设。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项目已进入可研审查阶段。岩脚、郎岱污水处理厂年内开工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削减二氧化硫13.72吨、削减氮氧化物248.47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099.5吨、削减氨氮97.83吨,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造林及封山育林7.44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43.5平方公里。

(九)民生事业不断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实施各类教育工程62个,总投资6.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8亿元。在全区24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8.02万人,参合率为97.65%,筹集资金13926.35万元。资金使用率75%。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完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3.5万人份,建档率为71%。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24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8%,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920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8997.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7%、100.2%、100.01%、96.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发放城镇低保5156.66万元,保障21.6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8535.81万元,保障48125户87140人。救助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对象1839人,发放救助资金619.66万元;救助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对象265人,发放救助资金155.33万元。做好灾害应对工作。投入冬春救助资金937万元,救助了78691人。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96.8万元救助7.9万人,确保了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下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96.4万元,用于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人口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0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26%。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完成了17个乡镇文化站及15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设施的发放。申报数字农家书屋5个。完成安装乡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个。完成村村通6900户工程任务,被国家财政部、广电总局评为“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全国先进集体”。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四在农家”创建15144户、农村危房改造6889户、茅草房改造706户、廉租房120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00万元。开工建设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3862户。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投入财政资金1382.9万元,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8个。折溪乡、木岗镇实现“减贫摘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工作在陇脚、梭戛二个乡推进,已投入资金685.45和440.2万元,帮扶产业涉及生态养殖、脱毒马铃薯、生姜、蔬菜、优质米等。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序开展。已动工建设项目13个,资金规模449.82万元。申报移民扶持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811.9万元,省财政厅批复同意实施的项目3个,投资127.25万元,现正在组织实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内外经济低迷和融资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未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建设推进还不够快,产业政策调整、基础设施滞后对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较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还不够,财税收支矛盾突出,投资环境还不够好,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区党代会及特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要的一年,继续坚持“增量提质、跨越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落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和“能快则快、好中提速”的总要求,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做大总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全区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力争增长22%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0%、3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2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全面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3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抓好投资工作。

一是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项目谋划。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壮大先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工作重点,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不断积聚项目发展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项目库储备项目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

二是根据国家投资导向,抓好争项目争资金工作。用足用好政策,发挥多个积极性,加大跑的力度,围绕中央将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全面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筛选上报项目,进一步加大争项目、争资金力度。继续申报六枝矿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懒龙河水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重点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力争申报中央投资项目30个争取资金7亿元。

三是按确定目标任务,抓好项目实施。进一步落实投资支撑点,对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细化分解,把投资额度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对于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一步核实项目投资估算,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投资真实、足额地统计入库。对于新开工项目,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并督促业主单位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及时统计入库,做到投资统计同步。加强对项目实施部位和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的督查、调度和分析,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

(二)围绕转型发展,进一步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优化工业结构。积极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区”以煤炭为主延伸打造煤化工、煤焦化、煤电化基地,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煤炭产量,今年内建成新华煤矿、推进黑那嘎煤矿、安家寨煤矿建设进度,新增3对地方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完成原煤产量350万吨任务,建成地宗洗煤厂、新华洗煤厂促进原煤就地增值,提高效益。动工建设六枝电厂一期大型火电项目,推动建成热电联产项目、畅达瑞安二期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支持煤机制造公司加快发展。加快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步伐,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园区承载项目能力,发挥工业集聚效益,通过大项目入驻园区带动我区工业大发展,合力推进路喜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打造1-2个省级产业园区。完成木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争取3-5家生产性企业入驻,促进关联项目加快向园区聚集,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

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途径之一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促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加快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陇脚、落别、大用、岩脚农业产业示范点建设。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六大产业”抓好蔬菜基地、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核桃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基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提高畜牧产值比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水、电、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等级,缩小与城市差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指导作用,提高单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示范村村庄整治20个、“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6884户。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解决5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六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6250亩坡耕地建设任务。

