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1504021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
六枝特区发展改革局
2014-04-28 16:40:00
5753373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 中国政府网
  • |
  • 贵州省人民政府
  • |
  • 六盘水市人民政府
  • |
  • RSS订阅
  • |
  • 加入收藏
  • |
  • 设为首页
  • |
  • 个人中心
  • |
  • 无障碍浏览
  • |
  • 进入老年模式
  • 网站首页
  • 政务动态
  • 政务公开
  • 基层公开
  • 解读回应
  • 政务服务
  • 公众参与
  • 政府数据
  • 相约六枝
当前位置:
首页新版站点政务公开重点领域信息公开发展规划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发布日期: 2014-04-28 16:40   作者:   来源: 六枝特区发展改革局     字号:[ 大 中 小 ]   视力保护色: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在六枝特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六枝特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金家琪

各位代表:

我受特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特区党委坚强领导和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增量提质、跨越转型”总基调,落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和“能快则快、好中提速”总要求,围绕特区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凝心聚力、创新举措、奋力赶超,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96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8%,为计划的100.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全市第一,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152.57亿元,同比增长4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3亿元,同比增长14.4%,为计划的91.53%;财政总收入14.3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48.87%(老口径为15.09亿元,同比增长50.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6亿元,为预算的110%,同比增长61.25%(老口径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63.88%);农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同比增长14.3%,为计划的93.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0元;人民群众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成果的满意度为82.58%。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预排位第15位,比2012年上升1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预排位分别为第12位、第1位、第3位。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比为11.84:45.73:42.43。

    农业经济运行良好。一产增加值实现11.95亿元,同比增长6.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1.54万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播面70.6万亩,粮经比46.6:53.4。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大牲畜存栏11.38万头,同比增长30.11%;肉类总产量2.74万吨,同比增长34.29%;禽蛋产量2291吨,同比增长38.1%。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郎岱园区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2000亩猕猴桃基地、4000亩魔芋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生态养殖园和交易服务中心等,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9个、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1个。大用园区完成投资3.78亿元,建成1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入驻企业5家。北部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3.26亿元,核心区内梅花鹿系列产品、乌鸡蛋、小米核桃、太子参、龙胆草等产品已占有一定市场,园区产品销售收入达2115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实现39.8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89亿元,同比增长21.5%。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全区40对煤矿或矿权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产能达1365万吨/年。着力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就地增值。集煤电化、煤电铝、煤电材于一体的路喜园区已初具雏形,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核心区达到“五通一平”,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1.94亿元、日产4×600吨的LOW-E玻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7亿元,主体工程正在施工,完成1号烟囱、原料库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中心城区焦炉煤气气源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总投资1.54亿元、年产300万吨的重介洗煤项目累计完成1.41亿元。木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18个。岩脚工业园区六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六枝电厂项目进场施工。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三产增加值实现42.84亿元,同比增长18.9%。服务业占比42.43%。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总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协办第八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工作,投资4.34亿元的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梭戛生态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中心城区城市环境改造升级、水黄路六枝境内段沿线环境整治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530万元建成月亮河景区、旅游商品一条街及餐饮美食一条街。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74%、21.29%。

(三)加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完成《六枝特区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年)》、《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城市生活区边界调整规划及实施评估报告;启动《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9个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1个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六枝特区牂牁江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调整以及郎岱镇、岩脚镇总规修编;将木岗镇纳入中心城区范围,木岗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城市化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城区供水二期工程、补林路改造、桃花公园改造、货运路道路综合整治、市二医综合楼建设。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人民北路综合整治旧城改造综合体。总投资10.5亿元的滨河公园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0亿元的连城国际、总投资35亿元的东方龙城有序推进。建成22座公厕,完成3条道路综合整治,建成金鑫建材城住宅小区、东城惠民小区、特区第四小学、补林小学、特区第九中学并投入使用。特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特区中医院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城镇化率达到48.09%,中心城区扩容2.81平方公里。

特色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省级示范镇郎岱镇、岩脚镇,市级示范镇木岗镇,以及毛口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4.64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1.77%。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高速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顺利。六镇高速建成通车;六六高速六枝境内四个合同段全部开工建设,总体进度达28%。完成通村水泥路440公里;完成16公里油路大修;完成渡口建设7道;建成长寨至兴隆旅游公路7.3公里、滑翔伞基地公路改造硬化1.7公里。