四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利用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精神,把牂牁江打造成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按照国发2号文件“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精神,抓紧制定木岗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规划,制定融入黔中城市经济圈规划,推动我区服务业发展。

五是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严格城市规划,用规划控制调整城市发展。按照“南扩、北改、东拓、西延”布局,加快南环路东段进程,启动南环路西段和规划建设西段新城区。加快重点小城镇基础建设步伐,今年争取开工建设郎岱、木岗、岩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打造宜居家园。

(三)围绕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

加快融入贵安新区步伐,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产业园模式,实现产业联动协调发展,促进市场服务、要素流动等制度全面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多层级互动制度,推动合作持续、深入进行,实现共赢目标。

(四)围绕产业调整,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加强与央企、省企、世界500强和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积极宣传推介我区优势项目,突出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带动转型发展、适合六枝实际的好项目和一批高税收、高附加值、成长性好的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优质服务招商活动,全面完成我区2013年招商引资188亿元任务。

(五)围绕生态建设,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2013年度滇黔桂岩溶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平方公里,实施洒志、中寨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6250亩。完成营造林6万亩以上,其中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继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围绕社会和谐,进一步抓好民生保障。

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足额配套财政资金,保障实施民生工程资金需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5902人;新开工建设廉租房500套;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1130套;开工建设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3645套;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662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人吃午餐”覆盖,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乡镇教职工公共租赁房1181套。继续稳定低生育率,加大利益导向力度,探索计生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少生快富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医改进程,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扩大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医疗救助等保障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特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一切工作体现在实干、实在,进一步发扬奉献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 无 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六枝特区发展和改革局    发布日期:2013-04-22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

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3年3月20日在六枝特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上)

六枝特区发展和改革局局长   何啟筠

各位代表:

受特区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会议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2年,面对全球经济增长减缓,经济发展环境复杂多变的形势,在特区党委的坚强领导和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紧紧围绕特区十一届人大第一次会议确定的目标,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积极应对多重困难和挑战,抢抓机遇,强化举措,深入贯彻落实国发2号文件,用足用活用好国家助推贵州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突出重点、突破瓶颈,不断增强综合经济实力和自我发展能力。围绕“进位争先”总目标,以“产业调整、园区建设、招商引资、项目建设”为引领,全区经济社会保持了平稳较快的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持续增长。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82.3亿元,同比增长17.7%,为计划的99.4%;财政总收入10.05亿元,同比增长50.91%,为调整预算的99.76%,公共财政预算收入7.62亿元,同比增长52.91%,为调整预算的102.68%;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58.68亿元,同比增长126%,为计划的151.12%,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完成110.96亿元,同比增长12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亿元,增长15.8%,为计划的92.58%;农民人均纯收入4728元,同比增长17.44%,为计划的98.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3218元,同比增长25.11%,为计划的101.72%。在全省88个县经济发展综合排名16位,比2011年上升了18位。

(二)工业经济较快增长。工业总产值完成116.56亿元,同比增长23.58%,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完成74.83亿元,同比增长58.77%。原煤产量完成707.57万吨,同比增长45.49%,其中地方原煤完成320.76万吨,同比增长67.83%;洗精煤完成62万吨,同比增长2275.57%,其中地方洗精煤完成42.34万吨,同比增长1522.22%;水泥完成154.24万吨,同比增长7.61%;发电量完成21675万度,同比增长75.39%。工业化支撑作用增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加快,33对地方煤矿投资20亿元进行技改扩能,产能达到近1000万吨,投资13亿元新建年产120万吨的新华煤矿,投资14.79亿元新建年产120万吨的黑拉嘎煤矿。循环经济引领产业升级,路喜循环经济园区已获省发改委批准为省级循环经济示范产业基地,投资28亿元的循环经济煤焦化项目、投资11.94亿元的LOW-E玻璃项目、投资70亿元的热电联产项目已开工建设。投资6.7亿元新建4500吨/日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2.1亿元,投资1亿元的宏奇制药退城进园项目已完成。

(三)农业生产稳步发展。全年粮食产量为20.14万吨(其中:夏粮为3.64万吨、秋粮为16.5万吨),同比增长31.57%。农业产业化步伐加快,全年计划完成18.88万亩农业产业化基地建设,已完成蔬菜基地14.3万亩,核桃基地5万亩,茶叶基地2.5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2.5万亩,中药材基地6.3万亩,魔芋基地2万亩,马铃薯标准化商品基地6万亩,超额完成基地建设任务。打造水黄公路产业结构调整示范带和石漠化治理与中药材种植相结合的生态经济带,在水黄公路沿线实施核桃、花椒、椿菜种植4万余亩,实行林药套种,扶持农户2500户,户均增收5000余元。打造中药材种植专业村5个,魔芋种植专业村15个,蔬菜种植专业村13个。推进规模养殖发展,建成生态养殖合作社8个、协会4个、养殖场23家,家禽存栏125万羽,可出栏家禽101万羽,禽蛋产量达1479吨。

(四)第三产业持续增长。全区旅游业继续增长,全年旅游总收入完成14.25亿元,增长154.3%,接待游客130万人次。增加评定丰鑫假日酒店为二星级酒店。启动乡村旅游设施建设,筹集资金1100万元对梭戛乡高兴村陇戛寨进行村庄整治。商贸流通业发展势头良好,全年完成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67亿元,同比增长15.8%。“万村千乡”信息化工程改造项目稳步推进。完成新建设和改造农资农家店20个,信息化建设100个。金融运行健康平稳,全区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83.59亿元,同比增长20.2%,各项贷款余额56.46亿元,同比增长47.59%。

(五)城镇化进程加速推进。遵循规划先行原则,投入2000余万元,完成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总体规划修编、六枝特区工业产业发展与布局总体规划、六枝特区轻工业集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编制以及木岗等3个产业园区的规划编制,实施10个乡镇城镇建设总体规划、郎岱古镇保护规划、部分建设用地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129个村庄整治规划,正在组织编制《六枝特区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1—2015)》、《六枝特区中心城区综合防灾规划》等6个规划。中心城区建设按照“南扩、北改、东拓、西延”方向逐步推进,城市扩容主要以南环路中段、东段建设为载体,以南北拓展为内容,覆盖区域3.04平方公里。规划城镇建设项目124个,总投资183.87亿元,累计完成投资42.76亿元,投资2亿元完成10余条12.88公里城区道路的“绿化、亮化、美化”工程,开工建设南环路东段,城镇化率达44.28%。

(六)项目建设速度加快。紧紧围绕“十二五”规划和国发2号文件,作好项目储备。编制《六枝特区落实国发2号文件项目储备表》,储备项目535个,总投资2360.95亿元,其中产业项目116个,总投资1194.42亿元,占储备项目总投资的50.59%。安排2000万元项目前期经费,推动南环路西段、懒龙河水库、老王山多梯度运动训练示范基地、特区体育中心等77个项目前期工作。全力抓好项目资金筹措,争取到的中央预算内项目41个,总投资5.69亿元。千方百计抓项目,集中新开工项目200个,总投资211.19亿元,其中产业项目21个总投资146.09亿元。强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按照“一个项目、一套班子、一个领导、一抓到底”的工作思路,协调各部门,加快推进项目建设进度,采取旬调度、月督查、季考核方式,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确保完成固定资产投资任务。强势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增强发展后劲。投资13亿元的新华煤矿完成投资5.8亿元,投资14.79亿元的黑拉嘎煤矿完成投资4.05亿元,投资6.7亿元的六矿瑞安4500吨/日水泥生产线完成投资2.1亿元,投资3.34亿元的旧院水库完成投资1.5亿元。基本完成六枝到镇宁高速公路六枝境内路基;完成3条新开工和3条续建运煤公路;完成投资1250万元的坡耕地治理项目,治理坡耕地6251亩;完成投资2000万元的中央财政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建设工程,解决11100亩耕地灌溉问题。