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3.34亿元的旧院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已进行封堵蓄水;总投资4.5亿元的懒龙河水库完成投资6220万元;投资3136万元完成六枝河党校桥河段、花德河河道、岩脚河河道、郎岱河流治理;投资1600.7万元完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81万亩;投资205万元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和水毁工程12处。

(五)投资规模大幅增长,项目建设再上台阶

以“5个100工程”、“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四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投资需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编制《六枝特区2013年项目储备表》,储备项目642个,总投资3034.43亿元。全年实施项目542个,总投资587.86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152.57亿元。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760.78 亿元,完成投资96.99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7%。争取中央预算内省、市上级投资项目63个,2013年总投资6.5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23亿元,省级资金1251.43万元,市级资金2458.78万元。引进项目176个,引资767.8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4.6亿元。完成融资98.5亿元。

(六)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9+3”工作顺利进行,开工建设六枝特区第八中学(职高),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5个,完成投资10.2亿元。  

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9个,完成投资1417万元。全区参合农民49.01万人,参合率达98.22%,住院补偿比为74.91%,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人口计生工作整体向好。人口出生率为11.5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3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61。

扶贫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按照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方针,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建设农业扶贫产业园区相结合,与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相结合,实现减贫人口30088人,贫困发生率为23.42%。毛口乡、梭戛乡、洒志乡实现“减贫摘帽”,12个村完成“整村推进”。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9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建设充分就业社区9个,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稳步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实际参保人数达17.5万人。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80元、农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680元,11所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岩脚镇廻龙溪老年养生公寓。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实施“十大工程”43项,总投资149.57亿元,完成投资85.61亿元,为计划的118.11%;实施“十四件民生实事”33项,完成投资29.01亿元,为计划的127.72%。完成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476户2000人,实施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5902人;开工建设棚改房364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00户、“四在农家”建设37166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处,解决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户户通”工程完成安装3.6万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覆盖22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181个行政村。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淘汰落后产能23.4万吨。加强对重点监控企业的实际能耗监控,严格控制企业工业能耗指标增长,确保我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加快实施减排项目,郎岱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六枝污水处理厂完善了污水收集管网及提高进水浓度;岩脚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木岗镇、郎岱镇、岩脚镇垃圾填埋场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9.62平方公里;营造林11.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03%,比上年增加2.03个百分点;投资1250万元在中寨乡和洒志乡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族人民在特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奋力作为,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综合实力与其他县(区)差距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主线,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取好、改中激活”的总基调、总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做大总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全区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力争40%;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力争20%;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以上,力争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力争20%;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为全面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4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按照“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发展思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切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突出工业支撑地位,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三产发展活力,协调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万亩,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71万亩,粮经比力争达到45:55。以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郎岱园区、大用园区、北部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抢抓高速公路通车机遇,加快农产品流通及农业技术应用,突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效益。以实施“3155”工程为契机,力争蔬菜播种面达16万亩、马铃薯15万亩。新增茶叶4万亩、核桃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1万亩、红豆杉基地1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生态畜牧业大牲畜存栏达16万头,肉类总产量3万吨,禽蛋产量3200吨。重点培育5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新建3个规模化养殖区域,肉类总产量增长10%。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按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思路,从优化结构、延伸链条、技术创新等入手,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四个一体化”工程,加快路喜园区、六枝电厂建设步伐,推动煤、电、焦、化循环产业发展,争取煤炭就地转化率有突破。继续做大煤炭产业,以推进新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为契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实现管理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快新华、黑拉嘎、黑塘煤矿建设,努力扩大煤炭产能,为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加快轻工业发展,推进圣济堂医药食品加工园、汉丰药业项目建设,促进茶叶、食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创建名品、优品。