(七)招商引资成效显著。引进招商引资项目73个,引资总额397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1%,引进工业资金273.86亿元,完成目标任务的242.05%;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9.83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的211.86%;储备招商项目80个,总投资777.38亿元,完成全年目标任务50个的160%。

(八)环境保护取得成效。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管,着重监控六枝工矿集团公司、贵州六矿瑞安水泥有限公司、中铁五局六盘水水泥有限公司三家重点用能企业,规范用能行为,严格控制工业企业能耗指标的增长,确保我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淘汰筑华水泥公司二厂、东方水泥公司二车间机立窑生产线各一条,淘汰落后产能16万吨,淘汰六枝工矿集团公司煤矸石发电分公司0、1、3号发电机组0.75万千瓦。大力推广节能产品,推广民用节能灯5万多只。推进污染减排工作,总投资3691.71万元的中水回用工程已得到省发改委批复并正式开工建设。污水处理二期工程项目已进入可研审查阶段。岩脚、郎岱污水处理厂年内开工建设。环境保护工作不断加强。削减二氧化硫13.72吨、削减氮氧化物248.47吨、削减化学需氧量1099.5吨、削减氨氮97.83吨,全面完成了目标任务,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生态建设稳步推进,完成造林及封山育林7.44万亩,完成石漠化治理面积43.5平方公里。

(九)民生事业不断加强。坚持教育优先。实施各类教育工程62个,总投资6.49亿元,累计完成投资3.48亿元。在全区240所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实施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农民48.02万人,参合率为97.65%,筹集资金13926.35万元。资金使用率75%。基本卫生服务逐步完善,建立居民健康档案43.5万人份,建档率为71%。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完善。城镇新增就业24240人,城镇登记失业率4.08%,实现转移农村劳动力就业14920人,发放就业小额担保贷款8997.1万元,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分别达92.7%、100.2%、100.01%、96.1%。社会救助体系建设不断完善。发放城镇低保5156.66万元,保障21.66万人次,发放农村低保8535.81万元,保障48125户87140人。救助农村困难群众大病对象1839人,发放救助资金619.66万元;救助城市困难群众大病对象265人,发放救助资金155.33万元。做好灾害应对工作。投入冬春救助资金937万元,救助了78691人。下拨自然灾害生活补助资金196.8万元救助7.9万人,确保了受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下拨灾后恢复重建资金96.4万元,用于因灾倒损房屋恢复重建。人口计生工作有序推进。常住人口出生率为7.0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5.26%。文化事业取得新进展。完成了17个乡镇文化站及15个乡镇公共电子阅览室设备设施的发放。申报数字农家书屋5个。完成安装乡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2个,村级农民体育健身工程12个,全民健身路径工程4个。完成村村通6900户工程任务,被国家财政部、广电总局评为“十一五”期间“广播电视村村通建设工程全国先进集体”。各项民生工程进展顺利。完成“四在农家”创建15144户、农村危房改造6889户、茅草房改造706户、廉租房1208套,发放住房租赁补贴1100万元。开工建设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3862户。扶贫工作力度加大。投入财政资金1382.9万元,启动实施整村推进项目48个。折溪乡、木岗镇实现“减贫摘帽”,“集团帮扶,整乡推进”工作在陇脚、梭戛二个乡推进,已投入资金685.45和440.2万元,帮扶产业涉及生态养殖、脱毒马铃薯、生姜、蔬菜、优质米等。移民后期扶持工作有序开展。已动工建设项目13个,资金规模449.82万元。申报移民扶持项目12个,计划总投资811.9万元,省财政厅批复同意实施的项目3个,投资127.25万元,现正在组织实施。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由于国内外经济低迷和融资难等多种因素影响,个别指标未完成年初预定目标,全区经济社会发展依然面临较多的困难和问题,主要是:项目建设推进还不够快,产业政策调整、基础设施滞后对发展的瓶颈制约依然较大,农业基础仍然脆弱,产业转型升级进展缓慢,节能减排任务艰巨,经济社会发展协调性还不够,财税收支矛盾突出,投资环境还不够好,基层基础工作仍较薄弱,安全生产和维护社会稳定的压力较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3年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十一届二次全会和省、市经济工作会议精神,特区党代会及特区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重要的一年,继续坚持“增量提质、跨越转型”的总基调、总目标,落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和“能快则快、好中提速”的总要求,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做大总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开创工作新局面。

全区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0%以上,力争增长22%以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程度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8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4%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25%以上;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分别增长30%、32%以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20%、22%以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5.38‰以内;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完成省、市下达的节能减排任务。

为全面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3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围绕扩大经济总量,进一步抓好投资工作。

一是增强发展后劲,抓好项目谋划。按照“竣工一批、建设一批、开工一批、储备一批”的项目工作思路,结合自身的区位、资源优势和现有产业发展基础,以壮大先导产业、提升传统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大力发展现代农业、现代服务业为工作重点,加大项目谋划力度,不断积聚项目发展潜力,增强经济持续发展后劲。项目库储备项目总投资突破3000亿元。

二是根据国家投资导向,抓好争项目争资金工作。用足用好政策,发挥多个积极性,加大跑的力度,围绕中央将继续加大对“三农”、保障性住房、社会事业等领域的投入,继续支持节能环保、战略性新兴产业、重大基础设施、自主创新能力建设等。全面跟踪国家宏观调控政策和上级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措施,认真筛选上报项目,进一步加大争项目、争资金力度。继续申报六枝矿区中央下放煤矿棚户区改造工程、懒龙河水库、农村安全饮水工程、职业技术学校、幼儿园建设项目、重点小城镇污水处理和垃圾填埋场建设项目、退耕还林工程等项目,力争申报中央投资项目30个争取资金7亿元。

三是按确定目标任务,抓好项目实施。进一步落实投资支撑点,对固定资产投资任务细化分解,把投资额度落实到具体项目上,加强项目投资管理,对于在建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进一步核实项目投资估算,采取有效措施,确保项目投资真实、足额地统计入库。对于新开工项目,加快项目推进步伐,并督促业主单位尽快完善相关手续,及时统计入库,做到投资统计同步。加强对项目实施部位和各乡镇固定资产投资完成情况的督查、调度和分析,力争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亿元。

(二)围绕转型发展,进一步抓好产业转型升级。

一是加快优化工业结构。积极打造“新型工业化新区”以煤炭为主延伸打造煤化工、煤焦化、煤电化基地,做强传统优势产业,提升煤炭产量,今年内建成新华煤矿、推进黑那嘎煤矿、安家寨煤矿建设进度,新增3对地方煤矿进入联合试运转,完成原煤产量350万吨任务,建成地宗洗煤厂、新华洗煤厂促进原煤就地增值,提高效益。动工建设六枝电厂一期大型火电项目,推动建成热电联产项目、畅达瑞安二期新型干法水泥项目,支持煤机制造公司加快发展。加快医药、农产品加工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步伐,突出工业主导地位。

二是加快产业园区建设。着力提高园区承载项目能力,发挥工业集聚效益,通过大项目入驻园区带动我区工业大发展,合力推进路喜循环经济园区建设,打造1-2个省级产业园区。完成木岗工业园区标准厂房15万平方米建设任务,争取3-5家生产性企业入驻,促进关联项目加快向园区聚集,不断提升产业层次和产业水平。