完善木岗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把园区建成中小企业集中地,力争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9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加快路喜园区和华润集团六枝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推进集约化发展,努力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提升产业聚集和承载能力。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谋划一批、新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抓好牂牁江风景名胜区、迴龙溪景区、梭戛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陇脚布依文化生态园开发建设,力争将牂牁江湖滨度假区、月亮河景区打造成省级旅游示范景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强化园区带动作用,谋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将木岗物流园区建成六盘水东部物流节点,在中心城区新区南部规划一个物流中心,构建功能齐全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商贸、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为核心,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绿色生态的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50万人口、100年不落后目标,高标准编制新区开发规划、产业规划,做好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进人民路城市综合体、东方龙城、连城国际、洪林万象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环路西段、阳光路一期工程,实施管网入地工程,建设“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超前规划示范小城镇,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成垃圾处理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木岗、岩脚、郎岱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产城结合,加快人口向城镇、园区集聚,推动农业人口向二、三产转移。三是加大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社保、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推进“撤县恢复市(区)”,“撤镇建办”、“撤乡建镇”,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基础条件

继续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平台。交通方面,建成六(枝)六(盘水)高速公路,配合做好六(盘水)安(顺)城际铁路六枝段建设工作,争取开工建设纳雍经六枝至晴隆高速公路,实施六(枝)六(盘水)高速六枝西互通连接线拓宽改造、六(枝)镇(宁)高速六枝东互通连接线、贵烟公路六枝街至石板沟改造、六枝至郎岱公路改造、六枝至岩脚公路改造、郎节坝至前坡公路改造,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公路和重要节点公路建设。水利设施方面,继续配合抓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旧院水库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懒龙河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阿雨、松树林水库,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滇黔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月亮河龙潭河段、阳长大河龙场乡河段治理工程。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沿高速公路、旅游村寨等试点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导农村改水、改厨、改灶、改厕、改圈,配套建设文化室、体育或休闲娱乐场所等,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向村庄延伸,不断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小康路完成通村水泥路300公里,通组人行步道30公里;小康水解决5.47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新增、恢复、改善灌溉2.1万亩;小康房建成438套;小康电建成投产10千伏以上项目41个,变电站4座,新增和改造线路217公里;小康讯新增8个自然村通电话,9个行政村通宽带,补建11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小康寨改造170个自然村寨。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六枝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路喜园区、华润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延伸煤炭产业链,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从源头防治工业废弃固体、气体物。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六枝落户,加强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系统、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完成市级减排任务。三是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石漠化面积16.43平方公里,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工程倾斜和支持,加快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完成营造林面积9万亩以上。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上台阶,实现市容市貌整洁、城市面貌良好、环境规范有序,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降低运行成本,建立优质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位。

(四)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二是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4万人。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强社会救助,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00户。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008套、公共租赁住房133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811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318户。四是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教育“9+3”计划为总抓手,增强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纵深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5%以上。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实现“四个一体化”产业链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利。四是深化城乡统筹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破解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降低银行业对微型企业贷款门槛,降低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一切工作体现在实干、实在,进一步发扬奉献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分享到:
X
[关闭窗口] [打印文章] [返回顶部]
上一篇: 无 六枝特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下一篇: 无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中央政府部门网站
      外交部 国防部 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教育部 科学技术部 工业和信息化部 国家民族事务委员会 公安部 民政部 司法部 财政部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 自然资源部 生态环境部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交通运输部 水利部 农业农村部 商务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 退役军人事务部 应急管理部 中国人民银行 审计署 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 海关总署 国家税务总局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国家广播电视总局 国家体育总局 国家统计局 国家医疗保障局
  • 省(区市)政府网站
      北京 天津 河北 山西 内蒙古 辽宁 吉林 黑龙江 上海 江苏 浙江 安徽 福建 江西 山东 河南 湖北 湖南 广东 广西 海南 重庆 四川 贵州 云南 西藏 陕西 甘肃 青海 宁夏 新疆 香港 澳门 台湾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
  • 市级政府网站
      贵阳市 遵义市 六盘水市 安顺市 毕节市 铜仁市 黔东南州 黔南州 黔西南州 贵安新区
  • 各区县政府网站
      盘州市 水城区 钟山区
  • 其它网站
      六枝特区纪委特区监委网站
  • 关于我们
  • |
  • 法律声明
  • |
  • 网站帮助
  • |
  • 联系我们
  • |
  • 网站地图
  • |
  • 网站年报
  • |
  • 手机版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办公室 维护:六枝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备案信息:黔ICP备17007817号-1  52020302000005  政府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技术支持:智政科技

  • 首页
  • 我要了解
  • 我要办事
  • 我要查询
  • 我要参与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六枝特区发展改革局    发布日期:2014-04-28    


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2014年3月在六枝特区第十一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上)

六枝特区发展改革局局长   金家琪

各位代表:

我受特区人民政府委托,向会议报告六枝特区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请予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和其他列席会议的同志提出意见。

一、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2013年,面对国内外复杂严峻的经济形势,在特区党委坚强领导和特区人大、政协的监督支持下,全区上下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坚持“增量提质、跨越转型”总基调,落实“科学发展、后发赶超、同步小康”和“能快则快、好中提速”总要求,围绕特区十一届人大第二次会议确定的目标,凝心聚力、创新举措、奋力赶超,着力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全区经济社会保持稳中有进发展势头。

    (一)经济总量快速增加,综合实力持续提升

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96亿元,突破百亿元大关,同比增长17.8%,为计划的100.96%;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16亿元,同比增长36.1%,增速全市第一,其中50万元以上投资152.57亿元,同比增长45.9%;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5.93亿元,同比增长14.4%,为计划的91.53%;财政总收入14.33亿元,为调整预算的113.4%,同比增长48.87%(老口径为15.09亿元,同比增长50.17%),其中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1.06亿元,为预算的110%,同比增长61.25%(老口径为12.49亿元,同比增长63.88%);农民人均纯收入5404元,同比增长14.3%,为计划的93.69%,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17680元;人民群众对“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成果的满意度为82.58%。在全省88个县(市、区、特区)经济发展增比进位综合测评中预排位第15位,比2012年上升1位。其中地区生产总值、公共财政预算收入、税收收入的增长速度预排位分别为第12位、第1位、第3位。

(二)加快产业结构调整,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

三次产业比为11.84:45.73:42.43。

    农业经济运行良好。一产增加值实现11.95亿元,同比增长6.3%。全年粮食总产量达21.54万吨。农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经济作物播面70.6万亩,粮经比46.6:53.4。畜牧业生产快速发展,大牲畜存栏11.38万头,同比增长30.11%;肉类总产量2.74万吨,同比增长34.29%;禽蛋产量2291吨,同比增长38.1%。农业产业化进程加快,郎岱园区完成投资12亿元,建成2000亩猕猴桃基地、4000亩魔芋基地、1000亩蔬菜基地、100亩现代农业综合示范园、生态养殖园和交易服务中心等,引进和培育龙头企业19个、农民种养殖专业合作社61个。大用园区完成投资3.78亿元,建成1000亩生态农业示范园,入驻企业5家。北部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完成投资3.26亿元,核心区内梅花鹿系列产品、乌鸡蛋、小米核桃、太子参、龙胆草等产品已占有一定市场,园区产品销售收入达2115万元。

工业经济平稳较快增长。工业增加值实现39.82亿元,同比增长16.5%,其中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3.89亿元,同比增长21.5%。大力推动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全区40对煤矿或矿权参与兼并重组,煤矿产能达1365万吨/年。着力加快园区建设,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延长产业链,实现资源就地增值。集煤电化、煤电铝、煤电材于一体的路喜园区已初具雏形,累计完成投资50亿元,核心区达到“五通一平”,重点项目有序推进,总投资11.94亿元、日产4×600吨的LOW-E玻璃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1.97亿元,主体工程正在施工,完成1号烟囱、原料库建设。总投资16亿元的中心城区焦炉煤气气源厂项目累计完成投资8亿元。总投资1.54亿元、年产300万吨的重介洗煤项目累计完成1.41亿元。木岗产业园区基础设施达到“七通一平”,建成标准化厂房20万平方米,入驻项目18个。岩脚工业园区六枝华润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六枝电厂项目进场施工。