三是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途径之一是实现农业的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建设喀斯特山区特色农业示范区,力促特色产业区域化布局,推动特色优势产业带的形成。加快郎岱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及陇脚、落别、大用、岩脚农业产业示范点建设。积极支持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合作社+基地+农户”等生产经营模式,推动农业产业化进程。围绕“六大产业”抓好蔬菜基地、马铃薯高产示范基地、核桃基地、茶叶基地、中药材基地、生态畜牧业基地建设。加快标准化养殖示范场建设,进一步发展壮大畜牧业,提高畜牧产值比重。加快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特别是农村水、电、路的基础设施建设要提高等级,缩小与城市差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加大科技对农业的指导作用,提高单产,提高农业生产的经济效益。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力度,着力提高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加快推进新农村建设,完成示范村村庄整治20个、“四在农家”新民居建设3万户、农村危房改造6884户。加快改善农村生产生活条件,新增解决5万人农村安全饮水问题。搞好抗旱水源工程建设,全面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完成六枝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6250亩坡耕地建设任务。

四是加快服务业发展水平。以旅游发展大会为契机,利用国家“支持建设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精神,把牂牁江打造成国家生态型多梯度高原运动训练示范基地和山地户外体育旅游休闲基地,推动我区旅游业发展。按照国发2号文件“研究建设黄桶幺铺等一批现代物流园区”精神,抓紧制定木岗工业园区物流园区规划,制定融入黔中城市经济圈规划,推动我区服务业发展。

五是加快城镇化推进步伐。严格城市规划,用规划控制调整城市发展。按照“南扩、北改、东拓、西延”布局,加快南环路东段进程,启动南环路西段和规划建设西段新城区。加快重点小城镇基础建设步伐,今年争取开工建设郎岱、木岗、岩脚污水处理厂和垃圾填埋场建设,打造宜居家园。

(三)围绕扩大开放,进一步深化区域合作。

加快融入贵安新区步伐,积极探索跨区域共建产业园模式,实现产业联动协调发展,促进市场服务、要素流动等制度全面衔接,加快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等一体化进程,不断拓宽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建立多层级互动制度,推动合作持续、深入进行,实现共赢目标。

(四)围绕产业调整,进一步创新招商引资方式。

加强与央企、省企、世界500强和知名民营企业对接,积极宣传推介我区优势项目,突出引进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带动转型发展、适合六枝实际的好项目和一批高税收、高附加值、成长性好的企业。大力开展以商招商、以情招商、以优质服务招商活动,全面完成我区2013年招商引资188亿元任务。

(五)围绕生态建设,进一步抓好节能减排工作。

继续实施石漠化综合治理工程,实施2013年度滇黔桂岩溶区农业综合开发水土流失综合治理12平方公里,实施洒志、中寨坡耕地综合治理项目6250亩。完成营造林6万亩以上,其中人工造林4万亩,封山育林2万亩,力争森林覆盖率增加2个百分点以上。严格执行固定资产投资项目节能评估与审查制度,继续加强对重点耗能企业监管。淘汰落后产能。加快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企业建设步伐,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提高资源利用水平,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企业可持续发展能力。

(六)围绕社会和谐,进一步抓好民生保障。

不断加大民生工程投入,足额配套财政资金,保障实施民生工程资金需要。实施扶贫生态移民搬迁5902人;新开工建设廉租房500套;新开工建设城市棚户区1130套;开工建设中央下放地方煤矿棚户区改造3645套;建成各类保障性安居工程3662套。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抓好“9+3”义务教育及三年免费中等职业教育工作,实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人人吃午餐”覆盖,建成农村寄宿制学校学生宿舍1万平方米,开工建设乡镇教职工公共租赁房1181套。继续稳定低生育率,加大利益导向力度,探索计生家庭居家养老服务体系,实现少生快富目标。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全民创业,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加快医改进程,切实解决老百姓看病难、看病贵问题。扩大城乡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覆盖面,提高城乡低保、五保户供养、医疗救助等保障水平,城乡居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16万人。

各位代表!做好今年各项经济社会发展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市委、特区党委的决策部署,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一切工作体现在实干、实在,进一步发扬奉献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下一条 六枝特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