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三产增加值实现42.84亿元,同比增长18.9%。服务业占比42.43%。旅游业蓬勃发展,旅游总收入9.81亿元,同比增长39.4%。完成协办第八届全省旅游产业发展大会及重点旅游景点建设工作,投资4.34亿元的牂牁江湖滨旅游度假区已完成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梭戛生态博物馆周边环境整治、中心城区城市环境改造升级、水黄路六枝境内段沿线环境整治等5个重点项目建设;投资1530万元建成月亮河景区、旅游商品一条街及餐饮美食一条街。成功举办2013年中国凉都·六盘水国际滑翔伞公开赛暨全国滑翔伞优秀选手赛。消费市场持续活跃,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分别增长6.74%、21.29%。

(三)加速城镇化进程,推动城乡统筹发展

遵循规划先行原则。完成《六枝特区中心城区近期建设规划(2012-2015年)》、《六枝特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30年)》城市生活区边界调整规划及实施评估报告;启动《六枝特区中心城区控制性详细规划》修编、9个乡镇小城镇建设总体规划修编、21个村的村庄整治规划编制工作;完成《六枝特区牂牁江省级风景名胜区规划》范围调整以及郎岱镇、岩脚镇总规修编;将木岗镇纳入中心城区范围,木岗园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通过评审。

城市化功能不断完善。实施城区供水二期工程、补林路改造、桃花公园改造、货运路道路综合整治、市二医综合楼建设。启动总投资2亿元的人民北路综合整治旧城改造综合体。总投资10.5亿元的滨河公园城市综合体、总投资10亿元的连城国际、总投资35亿元的东方龙城有序推进。建成22座公厕,完成3条道路综合整治,建成金鑫建材城住宅小区、东城惠民小区、特区第四小学、补林小学、特区第九中学并投入使用。特区污水处理厂二期、特区中医院建设项目正在开展前期工作。城镇化率达到48.09%,中心城区扩容2.81平方公里。

特色小城镇建设初见成效。省级示范镇郎岱镇、岩脚镇,市级示范镇木岗镇,以及毛口乡特色小城镇建设完成投资34.64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1.77%。

(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发展后劲逐步增强

高速公路和通村公路建设顺利。六镇高速建成通车;六六高速六枝境内四个合同段全部开工建设,总体进度达28%。完成通村水泥路440公里;完成16公里油路大修;完成渡口建设7道;建成长寨至兴隆旅游公路7.3公里、滑翔伞基地公路改造硬化1.7公里。

水利工程建设稳步推进。总投资3.34亿元的旧院水库累计完成投资2.87亿元,已进行封堵蓄水;总投资4.5亿元的懒龙河水库完成投资6220万元;投资3136万元完成六枝河党校桥河段、花德河河道、岩脚河河道、郎岱河流治理;投资1600.7万元完成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恢复改善灌溉面积0.81万亩;投资205万元实施抗旱应急水源和水毁工程12处。

(五)投资规模大幅增长,项目建设再上台阶

以“5个100工程”、“十大民生工程和十四件民生实事”为抓手,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不断扩大投资需求。结合国家产业政策,编制《六枝特区2013年项目储备表》,储备项目642个,总投资3034.43亿元。全年实施项目542个,总投资587.86亿元,2013年完成投资152.57亿元。重大工程和重点项目52个,总投资760.78 亿元,完成投资96.99亿元,为年度投资计划的107%。争取中央预算内省、市上级投资项目63个,2013年总投资6.57亿元,其中:中央预算内资金5.23亿元,省级资金1251.43万元,市级资金2458.78万元。引进项目176个,引资767.89亿元,实际到位资金224.6亿元。完成融资98.5亿元。

(六)实施民生工程,人民生活明显改善

基础教育工作进一步加强。教育“9+3”工作顺利进行,开工建设六枝特区第八中学(职高),实施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工程105个,完成投资10.2亿元。  

医疗服务水平有所提高。实施医疗卫生基础设施项目9个,完成投资1417万元。全区参合农民49.01万人,参合率达98.22%,住院补偿比为74.91%,建立大病保障机制。

人口计生工作整体向好。人口出生率为11.57‰,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35%,出生人口性别比为110.61。

扶贫开发取得积极成效。按照产业扶贫、基础设施、改善民生方针,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与工业化、城镇化相结合,与建设农业扶贫产业园区相结合,与建设“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和扶贫生态移民搬迁相结合,实现减贫人口30088人,贫困发生率为23.42%。毛口乡、梭戛乡、洒志乡实现“减贫摘帽”,12个村完成“整村推进”。

民生保障进一步加强。全区城镇新增就业24953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07%,建设充分就业社区9个,全面动态消除“零就业家庭”。稳步推进社会保险体系建设,城乡居民实际参保人数达17.5万人。城市低保月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380元、农村低保年平均保障标准提高到1680元,11所农村养老服务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岩脚镇廻龙溪老年养生公寓。

民生实事进展顺利。实施“十大工程”43项,总投资149.57亿元,完成投资85.61亿元,为计划的118.11%;实施“十四件民生实事”33项,完成投资29.01亿元,为计划的127.72%。完成2012年扶贫生态移民476户2000人,实施2013年扶贫生态移民安置5902人;开工建设棚改房3645户,完成农村危房改造6800户、“四在农家”建设37166户;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21处,解决5.5万人饮水安全问题;“户户通”工程完成安装3.6万户,“村村通”广播电视工程覆盖220个行政村,有线电视覆盖181个行政村。

    节能减排取得新进展。淘汰落后产能23.4万吨。加强对重点监控企业的实际能耗监控,严格控制企业工业能耗指标增长,确保我区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6%。加快实施减排项目,郎岱镇污水处理厂建成投运,六枝污水处理厂完善了污水收集管网及提高进水浓度;岩脚镇污水处理厂正在建设;木岗镇、郎岱镇、岩脚镇垃圾填埋场工程正在开展前期工作。主要污染物总量削减完成年度减排任务。

生态建设进一步加强。完成石漠化综合治理面积19.62平方公里;营造林11.16万亩,森林覆盖率达41.03%,比上年增加2.03个百分点;投资1250万元在中寨乡和洒志乡实施坡耕地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以上成绩的取得,是全区各族人民在特区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特区人大、政协监督支持下,真抓实干,迎难而上,奋力作为,成绩来之不易,但我们也要看到,我区经济社会发展中还存在一些突出困难和问题,主要体现在:经济总量偏小,工业化、城镇化水平还不高,综合实力与其他县(区)差距仍然存在;经济发展质量和效益不高,产业结构单一,煤炭、建材等传统支柱产业规模小,产品科技含量低,产业链短,调整、优化经济结构任务艰巨,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不强,受市场波动影响较大;交通、水利等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农业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不强,农民持续增收难度加大。对于这些困难和问题,我们将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用改革和发展的办法加以解决。

 二、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和重点工作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全面深化改革的第一年,也是实现“十二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一年,围绕主线,坚持“调中求进、变中取胜、转中取好、改中激活”的总基调、总目标,坚持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更加注重做大总量,更加注重结构调整,更加注重改革开放,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绿色发展,努力开创新局面。

全区主要预期目标为:地区生产总值增长18%以上,力争20%;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35%以上,力争40%;规模(500万元)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0%以上,力争2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力争20%;财政总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5%;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增长20%以上,力争25%;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7%以上,力争1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18%以上,力争20%;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2%以内;完成省、市下达节能减排任务。

为全面实现上述预期目标,2014年将重点抓好以下工作:

(一)突出结构调整,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按照“一产转型、二产升级、三产优化”发展思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目标,切实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步伐,突出工业支撑地位,提高现代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三产发展活力,协调推进区域经济跨越发展。

一是加快发展现代农业。在保障粮食安全基础上,加快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58万亩,经济作物种植总面积达71万亩,粮经比力争达到45:55。以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推进现代农业发展,加快郎岱园区、大用园区、北部库区生态农业示范园区设施建设和项目引进,抢抓高速公路通车机遇,加快农产品流通及农业技术应用,突出园区示范带动作用,提升农业产业化效益。以实施“3155”工程为契机,力争蔬菜播种面达16万亩、马铃薯15万亩。新增茶叶4万亩、核桃基地2万亩、中药材基地2万亩、油茶基地2万亩、猕猴桃基地1万亩、红豆杉基地1万亩、商品蔬菜基地1万亩。生态畜牧业大牲畜存栏达16万头,肉类总产量3万吨,禽蛋产量3200吨。重点培育5个规模化、标准化养殖示范场,新建3个规模化养殖区域,肉类总产量增长10%。

二是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按高端化、规模化、品牌化思路,从优化结构、延伸链条、技术创新等入手,大力培育特色优势产业,突出抓好“四个一体化”工程,加快路喜园区、六枝电厂建设步伐,推动煤、电、焦、化循环产业发展,争取煤炭就地转化率有突破。继续做大煤炭产业,以推进新一轮煤矿企业兼并重组和资源整合为契机,做大做强煤炭产业,实现管理升级和产业升级。加快新华、黑拉嘎、黑塘煤矿建设,努力扩大煤炭产能,为实现工业经济跨越发展奠定基础。加快轻工业发展,推进圣济堂医药食品加工园、汉丰药业项目建设,促进茶叶、食品加工业规模化发展,创建名品、优品。

完善木岗园区基础设施,提升综合承载能力,把园区建成中小企业集中地,力争标准化厂房入驻率达90%,招商引资到位资金13亿元。加快路喜园区和华润集团六枝循环经济产业示范区建设,着力打造产业集群,推进集约化发展,努力提高单位面积投资强度和产出率,提升产业聚集和承载能力。抓好重大工业项目建设,谋划一批、新开工一批、投产一批,增强工业发展后劲。

     三是加快发展服务业。抓好牂牁江风景名胜区、迴龙溪景区、梭戛自然与文化生态旅游示范区、陇脚布依文化生态园开发建设,力争将牂牁江湖滨度假区、月亮河景区打造成省级旅游示范景区。完善旅游配套设施,提升接待服务水平。强化园区带动作用,谋划建设现代物流园区,提升辐射带动能力。将木岗物流园区建成六盘水东部物流节点,在中心城区新区南部规划一个物流中心,构建功能齐全的物流配送体系。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商务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教育、医疗、商贸、养老、家政等生活性服务业。

    四是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以推进农业人口转移为核心,着力构建结构合理、特色鲜明、功能完善、绿色生态的城镇空间布局,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快城镇化进程。一是强化规划引领作用。按照50万人口、100年不落后目标,高标准编制新区开发规划、产业规划,做好城市规划的顶层设计,打造宜居、宜业、宜游城市,推进人民路城市综合体、东方龙城、连城国际、洪林万象等房地产项目建设,开工建设南环路西段、阳光路一期工程,实施管网入地工程,建设“数字城管”,提升城市管理水平。二是大力推进小城镇建设。超前规划示范小城镇,加快完善小城镇基础设施,建成垃圾处理场,自来水普及率达100%。以人的城镇化为核心,加快木岗、岩脚、郎岱配套设施建设,推动产城结合,加快人口向城镇、园区集聚,推动农业人口向二、三产转移。三是加大城镇化体制机制创新和政策支持力度。深化户籍制度改革,统筹推进解决农业转移人口住房、社保、医疗、教育等基本公共服务问题,加大农村转移劳动力技能培训力度,加快完善土地流转运行机制、收益分配机制,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加快推进“撤县恢复市(区)”,“撤镇建办”、“撤乡建镇”,进一步加大城乡统筹力度,促进城乡公共资源均衡配置。

 (二)大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改善发展基础条件

继续强力推进以交通水利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夯实发展基础平台。交通方面,建成六(枝)六(盘水)高速公路,配合做好六(盘水)安(顺)城际铁路六枝段建设工作,争取开工建设纳雍经六枝至晴隆高速公路,实施六(枝)六(盘水)高速六枝西互通连接线拓宽改造、六(枝)镇(宁)高速六枝东互通连接线、贵烟公路六枝街至石板沟改造、六枝至郎岱公路改造、六枝至岩脚公路改造、郎节坝至前坡公路改造,推进景区景点旅游公路和重要节点公路建设。水利设施方面,继续配合抓好黔中水利枢纽工程,完成旧院水库配套工程,加快推进懒龙河水库建设,力争开工建设阿雨、松树林水库,实施小型农田水利专项县及农业综合开发水土保持滇黔桂石漠化综合治理项目。启动月亮河龙潭河段、阳长大河龙场乡河段治理工程。全力推进“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基础设施建设,抓好沿高速公路、旅游村寨等试点村寨基础设施建设,支持引导农村改水、改厨、改灶、改厕、改圈,配套建设文化室、体育或休闲娱乐场所等,推进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设施向村庄延伸,不断改善村庄生活环境。小康路完成通村水泥路300公里,通组人行步道30公里;小康水解决5.47万农村人口饮水问题,新增、恢复、改善灌溉2.1万亩;小康房建成438套;小康电建成投产10千伏以上项目41个,变电站4座,新增和改造线路217公里;小康讯新增8个自然村通电话,9个行政村通宽带,补建11个空白乡镇邮政局(所);小康寨改造170个自然村寨。

    (三)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力打造美丽六枝

一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加快路喜园区、华润循环经济园区建设,延伸煤炭产业链,着力提高工业固体废弃物综合利用率,从源头防治工业废弃固体、气体物。二是加强节能减排。淘汰落后产能,严格控制高耗能、高排放行业在六枝落户,加强城乡污水处理、垃圾收运系统、垃圾无害化处理体系建设,加大农村面源污染防治力度,全面改善城乡人居环境。抓好重点领域、重点行业、重点流域的污染防治,完成市级减排任务。三是加强生态建设。治理石漠化面积16.43平方公里,积极争取新一轮退耕(地)还林工程倾斜和支持,加快天然林资源保护等重点生态工程建设,力争完成营造林面积9万亩以上。四是推进生态文明城镇建设。扎实推进“多彩贵州”文明行动工作上台阶,实现市容市貌整洁、城市面貌良好、环境规范有序,理顺城市管理体制,创新管理机制,降低运行成本,建立优质高效、运转协调、管理规范、保障有力的城市管理服务体系,提升城市品位。

(四)大力推进民生工程建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一是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建立精准扶贫工作机制,大力推进结对帮扶、产业扶持、教育培训、农村危房改造、扶贫生态移民、基础设施“六个到村到户”,4个乡镇实现“减贫摘帽”,减少贫困人口3万人。二是推进创业型城市建设,加强就业服务体系建设,进一步抓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就业困难人员就业,努力扩大城乡就业。新增城镇就业2.1万人,公益性岗位安排就业困难人员1300人,失业人员再就业600人,转移农业劳动力1.4万人。大力实施城乡居民收入倍增计划,确保城乡居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三是推进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努力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进一步提高社会保障标准,加强社会救助,全面完成农村危房改造1700户。扎实推进城镇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新开工建设廉租房1008套、公共租赁住房1333套、城市棚户区改造1811套。实施扶贫生态移民工程318户。四是推进教育、卫生、文化等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以实施教育“9+3”计划为总抓手,增强职业教育办学能力。加强公共卫生服务体系建设,健全以县级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农村医疗卫生服务网络。推进人口计生工作纵深发展,人口出生率控制在12.3‰以内,符合政策生育率达94.5%以上。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加快建立覆盖城乡、结构合理、功能健全、实用高效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

(五)推进改革开放,激发发展活力

    实施全面深化改革,一是深化资源配置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有利于实现“四个一体化”产业链资源配置的体制机制,推进煤炭企业并购重组。二是深化国有企业改革。完善法人治理结构,推动企业做大做强。三是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加快推进政府机构改革,进一步简政放权让利。四是深化城乡统筹改革。破解城乡二元结构,推进城乡统筹发展。五是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破解重大工程、重点项目建设资金瓶颈。降低银行业对微型企业贷款门槛,降低微型企业融资成本,切实解决微型企业融资难问题。

做好今年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任务艰巨、意义重大,我们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决策部署,转变作风、敢于担当,一切工作体现在实干、实在,进一步发扬奉献精神,齐心协力、扎实工作,促进全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


一键分享
   
取消

使用浏览器的分享功能,把这篇文章分享出去。

  • 上一条 六枝特区201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5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 下一条 六枝特区201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及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的报告

相关信息

主 办:六枝特区人民政府     承 办:特区政府办公室

维 护:特区电子政务中心     技 术:智政科技          

网站标识码:5202030007

电脑版 | 手机版

返回
顶部